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同步练习最全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同步练习最全习题.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下列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C.诗人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飞D.诗歌想象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2 .下面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A.首句用“杨花”和“子规”两个景物,点明暮春时令,烘托出凄凉悲惋的氛围。B.第二句写诗人得知挚友被贬偏远之地,含蓄地表现了诗人
2、的惊愕痛惜之情。C.第三四句抒情寄慨,诗人因怀才不遇而生的“愁心”,给诗中意象涂上浪漫的色彩。D.诗人将明月人格化,把明月看成知人意、达人情的使者,有助于情感的表达,使诗味更加醇厚。3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古人在诗词中描写情境时用来营造气氛的鸟儿种类很多,为什么李白独选“子规啼”来入诗?(2)你从诗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在本诗中,李白为什么要以“明月”入诗
3、?(2)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5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诗的前两句中“”和“”两样景物点明事情发生的时节,富有象征意义,给人以画面感。(2)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两句诗在情感的表达上有何独特之处?靖简要赏析。6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乙】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烽前沙似
4、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诗开篇写杨花落尽、子规哀啼,渲染暮春冷落、凄凉的气氛。B.乙诗“沙似雪”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月下大漠苍茫的景象。C. “夜郎西”“回乐烽”既表明地点,也能引发对特定情景的联想。D.两首诗都从视觉、听觉和嗅觉等角度描写景物,使人如临其境。(2)这两首诗都写到“月”,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7 .阅读理解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有人认为“闻道龙标过五溪”中的“闻”字用得很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2)请简要
5、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一句。8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 一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请从修辞和作者情感两个角度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9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龙标野宴【唐】王昌龄沅溪夏晚是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注】弦歌:琴歌,抚琴而歌。(1)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愁心”二字
6、,可看出李白对远谪的王昌龄充满了无比的关切之情,试说说李白“愁”的内容。(2)己在龙标生活的王昌龄的心境怎么样呢?试结合龙标野宴一诗进行分析。10 .温习课内所学,完成古诗赏析任务。(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乙)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明李攀龙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迷。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知背景】甲诗略。乙诗:吴国伦字明卿,因违忤奸相严嵩,被贬至江西(古属楚地);当时诗人正在郡城济南养病,吴国伦赴江西途经济南时,诗人写下这首诗为其送行。(1)【析场景】甲诗首句以暮春时节漂泊无依的“杨花”和啼声哀切的“子规
7、”,营造了悲惋的氛围,流露出诗人叹飘零、感离恨的特定心情。乙诗前两句(2)【赏写法】甲诗后两句,想象奇特,诗人将自己的“愁心”寄托于“明月”这一意象。以明月随君到夜郎,表达对朋友的牵挂;借“明月”光明的形象表示对朋友的理解和支持。乙诗后两句答案以及解析1 .答案:B解析: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2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句的赏析。C项,“诗人因怀才不遇而生的愁心”表述有误。诗人的“愁心”是因友人被贬龙标而生。3 .答案:(1)子规鸟叫声凄凉,有“不如归去”之意,古人常用此鸟表达悲情。诗人用此鸟的啼声,表达对朋友被贬谪的忧虑与不舍之情。(2)对故友贬
8、谪遭遇的关心、同情、思念,以及无奈、惆怅之情。4 .答案:(1) “明月”除了普天同照,能够把心意带给朋友外,更能表现友谊的纯洁,衬托了王昌龄人格的高洁。(2)示例一: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示例二:诗人运用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象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让它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友人将要去的地方。示例三:情景交融,诗人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5 .答案:(1)杨花 子规(2)诗人想象奇特,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明月人格化,把明月当成使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心和想念之情,使诗歌更有韵味。解析:(1
9、)本题考查把握诗歌意象的能力。前两句中的“杨花”为柳絮,意为漂泊不定;“子规”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叫声凄切,诗歌中常常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因此诗人借这两样景物渲染了一种哀伤悲凉的气氛,亦点明了事件发生的时节一一暮春。(2)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先分析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再把握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明月拟人化,把它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的知心人,明月愿意接受自己的请求,将自己的关心和想念,带给远谪夜郎之西的老友。6 .答案:(1)D(2)甲诗想象奇特,借明月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牵挂;乙诗描写“月”,表现边塞的苦寒,衬托征人思乡的愁绪。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能力。D项
10、,两首诗都没有从嗅觉角度描写景物。(2)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诗歌的能力。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月亮人格化,托明月带去自己对友人的思念,寄托自己的牵挂。李益描写了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沙漠并非雪原,诗人偏说它“似雪”,月光并非秋霜,诗人偏说它“如霜”。这似雪的沙漠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城之夜显得格外空寂惨淡。也使诗人强烈地感受到置身边塞的孤独,因而生发出思乡情愫。7.答案:(1)示例:“闻”是“听闻”的意思,可见诗人对友人非常关心,时刻都在关注友人的动向,体现了他们友谊的深厚。(2)这两句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无情之月化为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8 .答案:(1)杨花和子
11、规鸟。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2)拟人,抒发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9 .答案:(1)“愁”:为友人所去路途的遥远艰辛而愁;为友人被贬谪之地的偏远而愁;为友人的生活而愁;暮春时节,“杨花落尽”,时光流逝之愁;送别挚友,何时相见之愁(答出两点即可)(2)从“春酒相携就竹从” 一句可看出诗人的愉悦、闲适的心境;从“莫道弦歌愁远谪”一句可看出诗人的豁达、坚定;从“青山明月不曾空”一句可看出诗人依然保持着自己的理想追求和高洁的品质。10 .答案:(1)点明了送别的时节和地点,以飒飒青枫和凄凄秋雨营造了一种迷蒙凄凉的氛围,映衬出离别时的不舍之情,也暗含了诗人对朋友前途命运的担忧。(2)
12、想象奇特,诗人将自己对朋友的情感寄托于“白云”,“白云相送”既表达了对朋友的同情和宽慰,又借“白云”高洁的形象隐含着对友人的赞赏和激励。解析:(1)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融情入景的能力。根据(乙)诗的题目,由“送”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诗,“秋”交代了作诗的时间,“青枫飒飒”“雨凄凄”营造了一种凄凉、迷蒙的氛围;“遥看”则表达了与友人离别时的不舍之情。再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友人被贬至江西,乂是在这样一个凄凉的环境中,前路未知,那么诗人对友人的担心也就体现出来了。(2)本题考查赏析诗歌写作手法的能力。(乙)诗的后两句中,“怜”字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和宽慰,“白云相送”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这里用“白云”代替自己护送友人,同时“白云”又有“高洁”的意味,隐含了诗人对友人的赞赏和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