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红花岗区 “十四五”文化旅游专项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遵义市红花岗区 “十四五”文化旅游专项规划.docx(4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遵义市红花岗区叶四五”文化旅游专项规划(2023年2025年)导言:一、规划背景二、规划原则和依据三、规划性质与期限第一章红花岗区文旅产业分析一、发展现状二、存在问题三、发展潜力第二章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一、总体思路二、发展目标三、策略研究第三章具体举措与保障措施一、具体举措二、保障措施一、规划背景红花岗区为贵州省遵义市辖区,是遵义市的中心城区之一,历来是遵义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位处于西南出海通道重庆至贵阳黄金分割点上,是连接“黔中经济圈”、”黔北经济带”和“成渝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城市。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这里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因此而名扬中外,彪炳史册,被
2、誉为“转折之城)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按照贵州省委省政府关于文化和旅游业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依照贵州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和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化奋力实现旅游大提质的实施意见等政策要求,为进一步促进我区旅游资源大提质、新型市场主体培育、业态升级、服务质量提升和闲置低效项目盘活,特编制遵义市红花岗区“十四五”文化旅游专项规划。二、规划原则(一)市场化原则。以遵义会址红色旅游的主流客群,加大红培教育、企业团建、会议会展、体育赛事、数字多媒体、特色餐饮、红色民宿、康养度假等功能性配套的新型市场主体和品牌建设,导入专业团队品牌化市场运营。(二)集
3、约化原则。通过整合遵义会址、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遵义红军烈士陵园、老鸦山遵义战役纪念园、遵义纪念公园、红花岗剧院、遵义县革命委员会旧址、毛主席住居、遵义红色旅游商业街(红军街)等文化旅游资源,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遵义段)的整体形象组团发展。(三)可持续原则。积极开发文旅投融资平台,充分保障区域内文化旅游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资金需求。同时注重产业招商及人才发展战略。生态环境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开发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必须降低到最低限度,要对旅游可能产生的污染进行有效控制。(四)错位发展原则。红花岗区文化旅游发展必须考虑到与周围旅游项目的区域互补问题,需定位独到、模式独特、错位发展,避免重复建设和恶性
4、竞争。要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开发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品牌化旅游项目,高起点、高品位发展。(五)重点开发原则。红花岗区“十四五”文化旅游专项规划原则旨在将文化保护、旅游创新、生态保护、品牌化发展战略和经济发展紧密融合,从而提高红花岗区文化旅游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六)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2013)2 .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2000)3 .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4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印发“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的通知(文旅政法发(2023)40号)5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6 .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加
5、快旅游产业化建设多彩贵州旅游强省的意见(黔党发(2023)27号)7 .贵州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8 .贵州省生态旅游发展战略总体规划(2016)9 .遵义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4-2023)10 .遵义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18-2025年)三、规划性质与期限(一)遵义市红花岗区“十四五”文化旅游专项规划是以红花岗区域内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为对象编制的专项规划。(二)规划期限:2023年2025年第一章红花岗区文化旅游产业分析一、现状分析红花岗全区总面积624.49平方公里,城区总面积43平方公里,总人口约63万人,现为遵义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红花岗区文
6、化底蕴深厚,以遵义会议会址、毛主席住居、红军总政治部旧址、遵义战役战斗遗址、长征文化博览园、浙大西迁等众多红色文旅资源丰富。红花岗全区共有4A级旅游景区1个,3A级旅游景区9个。2023年,我区接待游客1260.71万人次,实现总收入145.69亿元,其中,过夜游客接待191.26万人次,实现收入25.11亿元,外省入黔游客421.83万人次,实现收入51.93亿元,红色旅游接待846.63万人次,实现收入70.16亿元,乡村旅游接待219.48万人次,实现收入15.18亿元。十三五时期完成6个3A级景区打造,乡村客栈1家。新增1家4星级酒店,星级酒店共5家,旅行社13家。十三五期末预计接待人
7、次1201037万人,旅游综合收入1491.23亿元。二、存在问题(一)缺乏旅游拳头产品景点小而散,缺乏特色鲜明的旅游拳头产品,没有品牌效应。缺乏那种使人感到“千里往寻、不虚此行的精品旅游资源。旅游景点和旅游产品的开发落入俗套,红花岗区旅游业所走的发展路径,依然存在投入较小、开发模式雷同问题。已建或拟建景区项目在建设思路上与其他地区大同小异,即以简单的观光为主,旅游组织方式也大多为“上车睡觉、下车照相”之类,缺乏有意义又有趣,引人入胜、提升体验感的内容,难以吸引游客群体前来深度旅游,难以延长游客的滞留时间。红花岗区现有的旅游产品除了遵义会址之外缺乏鲜明特色和市场号召力。(二)旅游资源缺乏有效整
8、合红花岗区的景点多点散布于全区,交通可达性差,仍比较散乱,市内虽有公交线路四十九条,但基本不直接到达景点,仅有的两条旅游线路,一条停运,一条旅游线路营运状况堪忧。未形成以长征文化为核心的整体文旅网络,整体知名度和建设运营情况较差,这成为了红花岗区旅游产业发展的明显制约瓶颈。(三)旅游服务水平不高红花岗区旅游接待服务不完善,交通、餐饮、住宿、娱乐配套设施不全,属于中低端观光型旅游。产品运营水平参差不齐,管理体制和服务意识均存在不少的问题,旅游服务水平尚有大幅提升空间。(四)旅游管理体制有待提升红花岗区文化旅游局现有人员编制和行政级别较低,在开展实际工作所必需的资源调配能力不足,难以实际驾驭全区旅
9、游产业的总体发展,无法做到“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协调”。在景区建设和管理上,由于各景区权属关系不一,管理关系不顺,旅游、宗教、文保及乡镇政府多头管理,规划、建设难以通盘协调,没有一个集开发、管理于一体的旅游景区管理机构,在相关决策上自行其是,缺乏合力,造成管理体制不顺,对旅游产业发展影响巨大。(五)周边旅游城市的竞争红花岗区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优势,但与周边旅游城市相比,贵阳和重庆等周边城市旅游业发展起步早,旅游市场成熟,旅游产品丰富,精品优品较多,客流竞争激烈。(六)客源市场分析市场调查结果显示,在到红花岗区的游客中,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是遵义红色旅游的主要客群。根据游客职业分
10、布显示,高达48%的游客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游客消费以中低水平为主,度假型游客人数的总量比重较低,消费质量也不高。从市场规模来看,红花岗区旅游业还没有形成一个上规模的旅游市场。由于缺乏有效的消费型资源支持,过站型游客对旅游产业的净值贡献非常有限。三、发展潜力(一)旅游资源遵义市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是中国革命的转折之城,是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重要建设段,包括遵义会址在内的众多文化历史建筑或文物见证了长征历史、展现长征文化、承载长征精神,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鲜活载体。“遵义会议会址”、毛主席住居、红军总政治部旧址、遵义战役战斗遗址、
11、长征文化博览园、浙大西迁等众多红色长征文化纪念景区散落全区;以“小峨眉”金鼎山和“千年古杀门湘山寺为代表的西南佛教中心在此耸立;以“西南地下艺术宫殿”杨粲墓为代表的南宋土司文化源远流长;凤凰山、大板水两个国家级森林公园,遵义纪念公园、南岭公园、深溪湿地公园、忠庄河湿地公园等星罗棋布;遵义钛厂、遵义碱厂是“三线建设,文化资源;金鼎山镇、拓路土绳攀基地、莲池新天地、深溪湿地公园、百草园等休闲度假资源丰富,现已基本形成以“一核两翼”为主、其他特色景区为辅的旅游产业体系。总的说来,红花岗区旅游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潜力巨大。(二)历史资源红花岗区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历为黔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12、。春秋战国时期属蔽国,附属于夜郎;秦汉属蔽县,唐贞观13年(公元639年)改名播州;明万历29年(公元1601年)改为遵义军民府;1914年,民国政府恢复遵义县名;1949年11月25日正式设市;1997年6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县级遵义市设立红花岗区。红花岗区文化底蕴深厚,统治播州700余年的杨氏土司,给多元的黔北文化打上了土司文化烙印,土司文化遗产揭开了播州神秘的历史面纱,为了解播州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提供了指南,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学术价值、旅游价值、教育价值和现实价值。悠久的历史文化为红花岗区留下了不少知名度较高且极具特色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如中华土司园、杨粲墓博物馆、湘山寺等景
13、区。(三)政策支持国家大力支持红色旅游的发展,遵义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全国十大红色旅游基地之一,十二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也为发展红色旅游提供了优越的产业发展环境。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等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重大举措,是“十四五”时期国家深入推进的重大文化工程。习近平总书记还先后到贵州遵义等长征沿线重要点段考察,对做好历史文化和革命文化遗址遗存保护、传承以及革命精神弘扬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也明确提出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繁荣发展
14、。围绕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加强贵州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弘扬,实施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纪念馆等重大项目,打造一批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提升“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旅游品牌影响力。支持培育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积极发展民族、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加强民族传统手工艺保护与传承,打造民族文化创意产品和旅游商品品牌。加快优秀文化和旅游资源的数字化转化和开发,推动景区、博物馆等发展线上数字化体验产品,培育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数字文化和旅游品牌。贵州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明确要求建成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段),要求全面落实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建
15、设区建设保护规划,按照“一核一线两翼多点“体系架构,暨以遵义会议会址及周边文物为核心,以中央红军长征线路为主线,以红二、红六军团长征遗迹为两翼,纳入其它具有代表性的展示点,深入挖掘长征精神内涵,围绕红军长征在贵州重大历史事件,重点保护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建设区。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化奋力实现旅游产业大提质的实施意见中要求推动“两大提升实施“四大行动:奋力实现旅游大提质,高起点做好旅游规划,切实加大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加快推动贵州从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跨越,为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以上政策从政治和组织上对红花岗区旅游产业的发展起了保障作用,创造了良好的政
16、策环境,红花岗区发展文旅产业潜力巨大。第二章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一、总体思路红花岗区是以遵义会址为核心的红色文旅资源核心腹地,长征文化的历史底蕴是红花岗区文旅发展的核心资源。红花岗区旅游产业应该以红花岗区特有的历史文化传奇为载体,深入挖掘积淀其中的精神内涵,“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打造以长征文化为核心的公园型城市。通过整合开发红花岗区最具价值的旅游资源,结合城市更新,导入数字经济和夜游产业等新兴业态进行升级改造,实现多产业融合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旅游业的发展带动第三产业乃至红花岗区整体形象和综合竞争力的全面提升。从旅游形象塑造上来说,红花岗区旅游应以历史文化传奇旅游为主线,使红花岗区成为西南地区具有独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