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考试大纲必看题库知识点《马哲》2023年版_3.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622940 上传时间:2024-03-06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84.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事业单位考试大纲必看题库知识点《马哲》2023年版_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事业单位考试大纲必看题库知识点《马哲》2023年版_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事业单位考试大纲必看题库知识点《马哲》2023年版_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事业单位考试大纲必看题库知识点《马哲》2023年版_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事业单位考试大纲必看题库知识点《马哲》2023年版_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事业单位考试大纲必看题库知识点《马哲》2023年版_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事业单位考试大纲必看题库知识点《马哲》2023年版_3.docx(3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事业单位考试大纲必看题库知识点马哲(2023年最新版)事业单位考试题库考点高频试题:1、多选题马克思认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这表明_O:任何事物内部都孕育着否定的因素B:任何事物都不可避免地要走向灭亡C:事物只有到了失去了存在条件的时候才能够被否定掉D:正在成长中的新事物也应当被否定掉参考答案:ABC本题解释:A,B,C【解析】马克思的这段话中体现了任何新事物在一定条件下都会转变成旧事物,新事物当中亦存在着否定的因素,任何新事物都是在一定条件下的发展。在条件改变的情况下就会被新事物所取代,不可避免走向灭亡的道路。因此

2、,正确选项为ABCo2、单选题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辩证形式B:趋势和道路C:不同状态D:源泉和动力参考答案:D本题解释:D【解析】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变化发展的形式和状态;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变化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的,它们是事物发展的两种不同趋向。故本题选Do3、多选题孙中山先生指出,人的认识过程是“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因其已知而更进于行”0这一思想表明了0A:知行不可分割B:知行合一C:知行相互促进D:行先知后参考答案:ACD本题解释:ACD解析在中国传统哲学中,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3、表述为知和行的关系。题干引述了孙中山先生对知行关系问题的一些重要论点,A、C、D三项是孙中山先生知行观中的重要合理思想。4、单选题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中A:意识是第一性的B: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决定性的C:物质是第一性的D:物质和意识都是决定性的参考答案:C本题解释:C【解析】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和反映。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故正确答案为C5、多选题下列命题中属于唯心主义的有。A:人的认

4、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能通过实践改变世界B:客观世界是人的认识的创造物C:数学和逻辑是人的理性的白由创造D:认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参考答案:BC本题解释:【答案】BCo解析:此题有些考生容易把A项也选上。A项不是唯心主义的观点,恰恰是一种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表明意识的能动作用,可以创造出原来客观世界不存在的东西。6、多选题主张思维能认识现实世界的有A:所有唯心主义B:有些唯心主义C:所有唯物主义D:有些唯物主义参考答案:BC本题解释:【答案】BC。解析:对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唯物主义哲学家和一些唯心主义哲学家认为世界是

5、可知的,有些唯心主义哲学家认为世界是不可知的,或思维只能认识现象,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7、多选题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表现在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B:经济基础可以独立存在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D: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参考答案:ACD本题解释:ACD解析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和上层建筑的性质。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必然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与之相适应。(2)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当某一社会的经济基础发生某些局部变化时,被其决定的上层建筑也要相应地发生局部变化;而当经

6、济基础发生根本变革,即旧经济基础被新经济基础代替时,旧的上层建筑也必然被新的上层建筑所代替。8、单选题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在于马克思确定了A:剩余价值论B:阶级斗争理论C:无产阶级历史使命问题D:科学的实践观参考答案:D本题解释:参考答案:D【解析】Do科学实践观的创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革命变革的关键。马克思以实践为基础解决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缺陷,批判了唯心主义的错误,从而创立了新世界观。9、单选题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各种条件的总和,它是一A: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的统一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C: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的统一

7、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参考答案:A本题解释:A【解析】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最本质的方面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把物质资料生产方式规定为社会存在的本质内容就已经把自然环境和人口因素部分地包含在内。进入生产过程中的人是劳动者,劳动者在生产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生产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了生产方式。因此,社会存在是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的统一。10、单选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科学发展观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参考答案:A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

8、理论成果,本题正确答案为Ao11、单选题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的论断是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相对主义观点C:诡辩主义观点D:经验主义观点参考答案:A本题解释:A【解析】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一方面,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不随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的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另一方面,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o12、单选题马克思主

9、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A:社会生产关系B:物质资料生产C:商品D:社会总产品参考答案:B本题解释:【答案】Bo解析: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生产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运用劳动资料,使劳动对象发生预定变化,创造物质财富的活动。因为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一方面,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有衣、食、住、行所需的物质资料,而这些物质资料只有通过生产才能取得,离开物质资料生产,人类就无法生存。另一方面,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从事其他活动的先决条件。13、单选题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oA: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B: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

10、小生产C: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D: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参考答案:C本题解释:C【解析】生产关系是指劳动者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产品生产创造过程中形成的劳动互助、合作关系。生产工具是生产力水平的标志,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故生产关系是否先进,取决于它是促进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14、多选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的意义是。A:指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批判了正心京和二元论B: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可知性,体现了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统一C:坚持了世界的多样性物质统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D:坚持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体现了

11、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参考答案:ABCD本题解释:答案:A,B,C,D解析:ABCD【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指出了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批判了唯心论和二元论;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可知性,体现了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统一;坚持了世界的多样性物质统一,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D项,马克思主义将人类社会也归于物质范畴,创造了唯物史观,实现了历史观与自然观的统一。故选ABCDo15、单选题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施工建成大设,这一事实说明A:意识产生物质B: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C:意识决定物质D:意识创造物质参考答案:B本题解释:【答案】解析:建造大楼,第一步是搞设计,然后

12、才有大楼的建成,这只能说明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并不能得出意识是第一性的。”意识转化成物质”是需要条件的,这一条件就是必须是正确的意识指导实践在改造世界中获得成功。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16、单选题“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种观点是:形而上学观点B:相对主义观点C:折中主义观点D:唯物辩证法观点参考答案:D本题解释:D【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运动及其时间与空间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发展是一种特殊的运动过程。时间和空间是发展的必要条件。离开了运动及时间和空间,任何事物都是不可能存在的,更谈不上发展。具体到方法论上,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确立正确的时空观念,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处理问

13、题时,一切应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不能什么都一刀切一律化故本题选Do17、多选题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A:一般与个别的关系B:整体与局部的关系C:绝对与相对的关系D:可以相互转化的关系参考答案:ACD本题解释:【答案】ACD0解析: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对立统一规律中重要的知识点。二者的关系经常以不同的方式进行考查。它们之间的关系不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18、单选题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o但是,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而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o这说明一。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对同一个确定对象的认识可以看

14、多个真理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A:(DB:一C:(3)D:参考答案:D本题解释:D【解析】真理的条件性是真理具体性的内容之一。真理的条件性是指真理的界限。界限是真理的有机组成部分,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由于真理只是反映事物的本质方面,不能包括对象的一切,因此即使在它适用的界限内,也必须与当时、当地的具体条件相结合。不同条件下的三角形内角之和不同说明了真理是有条件的。故本题选Do19、单选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是A:一切被剥削阶级的世界观B:无产阶级的世界观C:全体劳动群众的世界观D:历代劳动人民的世界观参考答案:B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马克思主义阶级性的认识,马

15、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它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并为这种利益服务,它是无产阶级改变旧世界、创建新世界强大的思想武器。故选Bo20、多选题江苏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坚持“科技优先”的方针,其哲学依据是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B: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C: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D:科学技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参考答案:AC本题解释:【答案】AC。解析: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B项排除。社会意识形态反映特定阶级的利益,为一定经济基础服务。科学在本质上并不是意识形态,它所反映的是客观规律或自然界的本质关系,不受阶级利益的支配,没有阶级性。D项错误。A、C观点正确。OiM.冼颐马甲丰祈学屋A:从物质第一性、诵神第二性出发解决鲁学基本问题的B:从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C: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D: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参考答案:C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解析】本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