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C动能教学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C动能教学建议.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第五章C动能教学建议(一)学习目标1 .理解动能概念,会用动能定义式计算动能的大小。2 .通过实验探究过程获得对动能表达式的认识。在得出动能表达式的过程中,认识实验探究和推导的方法。3 .从动能的危害和利用了解事物的两面性,感悟辩证唯物思想。(二)重点和难点本节重点是理解动能的概念,知道动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并用动能的定义式进行计算。本节难点是对动能定义式的实验探究和理论探究。(三)教学建议本节学习动能的概念和表达式,其出发点是初中学过的有关知识。学生已经知道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还知道物体因为有能量就可以做功,有多少能量就可以做多少功。到了高中应该学习动能的表达式,传统课本是直接给
2、出这个表达式,本课本则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探究得出。通过探究不仅可以知道动能表达式的由来,还可以学习研究物理的方法。本节以动能的利用和危害实例作为情景。课本图516是动能的利用,图5、图518是动能的危害。建议学生注意课本图518中汽车成为空壳,所有其他零部件都被风吹走,可见动能之大。1 .关于肇事车辆的“大家谈”的教学建议通过“大家谈”启发学生由生活经验得出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的定性结论,建议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举出其他的例子,并进行交流。2 .关于DIS实验的教学建议本演示实验是要探究物体动能与物体质量、物体速度的关系,用摩擦块滑行的距离表示动能的大小,因为初中已经学过能是做功的本领,能越多,
3、做的功也越多。瞬时速度由DIS直接测量,质量事先已知。本实验要得出动能与质量、速度的关系,由于D1S处理数据的能力较强,本实验不用控制变量法,短时间可以得出多组S(Ek)、m、V的数据,为找出它们的关系,可以提出不同的猜想。用不同猜想对应的图线与实验数据呈现的图线相对照,得出合理的结论。合理的结论是物体的动能与物体质量成止比,与速度平方成正比。但本实验得不出Ek=mV?表达式,即系数2不能由实验得出。3 .关于理论探究的教学建议为了得出完整的动能表达式,必须经过理论推导,推导过程也是一个探究的过程。推导的出发点是外力对静止物体做多少功,物体就具有多少动能。这是物体具有多少动能,就可对外做多少功
4、的逆过程。因为功能关系是下一节的内容,这里只能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加以引导。推导过程并不难,建议在教师启发下,由学生运用运动学和牛顿第二定律完成探究。4 .关于估算动能的“自主活动”的教学建议“自主活动,是对动能定义式的应用和巩固。人和自行车的质量约80kg,子弹的质量约0.1kg,高一上学期学过速度阶梯,自行车速约为IOms,子弹速度约为700ms很明显,子弹动能大于人和自行车的动能。5 .关于示例的教学建议本示例是一个实际应用,不是简单的代公式训练。题中转了一个弯,先由速度算每秒喷出的水的体积,再由体积算每秒喷出的水的质量,建议把解题过程中划分的几个步骤交待清楚。6 .关于动能的利用的教学建
5、议课本中列举了很多实例,涉及古今中外。现代社会对动能的利用更广泛,举出的很多例子都是学生们所见所闻,富有生活气息。建议对所有实例只需强调利用动能做功,不必追究技术细节,有条件的还可以要求学生补充一些实例。7 .关于“拓展联想”中的储能飞轮的教学建议储能飞轮是一种存储利用动能的装置,只能用在能耗不大的场合。建议用孩子玩的惯性玩具汽车进一步加以说明,很多惯性玩具也都用飞轮来储能。(四)作业说明本节共有练习题12道,第1、7、8题可在课内讨论完成。参考答案:1. C2. 5.810213. 3107ms4. Ek=9.6X1O10J152Z6. Ek=5.63JW=Ek=5.63J7. B、C、E、FB组8. (1)质量约50kg,速度约8ms,Ek=1600J(2)10层楼约30m高,落地速度约为24ms,硬币质量约6g,Ek=1.73J(3)酒瓶质量约0.5kg,列车速度约20ms,Ek=IOOJ9. 4010. 1:21:4mvp2mvo2I1s=2fTEk=T12. 子弹动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