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必修上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训练及答案.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659696 上传时间:2024-03-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3.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必修上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训练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统编版必修上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训练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统编版必修上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训练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统编版必修上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训练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统编版必修上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训练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统编版必修上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训练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必修上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训练及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统编版必修上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训练及答案一、劝学1 .荀子劝学中用对比的手法说明“学”与“思”关系的名句是“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2 .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博学而日三省乎己”。3 .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而荀子在劝学中则说“故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O4 .荀子劝学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是相同的。5 .荀子劝学中的“故木受绳则直,金就

2、砺则利”二句,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6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的“用心一”和螃蟹虽有六跪而二鳌,然“非蛇鳍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7 .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人总是更容易成功,劝学中表达上述意思的概括性的两句是:“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8 .荀子劝学中开篇就提出了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在后面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并在后来形成常用成语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城。9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荀子在

3、劝学中提出“学不可以已”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10 .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和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清于蓝。”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11 .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子,而学于中”与韩愈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思想一致。12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13 .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博学而日三省乎己”,可见,学习的意义是

4、十分重大的。14 .荀子劝学中“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15 .“君子生非异也”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善假于物也”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16 .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而荀子.劝学中则用“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17 .只要坚持,就会成功。正如荀子.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1.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二、师说1 .韩愈认为老

5、师的职能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 .韩愈认为择师的标准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3 .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4 .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5 .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十分发达,从中央到地方都有官学。韩愈写这篇文章时三十五岁,正在国子监任教。那么,韩愈为什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原来他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并与那些教孩童的老师进行对比,以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既不是指各级官府的学校老师,也不是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

6、蒙教师的句子是: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6 .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7 .以孔子为例,指出古代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广泛学习,重视师道的事迹,进一步阐明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的语句是己圣人无常师。孔了师郑子、装弘、师襄、老聃。8 .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9 .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7、。”这与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是相同的。10 .师说一文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明确的指出了从师的标准:”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11 .柳宗元曾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这与韩愈师说中“士大夫之族,日师F1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所描述的现象一样。12 .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13 .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14

8、.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15 .从师态度不同,结果也不同。古之圣人才智超出一般人很远,“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才智低于圣人很多,”而耻学于师”,这就造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是故“圣益圣,愚益愚16 .韩愈写作师说一文的缘由是:“余嘉其能行占道,作师说以贻之。”17 .“没有人是天生懂道理的”,这与师说中“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一致。三、赤壁赋1 .赤壁赋中,苏轼写自己乘着风飞行,漂浮在天空中,飘飘欲仙,脱离了现实,不问前方,不知止地的一句是: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2 .在赤壁赋中,苏轼之客期望自己能“挟

9、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在客人的想象中,自己与仙人把臂同游,和日月同生。3 .赤壁赋一文,苏轼用“余音袅袅,不绝如缕”两句着重描写了像细丝一样连续不断、婉转悠扬的悲戚箫声,它能“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整妇”,想象奇特,笔力深刻。4 .赤壁赋中,苏轼写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白茫茫的雾气笼罩江面,天光、水色连成一片的诗句是:白露横江,水光接天。5 .赤壁赋中描绘秋江的朗爽与澄净,泛不起一丝波纹,也恰好体现作者夜游赤壁时怡然自得的心情的语句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6 .苏东坡在赤壁赋中回答客人,提出了对宇宙与人生的看法。他紧扣水月,阐述了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来攻破客人“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

10、明月而长终”的理想。如果从变化的角度来观察,那么“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如果从不变的角度观察,那么“则物与我皆无尽也”O7 .赤壁赋中,写苏轼一行人任凭一叶扁舟飘荡,在水波不兴的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的语句是: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8 .赤壁赋一文中,客人感伤个人在天地间短暂与渺小,用比喻的手法写下“寄蜉峭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消极至极。9 .曹操的英雄形象历来备受文人称赞,苏轼在赤壁赋中,写下“丽酒临江,横梁赋诗”两句,把曹操把酒临风,举矛吟诗的潇洒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10 .在赤壁赋中,苏轼以“诵明月之诗,歌窃窕之章”两句写自己面对月下美景,兴之所至,吟咏明月之诗。11 .苏轼在赤壁赋中,

11、开端描写夜游赤壁的情景,其中写月亮正升起时的美妙景色的句子是,目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12 .苏轼在赤壁赋中,写泛舟江上让人感到悠悠忽忽地离开人世,超然独立,又像长了翅膀飞升入仙境一样的句子是“职黑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13 .在赤壁赋中,苏轼看到月下美景,于是纵酒放歌。其中写船桨之美和船在月光浮动的水面划过的句子是“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14 .在赤壁赋中,苏轼饮酒甚酣,扣舷而歌,借用“美人”来抒情的句子是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夭一方”。15 .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曹操战船之多、人马之众的两句是“触萨千里,旌旗蔽空”C16 .在赤壁赋中,苏轼在叙述了曹操的功业之后,发出感叹的句子

12、是“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17 .在赤壁赋中,苏轼描述自己在被贬赤壁后,过着和平民百姓一样的劳作生活,以自然万物为友的句子是“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18 .在赤壁赋中,展现苏轼在江中驾着小船,饮着美酒的平淡惬意生活的句子是“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19 .苏轼在赤壁赋中,感慨人生短暂,羡慕自然永恒的名句是“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二20 .苏轼在赤壁赋中主客对话时化用论语中的名句表达万物看似流逝却并未真正逝去的句子是“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21 .苏轼在赤壁赋中发议论说,江水不停地流去,“而未尝往也”;月亮时圆时缺,“而卒莫消长也“22 .苏轼在赤壁赋中表现了豁

13、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其中表明从不变的角度来观察世间万物,则所有事物都永恒不变的句子是“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二23 .在赤壁赋中,苏轼认为大自然的清风明月,是造物者创造的无尽的宝藏。我们可以随时随意永久享用的句子是“取之无禁用之不竭”。24 .在赤壁赋中,描写主客尽兴之后,在舟中自由安睡到天明的句子是“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25 .(2018年高考全国卷II)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26 .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上,朗通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诵明月之诗,歌窃窕之章”。四、短歌行1 .短歌行中写诗

14、人一边喝酒一边高歌,感叹人生短促,日月如梭的句子是:对酒当歌,人生几2 .短歌行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感慨人生短暂(感叹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好比晨露转瞬即逝)的诗句是:譬如朝露,去口苦多。3 .短歌行中写诗人在宴饮欢乐中仍忧思不忘(写诗人在酒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难遣)的诗句是:慨当以慷,忧思难忘。4 .短歌行中运用借代手法写解除忧愁的唯有美酒的诗句是:何以解忧?唯有杜康。5 .短歌行中运用典故指出作者渴望得到贤才的诗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6 .短歌行中诗人因思念贤才而一直低声吟诵到今天的诗句是:但为君故,沉吟至今。7 .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

15、,沉吟至今”,这几句点明了“愁”的一个原因,即对人才的渴求。作者所引用的诗经原是写恋人之间的思念,那种悠长,那种亦喜亦忧,可见诗人对人才的一片深情。8 .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诗句,表达了作者欢迎贤才的心情。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作者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不甚欣喜(运用典故表明诗人优待贤才的态度)的诗句是:“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1.9.短歌行中运用比兴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诗人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的诗句是:明明如月,何时可掇?10 .短歌行中写诗人通过想象贤才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的诗句是:越陌度阡,枉用相存。11 .短歌行中写诗人诗人通过想象与贤才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表达了诗人希望与贤才真诚交往的强烈愿望的句子是:契阔谈人,心念旧恩。12 .短歌行中以乌鹊南飞、无枝可依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作者以设问的方式,曲折地为贤才指明方向的诗句是:“月明星稀,乌鹊南匕。绕树三匝,何枝可依。”2.13.曹操在短歌行中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典故,用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