深化高校辅导员政策发展的规律性认识.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606759 上传时间:2024-02-2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9.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化高校辅导员政策发展的规律性认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深化高校辅导员政策发展的规律性认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深化高校辅导员政策发展的规律性认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深化高校辅导员政策发展的规律性认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深化高校辅导员政策发展的规律性认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深化高校辅导员政策发展的规律性认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化高校辅导员政策发展的规律性认识.docx(2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深化高校辅导员政策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政策是国家、政党或者其他管理机构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为实现一定目标所制定的具体行动纲领、方针和准则。发展史的本质是通过对历史事件、人物、思想和制度等方面的考察和分析,来深入理解和掌握其发展的内在动力和规律,为今后的发展提供经验和启示。高校辅导员政策发展史是高校辅导员政策从产生到发展、演变、完善的历史过程,包括政策的起源、发展、完善和调整等,其本质是党和国家、教育部门和高校为适应和引领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和调整辅导员政策的过程,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演变和发展,体现了高校教育理念和服务目标的发展变化,见证了高校管理制度和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变迁和发展。随着时

2、代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辅导员政策也会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不断调整变化,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高校辅导员政策发展史研究为此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一、辅导员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高校人才培养的特色和传统人才是立国之本,也是立党之本。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非常重视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并以教育方针规定了一定时期教育工作的总方向。辅导员制度作为中国共产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制度,其形成和发展既体现了我国高校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体现出自身的规律和特色,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队伍支撑、强化了制度保障。中国共产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随着革命、建设、改革的发展不断调整,历经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

3、期培养具有坚定政治信仰的无产阶级革命者,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培养又红又专、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等四个时期。高校辅导员制度在中国共产党百余年的人才培养中得以丰富和发展,成为中国共产党高校人才培养的特色和传统。政治指导员制度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培养具有坚定政治信仰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人才培养定位于服务革命战争和阶级斗争的需要,从提高民众觉悟、传播先进思想到有计划地培养和训

4、练大批能够管理军事、政治、经济、党务、文化教育等工作的人才,并在不同的根据地区域实行不同的文教政策和人才培养策略,为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实现民族独立及人民解放提供人才保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高校政治辅导员制度的萌芽阶段。这一时期,党在高校的主要任务是传播马克思主义,培养一批具有共产主义信仰、坚定的阶级立场,愿意为人民服务并不怕牺牲的党政军干部,号召广大青年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毛泽东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四期第三大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首先是学一个政治方向J这里的政治方向既包括反帝反封建,也包括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深刻反映了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思考。中国共产党于1924年

5、在黄埔军校建立并实施的“政治指导员制度”,被视为高校辅导员制度的萌芽。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于1924年合作创办了黄埔军校。周恩来担任军校政治部主任后,创造性地开展了思想政治工作,制定了本校政治部政治指导员条例国民革命军党代表条例等制度,并且在政治部下设总务、宣传、党务三科,党务科配备政治指导员若干名,其主要职责是给黄埔军校的学员讲授政治理论课,加强对学生的政治训练。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后,1927年8月,南昌起义爆发。中国共产党前敌委员会在起义部队中建立了党组织,并在各军、师设党代表,在政治部、团、营、连设政治指导员。1927年9月,毛泽东通过“三湾改编”对这一制度

6、作了进一步创新,创造性地提出“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确立了在连以上部队设立党代表的举措。1929年,中国工农红军按照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精神,将各级党代表统一改称政治委员,后来营、连政治委员分别改称为政治教导员和政治指导员。1930年12月,党中央制定了中国工农红军政治工作暂行条例草案,对政治指导员的地位、工作内容等进行详细规定,指出“连的政治指导员是红色战斗员,政治教育指导员,须担任政治教育完全的责任”,明确要求政治指导员不仅要有丰富的军事知识,还要具备政治教育的业务能力。1931年,政治委员改为政治指导员,其职责在于加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党开展广泛的思想政治教育奠定基础。基

7、于长期的革命战争经验,中国共产党充分认识到“政治指导员”在培养人才中的重要作用,将其运用到红军大学的教育管理中。无论是在革命根据地先后创办的苏维埃大学、中国工农红军大学、军政干部学校和军政干部训练班,还是在抗日根据地创办的包括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在内的多所院校,都通过设置政治指导员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在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为中国共产党培养了当时迫切需要的各类专业人才。这就是政治指导员制度,政治指导员全面负责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是学校领导对学员进行教学和思想教育工作的得力助手。政治指导员制度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培养具有坚定政治信仰的无产阶级革

8、命者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党在军队和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实基础,对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双肩挑”政治辅导员制度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培养又红又专、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提供了有力支撑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开始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着力以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的方法培养具有高度文化水平的、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级的国家建设人才。为满足国家建设需要,充实大量技术人才参与新中国的工业建设和国防建设,推动国民经济恢复与发展,高校成为培养“又红又专”社会主义革命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正式进入

9、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工作也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新阶段。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58年,在全面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工作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提出的首个教育方针,为中国共产党高校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1953年,清华大学创造性地建立了“双肩挑”政治辅导员制度并获

10、得高等教育部、中央人事部的批准。“双肩挑”政治辅导员制度即挑选学习成绩优良、觉悟较高的党团员担任辅导员,一个肩膀挑政治工作、一个肩膀挑业务工作的制度。在党和国家的政策驱动以及清华大学的带动下,全国其他高校也陆续设立了政治辅导处,配备了一定数量的政治辅导员,一些学校还建立了具有高校特色的政治辅导员制度。以清华大学“双肩挑”政治辅导员制度为代表的高校辅导员制度,使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了一支相对稳定的队伍,提升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也锻炼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高校辅导员制度对人才培养有两个重要促进作用,一是学生政治辅导员成长为“又红又专”的政治工作骨干。政治辅导员来源于高年级学生中学习成绩优秀

11、和政治思想觉悟高的少数人,通过这种制度设计,可以引导其成长为思想政治工作人才。二是培养学生成为“又红又专”的新型人才。这一时期,清华大学坚持“又红又专”的方向,在“双肩挑”政治辅导员制度的保障下,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工程技术人才。从清华的政治辅导员队伍中,走出了党和国家领导人,走出了各行各业的骨干。“双肩挑”政治辅导员制度的成功实施引起了教育部及各高校的重视。1961年9月,教育部出台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1964年6月,中共中央批准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政治工作和建设政治工作机构试点问题的报告。1965年,教育部出台关于辅导员工作条例,以法规形式对政治辅导员的地位、作用、职责等作了明

12、确规定,标志着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已经确立。1966年至1978年间,受“文化大革命”的波及,新中国成立17年来积累的人才培养工作经验被全盘否定,辅导员制度因故中断,辅导员的工作成绩全盘被否,教训十分惨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高校人才培养定位于“红”与“专”的总要求,围绕巩固新生政权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提出了政治和业务兼顾的质量要求。清华大学“双肩挑”政治辅导员的建立和探索促进了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确立。高校辅导员制度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重要保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了大规模培养投身社会主义生产力大发展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大

13、提高的各类人才,中国共产党把教育事业摆在了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提出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培养“四有”新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教育发展的深刻认识,不仅明确了社会主义国家人才培养的方向问题,同时也肯定了德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价值。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推进,在继承邓小平“四有”新人思想的基础上,江泽民提出了要努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世纪之交,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胡锦涛提出“让青年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

14、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并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对“四有”新人思想观点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新时期党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高校辅导员制度得以恢复,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成为高校辅导员制度发展和完善的方向。改革开放初期,高校辅导员制度得到恢复,重新以“兼职为主,专职为辅”的工作模式在高等学校设置政治辅导员。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辅导员制度持续发展,开始了对政治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道路的探索。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历史阶段,辅导员制度不断完善,队伍的专业

15、化程度和职业化程度均有较大幅度提高。2004年10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是党和国家历史上首个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下发的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件。意见将“高校政治辅导员”改称为“高校辅导员”,辅导员的职责范围扩大,由负责思想政治工作转变为负责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事务管理和学生发展指导。这一转变与高校人才培养、大学生的自身发展规律和现实需要相契合,辅导员制度的科学性显著提高。2005年1月颁布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目标。2006年7月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对高校辅导员

16、的职权职责、配备数量、选聘方式、发展方向、管理方式、考核办法作出详细规定,标志着比较系统和完备的中国高校辅导员制度已经基本建立。2012年2月颁发的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将高校辅导员的考核与晋升、薪资与待遇、培训与发展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通过评价体系的鞭策推动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发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继续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同时,更突出“四有”新人的标准。辅导员制度为这一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保障。辅导员队伍在一系列政策制度的指引下,不仅朝着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而且在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上的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获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重要保证。高校辅导员制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了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