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月光曲》说课稿.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23月光曲说课稿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们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有这样一个机会和大家交流,向大家学习。一、说教材月光曲是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作者借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既表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对穷苦人命的同情和热爱,又表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才华,同时也告诉人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文章文字美、情感美、意境美,融传说、美景、深情于一炉。二、说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
2、式。”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努力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因此,在课堂上,我充分给予学生主动权,鼓励学生勇敢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把活跃的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主动参与、相互合作,师生平等对话,共同发展,实现教学重心由重知识传授转向学生发展,由教师“教”向学生“学”转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J因此,在教学中,我依据课标理念,充分发挥文本的资源优势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
3、上,为学生营造一种读的氛围,多种方式的自读、品读、赏读,让学生在读中加深对月光曲的理解和体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三、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根据人教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贝多芬同情穷苦人民的思想。3、学会根据实在的事物,展开适当的联想。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9自然段。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领悟月光曲的内容。教学难点:理解“人物的心境和乐曲的意境”的统一。四、说教法、学法根据教材本身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设计过程中不仅着重考虑如何引导
4、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参与度,提高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本课,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感情变化交织在一起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运用“以读代讲”、“语境创设”、“引导点拨”等方法。重视学法指导,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需要,更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需要。为此我先让学生充分去感知语言材料,尝试自主感悟、自主探究的方法,然后合作交流,在思维的碰撞中,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在反复品读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感悟文章丰富的内涵,渗透“读”、“思”、“议”、“悟”、“勾”等学法。五、说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这个环节安排的是先听写
5、几个词语,达到复习检测的目的,之后,教师直接导入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月光曲。板书课题后,屏幕出示贝多芬名言:“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让学生齐读后,简单说一说自己的感受,这样既增进了学生对多贝多芬的了解,又为接下来体会贝多芬同情盲姑娘兄妹的情感做了铺垫。(二)设疑激趣,引导自学。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首先进行谈话,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创作需要灵感和激情,究竟是什么打动了音乐家贝多芬的心,让他创作出月光曲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8自然段,到字里行间去寻找原因,可以在某个词语、某一句话或某个标点符号旁边简单写上自己的批注。这是本节课的中心问题,这个问题
6、没有再去重复课文的故事情节,需要学生深入课文的字里行间,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这个问题提纲挈领,使得本节课教学的主体部分线索清晰,脉络分明;这个问题从贝多芬的角度提出,引导学生走进贝多芬的内心世界。接下来,学生围绕重点段、重点词句进行感悟,将感悟结果以批注的形式写在书上,教师巡视时加以引导或点拨。(三)追溯作曲根源,了解人物心境。阅读课要主线清晰,但又不能只有几根“筋”而没有血肉。好的做法是选好几个“点”,让学生通过朗读、思考、体验、感悟、表达等多种活动,深入阅读文本,在语言、思维、情感、认识等获得多方面的发展。选什么“点”大有讲究。这节课选的教学“点”其实只有两个:一个是盲姑娘兄妹俩之间的对话,
7、另外一个是盲姑娘听了贝多芬演奏后所说的话。这两段对话文辞简洁,意蕴丰富。反复阅读、体会,可以悟出很多做人的道理,同时养成听出弦外之音、言外之意的阅读能力,是两个兼具人文内涵和教育价值的语段,做到了“以少胜多”。在阅读过程中,教师着重启发学生交流“贝多芬会从这句话里听出什么?”透过文章的字里行间,学生读出了自己的体会,再通过与同学、老师的交流,逐步形成比较完整、丰富的认识。前一“点”以情境体验为核心、以朗读指导为重点,让学生细读文本,自读自悟。后一“点”让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抓住疑点进行研讨,以探究性学习为主。在深入阅读阶段,着重引导学生理清贝多芬情感的发展变化,教师用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创设情
8、境,如,体会贝多芬遇见知音时激动的心情时,我这样启发学生:作为一个音乐家,当他面对着一个如此热爱音乐、如此懂他音乐的盲姑娘时,他的内心充满了激动的情感。面对着他熟悉的琴键,他会怎样抒发他的情感呢?体会了茅屋环境的清幽也是打动贝多芬的一个原因时,我这样总结:清亮如水的月光下,一切都是那么朦胧,那么美,就连破旧的茅屋也显得充满了诗情画意。这种美,盖过了茅屋里的穷困与凄凉。此情此景,深深地打动了贝多芬。是呀,美好的音乐应当给予穷苦而又爱好音乐的人们,于是,伟大的月光曲诞生了。通过多次指导有感情的朗读,逐步让学生感受贝多芬“听到琴声而触动一一聆听对话而感动一一遇见知音而激动”的心理变化,从而让学生走进
9、贝多芬的内心世界,感受一个博大高尚的音乐家的灵魂。(四)感受乐曲意境,体会文章写法。这个环节通过品读文中描绘的月光曲的情景,感受音乐给兄妹俩带来的幸福和快乐,进一步激起学生对大音乐家的敬意。要通过语言文字来感受、体验一首乐曲,这对于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小学生来,具有较大的难度。于是在教学设计上我就为学生架设了一道可感的桥梁一一图画。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想象画面,再通过画面,感受乐曲,把虚无飘渺的文字和音乐,转化为了真实可感的图画,使学生理解起来就有了形象的依托,降低了理解的难度。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到暗示月光曲内容、意境的部分一一皮鞋匠的联想,让学生边读边想,在脑海中浮现画面,再让大家说一说脑
10、海中的画面。然后课件出示三个画面:“月亮升起,海面平静”“月亮升高,穿过微云”“月光照耀,风起浪涌”。学生对内容和意境理解后,把学生的思维引向贝多芬的琴声,去领会月光曲的旋律。要求学生根据对音乐的理解,讨论后从出示的选题中选择一种答案并说出理由。选题是:a、舒缓一一明快一一激昂b、明快一一激昂一一舒缓c、舒缓一一激昂一一明快。在肯定了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对月光曲内容、意境的理解后,请学生品读这段文字,通过朗读把音乐的旋律变化表现出来。学生充分感受了月光曲优美的意境后,再让学生对比朗读去掉联想内容之后的句子,学生很容易就体会到了联想的作用是使文章的内容更具体、更丰富。(五)总结全文,升华主题。我首
11、先问同学们,你认为月光曲真的是在反映月光和大海变化吗?这个问题,学生肯定没有想到,于是,我会通过板书出来的反映贝多芬心情的变化和反映月光曲旋律变化的两条线索来引导学生深化理解,我这样总结:同学们,夜深人静,听到琴声,有所触动;走近茅屋,聆听对话,不由感动;遇见知音,用心演奏,非常激动。此时月光曲的内容正是贝多芬感情的抒发,月亮和大海的变化正反映着贝多芬心情的变化啊!至此,学生的思维会豁然开朗。在贝多芬美好情感的熏陶下,自己的情感也得以升华。此时,再让学生集体诵读课文第九自然段,将自己对月光曲深情的体会通过诵读尽情表达。总之,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旨在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