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皮样囊肿与皮样囊肿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影像学特征.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618730 上传时间:2024-03-0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98.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表皮样囊肿与皮样囊肿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影像学特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表皮样囊肿与皮样囊肿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影像学特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表皮样囊肿与皮样囊肿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影像学特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表皮样囊肿与皮样囊肿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影像学特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表皮样囊肿与皮样囊肿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影像学特征.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表皮样囊肿与皮样囊肿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影像学特征表皮样囊肿是由单一组织构成的类组织性畸胎瘤,而皮样囊肿则由多种组织构成,其构造颇似某种器官,故又有类器官性畸胎瘤的称谓。表皮样囊肿,又称为胆脂瘤,又因其洁白如白色珍珠样而称为珍珠瘤。系胚胎期神经管闭合时混入了外胚层成分,逐渐生长所导致肿瘤形成。即残留了皮肤表皮细胞层,上皮组织不断更新脱落角化的细胞,使得囊肿内容物逐渐增多,形成肿瘤。皮样囊肿,皮样囊肿属先天性疾患,是错构瘤的一种,是由于偏离原位的皮肤细胞原基所形成的先天性囊肿,常位于皮下,偶见于粘膜下或体内器官。表皮样囊肿CT影像表现:1、呈均匀或不均匀的低密度改变,CT值015HU,边缘清楚。

2、2、有两种形态:扁平型:形态不规则,肿瘤沿蛛网下腔蔓延,团块型:多位于硬膜外,呈球形,为混杂密度。3、肿瘤可有钙化,但不常见,多位于囊壁上,亦可在囊内。4、脑桥小脑角池、环池、四叠体池的肿瘤可致脑干受压、变形。5、增强扫描时病灶不强化,偶见边缘轻度弧形增强。MR影像表现:1、鞍上池或桥小脑角池类圆形或不规则病变,边缘锐利。2、T1加权绝大部分为均匀的低信号,少数由于瘤体内含液态胆固醇或出血而呈高信号影。T2加权呈明显的、均匀一致的高信号影,高于脑脊液信号;DW1可见高信号。3、肿瘤包膜于T1加权呈中等信号,T2加权呈高信号影。4、增强检查无强化效应。皮样囊肿CT影像表现:平扫肿瘤呈球形低密度,边缘锐利,CT值低于脑脊液,但高于脂肪密度,看不到囊壁,无强化效应。MRI影像表现:皮样囊肿呈囊状,边界清楚,在T1W1上呈高信号,T2WI亦为高信号,但信号强度较低。由于其内含有毛发等不同成分,信号可不均匀,以T2WI为着。脂肪抑制像可见高信号消失,增强扫描病灶无明显强化,部分囊壁可见强化。皮样囊肿破裂后,病灶与周围组织分界欠清,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内可见脂肪信号影,脑室内脂液界面可见化学位移伪影。较小的皮样囊肿破裂因其内容物外溢而塌陷闭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