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吕梁广播电视台浅谈新闻采访中提问的艺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者单位:吕梁广播电视台浅谈新闻采访中提问的艺术.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作者单位:吕梁广播电视台)浅谈新闻采访中提问的艺术提问是新闻采访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新闻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同时,提问又是一门艺术。著名记者艾丰曾说:“理想的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的关系,决不是冷若冰霜的公事公办的关系,也不是一个拼命挤,一个张嘴吐的挤吐关系;而应当是双方互相影响、互相启示、互相感染的互激关系。”记者在进行采访中,要因人而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方式、态度和思维几个方面注意提问的艺术性。(一)提问的方式新闻采访提问方式多种多样,需因人而异,因事而别。一般来说,由于受个性、文化等多种因素制约,记者采访提问应根据不同的采访对象采取不同的问法。1、开门见山式。这种形式一般适用于
2、以下几类采访者。当采访对象过于熟悉,可以采用此种方式,就像老朋友在一起聊天,单刀直入,直切主题,获得有效信息;当采访对象性格开朗直率就采取坦率直露的言语表达,拉近两人之间的距离,减轻采访负担;当采访对象是领导或经常需要接受采访的人时,他们本身就具有相当丰富的社交经验和阅历,直接发问就能得到想要的信息。尤其在紧急新闻采访过程中,采用开门见山式采访方式,更能节省时间,使报道更加及时、新鲜。2、循序渐进式。新闻采访大多数时候面对的都是普通人,他们在接受采访时或多或少都会紧张,表现不自然。有的还没开口就先脸红;有的说起话来吞吞吐吐,东一句、西一句,不知所云;还有的采访对象无论你如何引导,他都找不到感觉
3、,领会不了采访者的意图。这时,作为采访者千万不能轻易放弃,尤其遇到对方是唯一了解事件的人时,也不允许你放弃。这时就需要采访者采取循序渐进式的提问方法,在提问时尽量缩小问题的范围,有方向性地提问,帮助被采访者一步一步进入状态,通过不断沟通,从交谈中把握机会,找到理想的素材。(二)提问的态度人们常说,记者是“无冕之王”,假如记者认为自己高高在上不可一世,采访时候以一种审问或者上级对待下级的态度进行采访,往往会把自己陷入被动局面,不能完成采访任务。记者在提问时应明确自己是“问路人”,而采访对象是“指路人”,要以谦虚谨慎的态度对待知情人,这样对方才愿意回答你的问题,才能使气氛融洽。1、尊重。尊重采访对
4、象首先要把自己与被采访者放在平等位置交流,对采访对象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予以理解。对于当事人较为敏感的话题,要提前沟通交流,措辞恰当,获得当事人同意后再予以披露。当对方在讲话时,不要左顾右盼,不要随意打断,要注意倾听,从中抽丝剥茧获取重要线索材料。2、客观。记者在采访新闻事件时,要端正自己的立场,把自己抽离于事件之外,客观真实地进行采访。当多个采访对象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要注意辨别谁真谁假,不要先入为主,被有心人利用,做出错误判断。客观还表现在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事实。对于既定事实不要予以干涉,明确记者职业只是新闻事实的记录者,而不是改造者。只需把自己看到听到的原封不动加以记录表达,不要在采访
5、中带入自己主观想法,引导被采访者的思路,使采访不符实。(三)提问的思维新闻采访中除了记者本身具备的社会阅历、政治、文化水平和写作水平外,思维方式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记者在新闻采访中经常运用的有下面几种思维方式。1、逆向思维。所谓逆向思维就是从相反的方向或角度来考察问题,从而发现别人没有注意到的新问题。这种思维方法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抛开习惯定势,“反其道而行”,求新、求异,往往能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2、发散思维。发散思维就是以一个采访主题为中心,把思路向四面八方扩散,沿着不同的方向角度找到解决办法。发散思维的特征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多感官性。在采访中,克服人们头脑中某种自己设置的僵化的思维框架,让观念自由发挥,运用视觉思维和听觉思维,以及其他感官接收信息并进行加工。3、辐合思维。辐合思维是指把采访到的信息进行集中分析、归纳整理,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新的概括。这种概括有两种方式:“异中求同”法,是从不同信息中发现共同的东西,找到它们的内在联系,然后加以概括;“同中求异”法刚好相反,在相同事物中努力发现不同特性。总之,新闻采访是一门艺术。作为记者,应该善于去发现、善于去思考、善于去总结。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的探索,把理论与实战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地去提升采访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