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5:三实践三反思课例研究报告 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任务5:三实践三反思课例研究报告 3.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三实践三反思课例研究报告关于26反比例函数数学活动一课三上点滴仁河中心学校汪延俊2016年9月中旬,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一一乡村教师工作坊的培训,为了将线上学习到的相关理论及心得运用于课堂实际,我校数学组在师训中心陈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相关的课堂实践活动。我以初三第26章26反比例函数数学活动这一课作为本次课堂实践的课例,进行了相关的研讨和交流。首先,为了与国培要求相一致,便于深度参与教学研究,我将第26章反比例函数整张内容调整到了第23章旋转后面,于周一时在数学组内对26反比例函数数学活动的设计,特别是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做了组内说课交流,通过组内数学老师的共同研讨,让我对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以及重
2、难点进行了细化和补充完善。26反比例函数数学活动这节课的知识目标是能运用反比例函数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应用;重点有两个:1.能把现实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反比例函数模型。2.数学与物理学科间的知识整合。学生对“杠杆原理”中的反比例函数的理解;难点也有两个:1对问题2(1)要求的理解;(2)把实际问题转化为反比例函数模型。针对本节活动课的教学重难点,我在九(1)班进行了第一次课堂实践。课堂虽然在按照我们预设的步骤在进行,但课后组内研讨时,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在活动1的问题解决中,学生对如何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感觉存在困难;学生对于学科之间的知识转换不够流畅,有的学生甚至无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
3、。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我们数学组老师又进行了针对性补充设计,将重难点突破时的问题串重新细化。将本来的九个问题串优化为六个,对活动操作的要领也做了针对性的提示。对于存在的第2个问题,我决定让学生在课前对相关物理知识一杠杆原理进行针对性复习,并在相关物理问题的解决中思考都用到了哪些数学知识,先让学生对学科间的转化有个初步了解。通过组内研讨优化,我于周二第一节课时在九(2)班抽取了一部分学生再次进行了课堂交流。但在整节课中,学生的表现与我的预期还是有很大的落差。对于学科间的知识转化问题基本解决了,但在第一次出现的数学模型建立时的困难依然存在,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如何对实际问题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从而
4、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还是很吃力。为此,我们全体数学教师又进行了第三次研讨修订。我们在组内交流时发现,形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对学生的掌握不到位,前测题设计难度偏高,对于重难点的突破缺少技术支持。为此我们再次对这节课进行了再次优化。在如何建立反比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时引用了微课,同时将前测问题串的设计进行了调整。于周三再次在九(2)班抽取了另一部分学生进行了课堂实践交流。在这次教学活动中,由于前测问题串的设计进行了两次优化,又在重难点问题中做了强调和突破,所有听课的数学老师都感觉本节课还是很成功的,尤其是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因为引入了微课,效果非常好。课后,我将本课后测题发给学生,进行了统计分析
5、。通过课后检测,题组一的准确率达到了100%,说明学生对于通过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的还是比较到位了。题组二共有51人参与检测,4人出错,学生在学科间的知识转换方面也基本完成既定目标。题组三旨在检测学生对于运用反比例函数知识解决综合实际问题,51人参与检测,13人出错,其中第2小题有9人出错,第3小题有4人出错,这说明学生在解决综合性问题时还有待加强,还需要强化练习。通过本次检测,不难发现,通过重难点目标的细化和分解,在重点问题的突破上还是比较成功的,但是对于难点的突破则存在不足,主要是题型的设计梯次递进的层次性不够,对于难点的练习不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教学设计的深度问题,要有足够的训练以保证对难点的突破。通过本次一课三上三反思活动,让我受益颇多。我觉得在注重学生的双基训练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教师的教学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定,备课时既要备教材、也同时要备好学生,还要注意现代教学技术在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中的运用。26反比例函数数学活动这一节课,给了我许多启示,什么叫用一生备一堂课?平实的课是学生有所得的课,我在26反比例函数数学活动这一节课中让学生最大的所得是什么?我仍需要探索。此刻,我有了新的领悟:备课备一生,需要用我们的全部智慧、能力和热情。备学生,更是一堂永远备不完的课,注定我们要备上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