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举国体制在科技创新中的探索与实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型举国体制在科技创新中的探索与实践.docx(1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新型举国体制在科技创新中的探索与实践摘要:新型举国体制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创新体制,在科学统筹、集中力量、优化机制、协同攻关方面具有鲜明优势。本文基于新型举国体制的特点,探讨了其在载人航天领域中的探索与实践,提出在科技创新中更好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的七点建议,以期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效能,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实施路径。举国体制蕴藏着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独特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从两弹一星大庆石油会战人工合成胰岛素到载人航天北斗工程探月工程国产航母高铁产业等重大科技任务攻关方面,都展示出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2
2、023年9月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意见,强调要把政府、市场、社会有机结合起来,科学统筹、集中力量、优化机制、协同攻关。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统一领导的体制,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任务。这是党的报告中首次提及新型举国体制概念,彰显出新型举国体制在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01、举国体制的内涵及发展举国体制是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从重大实践中总结和提炼的概念。国内外著名的实践案例包括美国曼哈顿计划和阿波罗登月计划,日本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划(简称V1S1计划),中国两弹一星
3、计划等。其共同的内涵是,国家针对明确的目标,建立国家层面的专门机构,制定特殊的政策,统筹协调、调动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一定计划时间内实现目标的体制,统称为举国体制。中国举国体制的核心内涵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我们国内条件具备,国际环境有利,再加上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在今后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效益比较好的阶段,是必要的,也是能够办到的。2023年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指出:我们要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社会主义制度的
4、优越性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反映。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功绩在于揭示并阐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过程和阶级关系状况进行深入研究,提出资本主义私有制必将被社会主义公有制所代替的科学结论。无产阶级力量集中是战胜资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要求,为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奠定了基础。举国体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是新时代背景下对无产阶级力量集中思想的运用。20世纪50年代,党中央决定研制中国自己的原子弹、导弹和卫星,在经济和科技都比较落后的情况下,举全国之力开展集中攻关。1958年8月28日,毛泽东听取钱学森汇报研制卫星问题时说:
5、我看我们今天搞建设,发展科技,还是要有大兵团协作精神,这个思想不能丢,中国人要走自己的路就得这么干!1956年10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专门负责组织协调,数以十万计的工程兵、铁道兵、通信兵、特种工程部队、汽车运输部队、建筑工人和科研院所的精英,从全国各地秘密进入西北大漠,开始了建设导弹、原子弹研制试验基地的浩大工程。邓稼先、朱光亚、彭桓武、任新民、王澄昌、程开甲、于敏等,一大批科学家隐姓埋名奋斗在大漠深处。从1958年1月开始研制,到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从研制原子弹到研制氢弹并试验成功,美国历
6、时七年零四个月,苏联历时四年,而中国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1966年10月27B,东风二号甲导弹加装核弹头的两弹结合试验获得成功;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两弹一星研制任务圆满完成。综上,举国体制以高效能、高质量完成复杂的系统工程,较快地提高了综合国力。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全面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通过指令性计划下达集中力量办大事,市场资源绝对服从政府调配,充分发挥了政府的决定性管理职能。从效果看,更为注重社会效益、政治效益。02、新型举国体制的提出:新背景和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要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明确指
7、出了新型举国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物。这明显区别于传统的举国体制,国内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陈劲(2023)认为开展有组织科研就是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有益探索。科技领军企业在创新联合体方面的探索也体现出新型举国体制的特征。丁明磊等(2023)认为新型举国体制避免了聚焦安全而轻视经济博弈,强调政府引导却忽视市场激励,重视技术生产而非技术消费,强调集中攻关而非分散试错,重视技术自主而非技术分工等弊端。哇纪刚(2023)认为新型举国体制的新型表现在资源配置方式从以行政为主转向以市场为主,产出成果从产品导向转向商品导向,目标从任务导向转向任务与效益并重。路风等(
8、2023)认为新型举国体制是由国家牵头采取某种合作行动的体制,市场机制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蔡跃洲(2023)提出构建和完善科技创新的新型举国体制,核心目标在于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优势互补。洪银兴(2017)认为过去研发新技术的途径有所改变,新趋势是产学研协同创新。闫瑞峰(2023)认为新型举国体制在资源配置主体关系、科技创新目标特征、科技创新组织方式以及科技创新成果市场化等方面呈现新特征。传统举国体制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的最终目标是非市场化的产品,而新型举国体制下所面对的卡脖子技术大多为商业化项目,科研成果最终要转化为商品,才能获得更广泛的应用。新型举国体制的特征包括以下三点。一是战略重要
9、性更加凸显。随着中国和平崛起,西方各发达国家企图从高科技上遏制中国的发展,企图对一些重要产业或高质量发展形成技术壁垒。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我们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提高关键核心技术的竞争力。在半导体集成电路设计、封装与制造等关键领域创新和大规模产业化应用等方面,中国通过新型举国体制取得不小的突破。历经10年的自主创新,星光中国芯工程先后突破芯片设计15大核心技术,申请了3000多项国内外技术专利,取得了全球过亿枚的销售量,产品覆盖16个国家和地区,使得我国在PC图像输入、移动多媒体两大重点应用领域取得了全球领先的地位。二是系统复杂性尤为突出。202
10、3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科技创新成为世界各国应对疫情、复苏经济的关键力量。在国产疫苗的集中攻关方面,以企业为主体,国家统筹调配资源,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非常显著。截至2023年1月29日,中国科兴向全球供应了27亿剂新冠疫苗,占全球新冠疫苗供应总量的23%,其中向国内捐赠新冠疫苗3亿剂。科兴所取得的成绩背后,是新型举国体制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疫苗研发和产业化体系协同而生的中国方案。三是多学科融合成为趋势。2023年8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推动高水平自立自强的若干意见,意味着科研组织模式的变革。学科交叉融合成为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大特征,是知识生产和学科发展的必然,其研究范式
11、与思维模式将逐渐成为实现科技创新和解决复杂的重大问题的新途径。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就要以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建立以科研为目标、以任务为驱动的科研组织模式,打破院系之间的机构壁垒和学科界限。通过近现代科学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很多重大发现和重大问题的解决常常涉及多个学科的相互交流和渗透。据不完全统计,在近百年的诺贝尔自然科学成果中,近一半的研究涉及跨学科交叉研究。新时代对举国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了新的内涵。集成创新是举国体制的重要实现路径。一方面,在现代社会化大生产过程中,单项技术突破发挥的效能有限;另一方面,集成创新对各项创新要素的创造性融合产生1+12的效应,形成更强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12、集成创新形成的竞争优势往往远远超过单项技术突破的意义。例如,神舟飞船就是由大量单项技术集成应用,不仅提升单项技术应用水平,而且催生新的集成技术一一天地往返的飞船。因此,新型举国体制下的集智攻关,可以牵引相关单项技术升级迭代,进而带动相关产业升级。集成创新要求科技创新工作者统一思想,在国家战略指引下,运用系统工程的思想,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同时,集中力量突破复杂系统任务难关,是科技创新综合竞争力提升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这使得中华民族更加凝心聚力,不断取得新成就。例如神舟飞船遨游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全球华人倍感自豪。03、新型举国体制在载人航天领域的实践和探索航天工程是一项复杂的
13、多学科、高技术集成的系统工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功实施了包括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北斗导航卫星工程等重大专项,特别是载人航天工程性命攸关,更是皇冠上的明珠。20世纪50年代,在举国体制下开展两弹一星的研制,并于1970年4月24日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但是由于当时技术储备、大推力运载火箭等因素制约,载人航天工程启动后不久就下马了。改革开放以后,出于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诸多方面的考虑,党中央批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启动并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这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实践新型举国体制的良好机遇。在钱学森、任新民、王希季等参加过两弹一星研制的老一辈科学家的经验指引下,历经无数航天工作者的辛劳
14、付出,载人航天工程立项30余年,已取得飞行器首发成功,发发成功的骄人成绩,梦天实验舱的成功发射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即将完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是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实践历程,是新型举国体制的重要实践和探索,宝贵的实施经验值得借鉴。第一,科学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了跟踪研究世界先进科学技术,中国实施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简称863计划),天地往返系统被囊括其中,即载人航天技术。经过科学家5年多的充分研究论证,载人航天工程方案初步形成,由中央专门委员会(简称专委会)向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进行全面汇报。经过最终充分讨论和慎重考虑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于1992年正式启动。第二
15、,机构成立。在国家层面,成立了以总理牵头的专门委员会;在中央军委下的原总装备部成立了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简称921办),代表国家负责全国的组织协调指挥;承担重大系统的各集团公司和科学院成立相应的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最为关键的是在工程层面成立了行政指挥系统和技术指挥系统(简称两师系统),分别负责计划的组织协调和设计方案的精准实施。在两师系统下成立了总体设计部,负责对复杂技术系统进行接口协调和指标分配,是总体方案的策划指挥机构。第三,科学计划。运用科学的计划管理工具,充分分析当时的技术、材料、装备等各方面条件,擘画发射载人飞船、建立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和建立长期有人驻留的空间站三步走战略规划,
16、以及相应的具体实施计划,指导落实数十万人参与的系统工程路径和计划节点。第四,市场配置。在载人航天工程的配套单位选择方面,除已有成熟技术和设备,所需的大量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均是通过调研,组织市场主体适度竞争,择优配套。止匕外,组织各方集智攻关复杂技术和关键技术,不断提升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国力。第五,统一调度。在921办的统一指挥下,各系统根据统一的计划进行调度,以抓计划短线为重点,保主线。运用唯物辩证法,抓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确保工程按计划完成。第六,成果显著。19922005年,圆满完成了第一项任务,神舟五号载人飞行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生产10艘飞船,成功发射5艘,选拔和培养14名航天员,研制5发火箭,建立发射场和回收着陆场,建造全新的远望号远海测量船,成功建造完整的天地往返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