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疗法诊疗常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艾灸疗法诊疗常规.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艾灸疗法诊疗常规一、概述用艾绒或以艾绒为主要成分制成的灸材,点燃后悬置或放置在穴位或病变部位,进行烧灼、温熨,借艾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达到治病、防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二、适应症与禁忌证(一)适应症艾灸适用于肌力低下及颈、腰背肌无力的脑瘫患儿,通过艾灸的温热刺激作用,以达到温经通络、强肌壮骨的作用,增强脑瘫患儿全身肌肉的力量。灸疗常规操作在针刺之后,多采用回旋灸。(二)禁忌症1就诊者疲乏、饥饿或精神高度紧张时。2 .皮肤有感染、瘢痕或肿瘤部位。3 .妊娠期妇女腰舐部和小腹部不宜用瘢痕灸。三、操作规程(一)艾条灸法:分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术者手持艾条,将艾条的一端点燃,直接悬于施灸
2、部位之上,与之保持一定距离,使热力较为温和地作用于施灸部位。其中将艾条燃着端悬于施灸部位上距皮肤2c3cm处,灸至病人有温热舒适无灼痛的感觉、皮肤稍有红晕者为温和灸;将艾条燃着端悬于施灸部位上距皮肤2cm3cm处,平行往复回旋熏灸,使皮肤有温热感而不至于灼痛者为回旋灸;将艾条燃着端悬于施灸部位上距皮肤2cm3cm处,对准穴位,上下移动,使之像鸟雀啄食样,一起一落,忽近忽远的施灸为雀啄灸。腰背肌无力取肾俞(双)、命门、腰舐华伦夹脊穴;上肢无力取肩胭、曲池、手三里穴;下肢无力取足三里、悬钟穴。每穴23分钟,穴位潮红为度。(二)温灸器灸法:架灸法、艾灸盒灸法。四、注意事项施术后,皮肤多有红晕灼热感,不需处理,可自行消失。灸后如对表皮基底层以上的皮肤组织造成灼伤可发生的水肿或水泡。小的水泡一般不必特殊处理,让其自然吸收。大的水泡应以消毒针具挑破其底部,排尽其底部,排尽液体,消毒以防感染。破溃的水泡应做消毒处理后,外用无菌纱布包扎,以防感染。注意防止艾灰脱落或艾炷倾倒而烫伤皮肤或烧坏衣服。尤其幼儿就诊者更应认真守护观察,以免发生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