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疗法诊疗常规(1).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660205 上传时间:2024-03-2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刺疗法诊疗常规(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针刺疗法诊疗常规(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针刺疗法诊疗常规(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针刺疗法诊疗常规(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针刺疗法诊疗常规(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刺疗法诊疗常规(1).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针刺疗法诊疗常规一、概述针刺疗法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针刺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针刺疗法具有适应症广、疗效明显、操作方便、经济安全等优点二、适应症和禁忌症(一)适应症针刺的适应症非常广泛,内、外、妇、儿等各科都可应用,根据不同的病症选用相应的穴位进行针刺。(二)禁忌证1就诊者在过度饥饿、饱饮饱食、精神过度紧张时,禁止针刺。2 .就诊者严重的过敏性、感染性皮肤病者,以及患有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瘢、血友病等)。3 .小儿囱门未闭时头顶部禁止针刺。4 .重要脏器所在处,如胁肋部、背部、肾区、肝区不直刺、深刺:大血管走行处及皮下静脉部位的腌穴如需针刺时,则应避开血管,使针刺斜刺入穴位。三、操作

2、规程(一)针具选择临床应用针具选择一般以不锈钢针为主。选针具应根据病人的性别、年龄的长幼、形体的肥瘦、体质的强弱。病情的虚实、病变部位的表里浅深和所取月俞穴所在的具体部位,选择长短、粗细适宜的针具。至于根据腌穴的所在具体部位进行选针,一般是皮薄肉少之处和针刺较浅的胸穴,选针宜短而针身宜细;皮厚肉多而针刺宜深的月俞穴宜选用针身稍长、稍粗的毫针。临床上选针常以将针刺人月俞穴至之深度,而针身还应露在皮肤上稍为宜。如应刺入0.5寸,可选1寸的针应刺入1寸时,可选1.52寸的针。(二)选择针刺体位根据病情选取月俞穴的所在部位,选择适当的体位,既有利于腌穴的正确定位又便于针灸的施术操作和较长时间的留针而不

3、致疲劳的原则。临床上针刺时常用的体位,有如下几种:1仰卧位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腌穴,和上、下肢部分穴。5 .侧卧位适宜于取身体侧面少阳经腌穴和上、下肢的部分腌穴。6 .俯卧位适宜于取头、项、脊背、腰尻部月俞穴,和下肢背侧及上肢部分7 .仰靠坐位适宜于取前头、颜面和颈前等部位的腌穴。8 .俯伏坐位适宜于取后头和项、背部的腌穴。9 .侧伏坐位适宜于取头部的一侧,面颊及耳前后部位的月俞穴。(三)消毒针刺前必须做好消工作,其中包括针具消毒,腌穴部位的消毒和医者手指的消毒。消毒的方法如下。1 .针具消毒统一送医院供应室集中消毒后用。2 .腌穴消毒在需要针刺的腌穴部位消毒时,可用75%酒精棉球拭擦即可

4、。在擦拭时应由月俞穴部位的中心向四周绕圈擦拭。3 .医者手指的消毒在施术前,医者应先用肥皂水将手洗刷干净,待干后再用75%酒精棉球擦拭即可。(四)进针在进行针刺操作时,一般应双手协同操作,紧密配合。1 .指切进针法用押手的拇指或食指尖按压在腌穴旁,刺手持针将针尖靠近押手指甲刺入月俞穴的双手进针法。2 .夹持进针法(又称骈指进针法)夹持进针法是指用左手拇、食二指持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脸穴的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柄,将针刺入月俞穴。此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3 .舒张进针法舒张进针法是指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腌穴部位的皮肤向侧撑开,使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

5、间刺入。此法主用于皮肤松弛部位月俞穴。4 .提捏进计法提捏进针法是指用左手拇、食二指将针刺腌穴部位的皮肤捏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腌穴进针。(五)留针将针刺入腌穴行针施术后,使针留置穴内,称为留针,留针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刺的作用和便于继续行针施术。一般病症只要针下得气而施以适当的补泻手法后,即可出针或留针1020分钟;但对一些特殊病症,如急性痛、破伤风、角弓反张、寒性、顽固性疼痛或痉挛性病症,印可适当延长留针时间,有时留针可达数小时,以便在留计过程中作间歇性行针,以增强、巩固疗效。(六)出针在行针施术或留针后即可出针,出针时一般先以左手、食指按住针孔围皮肤,右手

6、持针作轻微捻转,慢慢将针提至皮下,然后将针起出,用消毒干棉球揉按针孔,以防出血。若用除疾,开阖补泻时,则应按各自的具体操作要求,将针起出。出针后病人应休息片刻方可活动,医者应检查针数以防遗漏。四、注意事项在针刺治疗过程中,由于就诊者心理准备不足等多种原因,可能出现如下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一)晕针晕针是针刺治疗中较常见的异常情况,主要由于就诊者心理准备不足,对针刺过度紧张,或者就诊者在针刺前处于饥饿、劳累等虚弱状态,或就诊者取受不舒适,术者针刺手法不熟练等。如就诊者在针刺或留针过程中突然出现头、心、心慌,面色苍白,出冷汗等表现,此时应立即停止针刺,起出全部留针,就诊者平卧,闭目休息,并饮少量

7、温开水,周围环境应避免噪杂。若症状较重则可针刺人中、内关、足三里、素修等穴,促其恢复。经上述方法处理后如不见效并出现心跳无力,呼吸弱,脉搏细弱,应采取相应急救措施。为了防止晕针,针刺前应先与就诊者交待针刺疗法的作用,可能出现的针感,消除就诊者的恐惧心理。对于过度饥饿,体质过度虚弱者,应先饮少量水后再行针刺,对于刚从事重体力劳动者,应令其休息片刻后才针刺。(二)滞针在针刺行针及起针时,术者手上对在穴位内的针体有涩滞、牵拉、包裹的感觉称滞针。滞针使针体不易被提插、捻转,不易起针。滞针的主要原因是针刺手法不当,使就诊者的针刺处发生肌肉强直性收缩,致肌纤维缠裹在针体上。出现滞针后,不要强行行针、起针。

8、应令就诊者全身放松,并用手按摩针刺部位,使局部肌肉松。然后,轻缓向初时行针相反方向捻转,提动针体,缓慢将针起出为了防止滞针,针刺前应向就诊者做好解释工作,不使就诊者在针刺时产生紧张,并在针刺前将针体擦净,不可使用针体不光滑、甚至有锈斑或者弯曲的毫针。针刺时一出现局部肌肉挛缩造成体位移动时,应注意术者手不能离开针柄此时可用左手按摩针刺部位,缓慢使就诊者恢复原来体位,轻捻针体同时向外起针,不得留针。另外,在行针时应注意不要大幅度向单方向捻转针体,避免在行针时发生滞针。()弯针针刺在穴位中的针体,于皮下或在皮外发生弯曲,称弯针。在皮外的弯针多是由于留针被其他物体压弯、扭弯。起针时应注意用手或镒子持住

9、弯针曲角以的针体,缓慢将针起出。发生在皮下的弯针,多在走针时被发现,是由于就诊者在留针,或行针时变动了体位,或肌肉发生挛缩,至使针刺在关节腔内、骨缝中、两组反向收缩的肌群中的针体发生弯曲。另是由于选穴不准确,手法过重、过猛使针刺在骨组织上也会发生针尖弯曲或针尖弯成钩状。起针时若发现在皮下的弯针,应先令就诊者将变动的肢体缓慢恢复到原来进针时姿态,并在针刺穴位旁适当按摩,同时用右手捏住针柄做试探性、小幅度捻转,找到针体弯曲的方向后,顺着针体弯曲的方向起针、若针尖部弯曲,应注意一边小幅度捻转,一边慢慢提针,同时按摩针刺部位,减少疼痛。切忌强行起针,以免钩撕肌肉纤维或发生断针。为防止弯针,针刺前应先使

10、就诊者有舒适的体位姿势,全身放松。留针时,针柄上方不要覆盖过重的衣物,不要碰撞针柄,不得变动体位或旋转,屈伸肢体(四)断针针体部分或全部折断在针刺穴位内,称为断针。常见原因是由于针根部锈蚀,在针刺时折断。如果自针根部折断时,部分针体仍暴露在皮肤外,可立即用手或镇子起出残针。另一个原因是因滞针、弯针处理不当或强行起针,造成部分针体断在皮下或肌肉组织中。此时应令就诊者肢体放松,不得移动体位,对于皮下断针,可用左手拇指、食指垂直下压针孔旁的软组织,使皮下断针的残端退出针孔外,并右手持镜子捏住断针残端起出断针。若针体折断在较深的部位时,则需借助于X光定位,手术取针。为了防止断针,应注意在针刺前仔细检查针具,对于针柄松动、针根部有锈斑、针体曾有硬性弯曲的针,应及时剔弃不用。针刺时,切忌用力过猛。留针期间就诊者不应随意变动体位,当发生滞针、弯针时,应及时正确处理。(五)血肿出针后,在针刺部位引起皮下出血,皮肤隆起,称皮下血肿。出现皮下血肿时,应先持酒精棉球压按在针孔处的血肿上,轻揉片刻。如血肿不再增大,不需处理。局部皮肤青紫可逐渐消退。如经上述按揉血肿继续增大,可加大按压并冷敷,然后加压包扎,48小时后局部改为热敷,消散瘀血。为了防止血肿的发生,针刺前应仔细检查针具,针尖有钩的不能使用。针刺时一定要注意仔细察看皮下血管走行,避开血管再行针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