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政史》复习考试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行政史》复习考试资料.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Oo322中国行政史)复习考试资料绪论1绪论单项选择J传统中国的治国之道是以德治国),中国古代行政治理是“人治)。上篇中国古代行政治理2.中国奴隶社会与中国封建社会行政治理比照(选择、简答、论述)中国奴隶社会始于夏朝,亡于春秋战国之际,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奴隶制的三个代表性王朝。中国奴隶制国家体系脱始于原始社会末期的军事民主制,是在改造部落联盟的军事民主制度根底之上建立起等级君主专制的国家组织形式。中国历史上国家制度神权政治色彩最重的时期是奴隶社会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始于遮,止于1840年ya片战挣,封建行政治理体制全面确立于秦汉时期。与奴隶社会相比中国封建社会行政治理的独思_(1)神权政治色
2、彩有所淡化。(2)形成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体制。(3)行政法制逐渐建立。与西欧封建社会相比中国封建社会行政治理的特色_(1)君主专制体制时间长。(2)权利集中程度高。(3)思想操纵-儒家思想(4)相对完善的官僚体系。3.中国封建社会化矛盾1单项选择)行政治理形式的直接决定性制约因索是国家的(国体、政体)。封建中央集权专制体制最主要的矛盾是(皇权和相权).4.封建社会稳定因素及对君主专制弊端的调节简答)简述中国封建行政体制中保持政治和社会稳定的因素二(1)中国封建社会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官员治理制度。(2)监察制度的相对完善有利于封建国家集体的健康。(3)在中国封建中央集权行政治理体制中存在着调节
3、君主专制弊端的机制(通过施政程序、教育、神权、利用皇帝“尊号、谥号或“庙号等的尊褒贬抑促使革新政治、开国皇帝制定的制度)第一章夏商周的行政治理5.原始民主治理:单项选择、多项选择)部落联盟内部一般实行军事民主制度,大体由军事首长、部落酋长议事会、人民大会三种权力机关进行治理。人民大会是联盟的最Hao权力机关,部落酋长议事会是部落联盟的常设权力机关。6.夏商周的中央行政体制(名词、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后正式确立了王位世袭制度,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二!天工二局面。夏王朝将“禅让制变为王位继承制。迁股后,开创立了位继承制,马上王位继承资格缩小到王的直系子嗣。真正解决王位继承顺序问题的是周朝确立的嫡长子
4、继承制。周天子在全国范围内拥有以下六种权力,即主祭权、册封权、全国军队统帅权、官吏任免权、授予爵禄和进行赏罚之权、巡狞权。周中央政府在周王以下设有辅弼大臣,其中X,即太师、太傅、太保为最您。辅佐官员。最重要的政务官是三司,即司徒(掌籍田和农业生产)司马(主管军事)司空(掌管工程营造)。7.夏商周的地方行政体制单项选择、论商-加强王权的二元总揽体制称为(内外服制)。内服:指商王直接总揽的地域,直接派官员组织被制服的种族奴隶述)从事生产。外服:指诸侯国总揽的地域,与中央王朝构成上下君臣关系。周一分封制:天子向诸侯、诸侯向卿大夫“授民授疆土以建立邦国的政治经济制度。无论是王畿还是诸侯卿大夫的邦畿,都
5、实行醛制,都城(国)与鄱野(鄙)分别按乡制或遂制进行组织。基层行政区划上实行乡遂治理体制:名是国人居住之地,遂为野人居住之所。宗法制度:核心问题是保证嫡长子继承王位,并从血缘关系、思想上去维护分封制度。礼乐制度:从行为上去维护分封制度。8.夏商周的行政运行和行政监督(单项选择、名词解释、简答)原始氏族公社痕迹对君主权力的幽J(民主贵族和宗J)门)盛行于部落联盟时代民主制的某些残留使得诸侯国君和宗室贵族对朝政拥有相当的参与权,制约王权的开展。(2)贵族议事制度的影响。(3)王权受到宗J信仰的限制。周朝的行政决策与联络的方法:(1)纵向(上下级之间)1直二周王在郊外设坛召集各方诸侯对重大问题进行谋
6、议、公布政令的会议形式。朝觐:诸侯定期朝见天子并向天子述职的一种礼仪。天子公布政令。聘:由天子派使臣慰问诸侯,或诸侯遣使臣朝见天子。(2)横向(诸侯、卿大夫之间)朝会:诸侯间直接拜访,细分为“朝和“会两种形式。朝指诸侯国君彼此到对方宫廷去拜会。会是诸侯彼此在国都之外的郊野拜会。聘问。夏商周时期,行政决策和联络沟通需要有肯定的记载和凭证,这就是文书,其大体分为“诰”、誓、命、“简书、约”等。“命绝大多数为册命之书。“约”相当于今之契约,具有法律效力。诰”分为两种形式;一是上级对下级公布的命令或布告,二是君臣相互鼓励之词的记录,作为后世君臣行为的标准。“誓”多为战时的发动令。9.夏商周的官员治理单
7、项选择、名词)选拔:官员选拔的主要依据是_1t统1;待遇方面实行的是1逊仁即各级封君享受自己封地上的收入,除按规定向上一级封君交纳肯定的贡赋和提供一些劳役外,其余局部归封君享用)。世卿世禄制:指下级贵族到上级国君朝廷世代为官的制度。10.春秋战国时期向君主专制体制过渡单项选择、多项选择、简答、论述)春秋时期,最Xian设立县郡的是晋国和楚国。战国时期各国进行的变法运动中取代分封制的是郡县制。春秋战国(东周)时期是中国奴隶制社会解体并向封建制社会过渡的转型时期。春秋时期,各项社会关系变化中,最富有时代意义的是卿大夫的兴起。战国时期各国变法运动的主要内容:君:通过肯定的组织形式加强君主专制权力;臣
8、:实行官僚制,废除世卿世禄制;:用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完成了封建君主中央集权的目的;农:成认土地私有制,废除井田制。奠定了封建中央集权体制的经济根底;法:变法过程中,各国先后公布法律,出现依法治民倾向。第二章秦汉的行政治理I1中央政府的行政体制I单项选择、名词、简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以(皇帝)为核心的制度,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秦始皇)。汉代时期可称为隋唐六部制度雏形的制度是尚书分曹制)。秦汉中央政府职能机构的长官称为(卿)。秦至西汉初年实行ifiM1独相制。汉武帝在组织机构上蓄意分害k架空相权的方法是实行(中外朝制:中外相所形成的两套处理政务的官员系统。汉武帝有意提拔了一批中下层官员,
9、让他们充任自己的高级侍从,组成皇帝的私人秘书班子,形成中朝决策的格局。军国大事由皇帝先交内廷议决,再交外朝官执行。)。汉成帝分别改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X官叫做JX宰相制)。东汉刘秀时期,实际成为国家最ga。行政机构的是1.皇权的主要包含:最gao立法权、最gao司法权、最gao军事权、行政决策中的最后决断权、最阳。人事权、12.地方政府的行政体制单项选择、简答、论述)秦汉时期邨是最重要的一级行政区,县是地方行政层级中的重要环节。主管乡中治安的是游徼。汉初实行(郡县与王国)并行的双轨治理体制,一些功臣被封为彻侯,其食封的领地称(侯国)汉景帝“抑损诸侯,减黜其官措施:(1)
10、诸侯王不得享有治权,剥夺了诸侯王在封国内的行政权,仅能享用封地的租税。(2)减损王国官吏的数量和地位,改变了王国与中央在体制上的对等地位。(3)将王国官吏的任免权收归中央。汉武帝时设立巡行地方监督郡国守相的监察官员一一(州刺史)。东汉末年实行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体制,州刺史一一(州牧)。秦汉时期中央政府针对各少数民族的实际情况所采取的治理方法:(1)在杂居区,采取郡下设道的方法。既直接总揽又肯定程度上成认其内部特别性的治理方法;(2)在南方归附地区,保持内部原有总揽方法的双轨制治理模式,高度自治的方法;(3)对内属迁入边郡的北方少数民族,称属国,加以监督;(4)持节领护官。13.行政运行与行政监
11、督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名词、简答)幽是群臣商量国事以备皇帝决断的一种会议形式。圣旨依内容可分为制书、诏书、诰、手迹几种。(1)诏书是皇帝有关一般行政命令的文书。(2)诰是专对诸侯王进行策封的一种文书。(3)手迹是皇帝亲笔书写的一种文书。秦及西汉初年,御史大夫是中央最30监察官员。从西汉末年到东汉初年特意设立了以御史中丞为首的御史台,独立行使监察职能,这标志着监察权开始同行政权相别离。14.行政官员的治理I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名词)秦汉时期任用官吏称为拜(授予或除(任命。二千石以上高级官吏必须由皇帝亲自核准任用。两汉时期,由皇帝考核丞相、Xo在皇帝不亲政事的情况下,代皇帝行使考核权的是谩书。秦汉
12、时期,郡对县的考课通常采取“秋冬集课”的方法,对地方郡国长官的考核。通常由丞相、御史二府通过上计形式进行。汉时,以乡举里选为根底的官员选拔方法有察举与征辟。征辟是一种自上而下的选拔官吏的制度。察举:察即考察,举即荐举,察举就是在考察的根底上予以荐举。蟀是汉武帝以后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第三章魏晋南北朝的行政治理15.中央政府行政体制单项选择J东汉最即!。行政机关(尚书台独立)(魏晋南北朝为尚拴;诏令公布(中书省);封驳权力(门下机构)16.地方政府的行政体制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名词、简答)在北方地区一种完全的军事管制式的地方行政治理方法,即军镇。特别行政区主要有以下三种:(1)王国(2)侨州郡县
13、(3)左郡县。侨州郡县:利:1照顾世家大族利益,增加他们做官的位置,将操纵人口合法化。2.稳定总揽秩序。弊:与原州郡县并置,造成地方行政治理混乱。左巡垦是南方各政权在蛮族地区建立的一种带有很大程度内部自治性质的地方行政体制。17.行政运行与行政监督!单项选择曹魏建国后,以中书执掌诏令公布权,具体政务则由尚书台独立负责。魏晋南北朝时期,行政执行的最2ao机关是尚书省。魏晋时期,御史台完全独立,其长官为御史中丞。18.行政官员的治理i单项选择)选拔:东汉末年曹操三下求贤令,选官不管出身、门第,道德上也不求全责备称为(唯才是举).任用:中国古代最早官员任期规定始于(魏晋),官员升迁不依据才能和政绩,
14、凭借(门资).北魏在宣武帝时将年资作为续用和提升官吏的唯一标准的是(停年格制)。魏建立之初,魏文帝接受陈群建议,实行(九品中正制)。第四章隋唐的行政治理19.中央政府行政体制单项选择、简答、论述)我国历史上正式规定X均不参加政府机构的活动,只作为奖赏有功之臣的最ga。荣誉职衔的皇帝是隋文帝。隋朝三省制度实际成为行政运转轴心所在的“政本之地”是尚书省。唐朝为压制尚书省地位所采取的调整措施:(1)将宰相议事之所从尚书都省搬出,致使尚书省地位骤降。(2)剥夺尚书仆射的决策参与权,尚书省完全变为奉行机构。(3)在尚书省内部进行权力调整,以架空尚书省长官的行政权。唐高宗时,为分宰相之权,出现了北U生土的设置。枢密院:枢密使在唐朝是宦官的派遣之职。唐初设内侍省,省内诸职均由宦官担任。鹿代去时开始以宦官充任“内枢密使,参预国家政务的决策。宦官在中晚唐时期之所以能够长期把持朝政,直至废立皇帝,进退宰相,是因为宦官同时通过充任神策左右军中尉而操纵了京城的军权。隋唐时期中央政府的主要职能机构是应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九寺、五监(在职级上九寺五监根本与六部处于壬丘地位):与户部职掌相关的有太府寺(主管钱币收支和保管)和司农寺(主管粮食收支和保管)。与礼部职掌相关的有宗正寺(主管皇族事务)、太常寺(主管祭祀礼仪)、光禄寺(主管膳食供设)、鸿胪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