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为能源转型加速.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61165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7.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冬奥为能源转型加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北京冬奥为能源转型加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北京冬奥为能源转型加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京冬奥为能源转型加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冬奥为能源转型加速.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北京冬奥为能源转型加速为保障北京冬奥会绿电供应,我国在多个环节进行了技术创新。“双碳”目标下,一届全力以赴的“绿色奥运”,有望加速推进中国能源转型,并向世界展示我们的决心。冬奥场馆历史上首次实现100%绿电供应,全球首次大批量使用氢燃料电池客车服务体育赛事北京冬奥会开赛以来,不仅场内比赛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场外也进行着历史性的“追风逐日”竞赛。这场竞赛让人们看到中国能源转型在加速,并将对全球经济社会转型带来深远影响。当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的共同愿景,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一环。凭借多年实践和探索,北京冬奥会三大赛区26个场馆全部实现绿色供电,这些

2、绿电主要由河北张家口的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提供,不仅在奥运史上尚属首次,也实现了人类能源史上一次重要突破。电是一种特殊商品,在电力系统中,电能的发、输、配、用在瞬时同步完成,整个电力系统时刻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严重时将对电网运行造成冲击,引发大面积停电和安全生产事故。“靠天吃饭”的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就是这个系统中的不安定因子。随着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发电时间和电量较难为人所控,电力供需失衡将成常态,如何“驯服”风光,保障大规模新能源并网安全,是全球新能源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为解决这一难题,保障冬奥绿电供应,我国在多个环节进行了技术创新。电网作为电力系统的中枢与核心,是新型电

3、力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能源转型要加速,首先要打通电网梗阻。为此,我国创新研发建设了张北可再生能源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将张北地区原本分散四处的风电场、光伏电站连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该工程采用我国原创的柔性直流电网新技术,创造了 12项世界第一,具有可控能力强、功率调节速度快、运行方式灵活等特点,能够有效抑制交流电压波动,减少功率波动对受端电网影响,成为破解新能源大规模并网消纳难题的“金钥匙”。电网技术的革新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一旦遇上风光尽失的极端天气,再柔性的电网系统也无力回天。作为重要补充,在柔性电网基础上,我国还为冬奥绿电工程配建了世界上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丰宁抽水蓄能电站。该电站总装机

4、规模360万千瓦,相当于给电网配备了一个“超级充电宝”,其巨大的库能一次蓄满可储存新能源电量近4000万千瓦时。丰宁电站建设首次实现抽蓄电站接入柔性直流电网,有效实现新能源多点汇集、风光储多能互补、时空互补、源网荷协同,为破解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难题提供了宝贵的“中国方案”。该电站还首次系统性攻克了复杂地质条件下超大型地下洞室群建造的关键技术,为今后抽蓄大规模开发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和工程示范。冬奥绿电交易机制是北京冬奥会的又一创新。有关部门专门搭建了适用于冬奥会的跨区域绿电交易机制,根据场馆需求变化适时组织绿电交易,调整清洁能源供应。在绿电交易平台上,冬奥电力用户通过电力交易的方式,从发电企业

5、购买绿电,该机制为悉数消纳新能源发挥了兜底保障作用。“既有能源用、又没有污染、价格还便宜”是能源转型中的“不可能三角”,破解这个三角既要依靠技术创新,也要依靠体制创新。建立有序竞争、价格机制合理的电力市场,则是体现新能源低碳价值、扩大新能源消纳的可持续低成本路径。北京冬奥会的绿电交易实践,为今后在更大范围内开展绿电交易提供了成功样本。冬奥会不仅是一个体育赛场,也是一个高端技术、竞争优势、经济潜力的展示平台。“双碳”目标下,一届全力以赴的“绿色奥运”,有望加速推进中国能源转型,并向世界展示我们的决心。北京冬奥会对清洁能源的追求与努力,彰显了中国政府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积极践行减碳大国责任的信心和态度;以举办冬奥会为契机,集中力量技术攻关,探索新能源大规模输送、并网及消纳的一体化新路径,充分展示新能源应用潜力,也有利于推动新能源产业化推进,为我国乃至全球能源低碳转型积累宝贵经验。此外,冬奥会的巨大影响力还有助于提高全民低碳发展意识,普及清洁能源利用方式,形成崇尚绿色环保的良好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