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民政局2022年度工作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民政局2022年度工作总结.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区民政局2023年度工作总结2023年,*区民政局勇担为民之责,坚守实干之心,在上级民政部门的有力指导下,紧扣新时代民政主业主责,找差距、补短板、提质效、树品牌,阵厉奋发、奋勇争先,全力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为推进新时代民政发展凝心聚力贡献力量。一、2023年工作成效(一)持续惠民生,兜底保障全面有力。一是强政策,兜底保障全覆盖Q进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专项救助、临时救助、医疗互助、慈善救助等相互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全年共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残疾人两项补贴、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补贴等各类保障金*余万元。二是固成果,惠民举措更贴心。持续加大“倾心惠民”项目落实,确定*个项目,投入资金
2、*万元,为残疾人和低收入家庭在扶贫、助困、助残、助老等方面提供援助服务。持续畅通医疗救助减免“直通车”服务,救助人数达*人,困难群众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三是再创新,慈善助困更温情。在全市首创“社区慈善公益发展基金”,帮助解决“夹心层”困难群众因病致贫、因困返贫等实际问题,充分发挥慈善第三次分配作用。四是严落实,专项帮扶更精准。深化“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在民政领域的运用,开展困难群众救助帮扶专项排查行动,共摸排*人,通过排查发现及解决问题*个Q落实困难群众常态化探访制度,组织区街社*人次走访慰问困难群众*户,赠送*份防暑降温“清原”礼包,对重点人群及时给予关爱,全面落实特殊困难群体救助帮扶政
3、策,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二)致力优供给,养老服务量质齐升。一是持续加强养老机构建设。注重顶层设计,制定出台*区“十四五”养老服务发展规划,着力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年内完成喜德楼康养项目、锡航康养一期等一批养老项目建设工作,广益养老中心、扬名幸福颐养院等*家养老机构获评“四级”养老机构。深入推进医养结合,护理型床位数达*张,占比88.4%,位居全市前列,新建养老机构医疗服务实现全覆盖。丰涵大楼康养中心预计年底完工,具备康复、护理、养老等服务功能及实训基地拟打造成为我区首家“五级”康养中心。二是大力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年内建成*家养老服务综合体、*家街道区域性老年人助餐中心,推进*家社区居家
4、养老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新增*家智慧养老服务机构,打造家门口的养老乐园。清名桥街道舒康养老服务中心和幸福快车金匮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评定为“4A”养老服务机构。*户困难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全面完成,四年累计改造量居市区第一,为*万名老人开展居家上门养老援助服务,不断提高辖区老年人的幸福感、获得感。三是加快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协同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组织网络招聘会,不断加大政产学研合作力度。按照每百名养老机构入住老人配备社会工作者达到1人及以上的目标,积极发动养老机构工作人员报考社工,目前已配备持证社工*名。四是筑牢养老安全生产底线。积极履行安全监管主体责任,加强督查检查,今年共出动检查人员*人次,检查
5、各类养老等民政服务机构*家次,市安全平台共录入安全隐患*处,整改完成率达100%。在全市民政领域率先发布*区养老机构安全生产“红黑榜”评价办法(试行),每季度公布红黑榜单,督促推进养老机构主体责任落实落细,严守安全底线。(三)着眼增活力,社区治理成效显现。一是深化社区治理,在创新与服务上求高成效。开展“五社联动”社区治理探索实践,通过设立社区治理发展基金会等形式,依托社会慈善资源深化社区服务。推动数据赋能,*座便民服务小屋年服务人数超*人次,进一步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推动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实体化运作,社区社会工作室全覆盖。二是规范社会组织,在健康可持续发展上求高质量。持续强化我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
6、,批准成立*家社会组织功能型党支部,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Q开展“七彩工程”公益创投项目征集活动,征集项目*个,签约项目*个,投入资金*万元,有效提升项目的运营及造血能力。推进“僵尸型”社会组织清理工作,累计注销*家“僵尸型”社会组织。三是加强社工队伍建设,在完善职业体系上求高效能。下发关于调整社区工作者薪酬标准的通知,组织各街道对社区工作者薪酬进行相应调整,确保社区工作者薪酬形成自然增长机制,实现员额社区工作者薪资年收入不低于*万元。投入运行社区工作者考核平台,多维度开展考评,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勤者奖,懒者罚”的良好机制,夯实人才队伍基础。四是拓展服务领域,在推进志愿服务工作求高水平。在全
7、市率先创建运行“时间银行”志愿服务模式,成立首家志愿服务时间银行管理中心,让志愿服务工作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全区注册登记志愿者*人,活跃志愿者*人,活跃度70.28%;登记专业志愿队伍*个,登记志愿项目*个,累计志愿服务时长*小时。(四)注重抓规范,社会事务管理有序。一是凝练品牌,争创省级示范点。获评全市唯一“苏童成长”协同关爱机制建设试点区,高标准创建1家省级儿童“关爱之家”和1家省级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示范点,全力打造“溪心护苗”品牌,设立专项帮扶基金,实施“未成年人关爱保护+”项目,举办为困境儿童圆梦活动,开设24小时心理服务热线,切实做好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关爱保障工作。二是立足实
8、际,推进地名规范管理。组织各街道开展国家地名信息库数据质量建设,积极做好红色地名征集和地名文化遗产评定工作,今年成功申报全省第二批2个红色地名(*第一支部诞生地和*市革命烈士陵园),扬名街道的“扬名”以古镇入选*市第一批地名文化遗产名录。三是创新引领,优化婚姻登记服务。与不动产登记中心积极联动,探索婚姻登记数据信息共享,实现离婚登记与产权变更“一链办理”;开展补领补办结婚登记服务进社区试点,拓宽便民服务渠道;大力推进婚俗改革,开展“爱在*”系列活动,构建健康文明的婚姻价值观。二、2023年工作思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
9、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新的一年,*民政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以率先实现现代民政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聚焦群众关切,增进民生福祉,奋力打造更具活力、更有温度的民政事业发展新高地Q(一)坚守弱有众扶精准保障高地。一是确保实现困难群众100%的兜底保障。加大政策落实,持续调整低保保障资金,对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和人员及时纳入兜底保障,加强低保动态监管,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则退。二是精准实施低收入人口认定和保障工作。紧盯省、市关于低收入人口认定工作的新要求,切实做好低保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复核和认定工作,精准落实相关各项帮扶救助政策,做好低收入家庭
10、的帮扶救助保障工作。三是持续完善困难群众救助体系。完善困难群众常态化探访关爱机制,持续关注“夹心层”困难人群的帮扶。加快推行“倾心惠民”精准救助防贫保险,完善及时发现、及时介入、即时救助的脱贫防贫长效机制,提升“救急难”保障水平。四是推进创建省级示范项目。做好省级儿童“关爱之家”、省级精神残疾康复示范点申报创建工作,优化服务增量,不断满足困境儿童、精神残疾患者等特定对象的多层次、多样化社区服务需求。(二)引领老有颐养幸福宜居标准。一是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坚持政府引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鼓励支持社会办养老机构品牌化、规模化、连锁化发展,重点推进北兴塘河湿地康养项目等一批养老项目建设,同步推进医养
11、结合,使全区护理型床位占比保持在85%以上。二是推进居家养老高质量发展。扩大家庭适老化改造补贴对象与标准,推动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社会化,重点推进惠山街道养老服务综合体等一批综合体建设,争取到2023年底,街道养老服务综合体覆盖率达到100%,高龄、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保障率达100%O三是提升从业人员素质。以实训基地为依托,采用多种方式开展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和专业技能培训,确保养老机构护理人员持证上岗。四是做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健全完善养老等民政服务机构安全生产责任链条、制度成果和预防控制体系,切实压实机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0(三)打造融合善治示范引领样本。一是加强校地合作,助
12、力社区治理创新。深化与江南大学等知名高校政校合作,设立社会工作教育实践基地,开展社会工作规划及现场辅导,参与社会工作相关项目,协同推动社区治理创新发展。二是选树典型示范,推广优秀经验。开展社区治理优秀案例、社工优秀案例、邀约协商案例的征集和评优以及总结推广,提炼社会工作服务经验与模式,努力形成示范引领、创新争优良好氛围。三是优化社区保障,提升服务效能。深入推动社区优化调整和公共配套用房达标,完善社区工作者薪酬体系,提高社区工作岗位的吸引力,提高社区工作者队伍的稳定性、专业性,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效能和群众满意度。四是推进志愿服务,打造*品牌Q推动“志愿服务时间银行”落细落实,实现志愿服务、扶弱帮困
13、和助人自助的有效结合,建立具有*特色的志愿服务模式。(四)争创优质均衡专项服务标杆。一是锚定便民利民,争创婚俗改革试点。以争创省婚俗改革示范区为抓手,擦亮数字化登记云平台名片,借势“水韵*”建设与运河文化品牌,打造特色化颁证服务。全面推进补领补办结婚登记服务进社区工作,完善婚姻历史数据补录,力争成为省内亮点。二是锚定公益普惠,深化殡葬服务提升Q完善殡葬服务设施布局,加强殡葬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宣传殡葬法规政策和惠民殡葬举措,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强化殡葬长效整治区域管控力度。三是锚定科学规范,履行地名管理职责。加大地名命名申请、受理、初审和管理工作,提升区划地名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挖掘地名文化内涵,弘扬优秀地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