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含课程标准方案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含课程标准方案解读).docx(2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3版)解读注重核心素养培育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2023年4月,教育部发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3年版),对现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标志着将核心素养培育的要求贯彻到义务教育阶段,形成小学、初中、高中的一致性要求。其中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3年版),坚持核心素养导向,对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要求。深刻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对于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新要求,是理解和实施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关键。因此,本文拟从整体把握、要素分析两个角度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素养要求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途
2、径,以推进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落实,不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整体把握:道德与法治课程对核心素养认识的深化从核心素养研究与发展历程来看,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3年版)对核心素养的要求和具体描述,与之前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等相关研究内容是一脉相承的。因此,要从整体上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新要求,首先必须了解相关研究的进展情况。核心素养是近年来在国际上受到普遍关注的热点。我国对核心素养的关注,始于2013年。当年,由北京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的近百名研究人员组成联合课题组,开始了历时三年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相关研究。2
3、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正式发布,成为我国关于核心素养研究的首个重要成果,为其后核心素养的深入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根据和基础。2018年1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发布,正式提出了对学科核心素养的新要求,使核心素养培育从抽象理念变成了可以落实于教育教学的实践指导。2023年1月,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发布,将核心素养培育理念和实践拓展到中等职业教育阶段。2023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提出了“一核四层四翼”的评价要求。其中四层之一就是指“学科素养”(这里的学科素养与前述几个标准所讲的核心素养有一定差异,需要明确区分)。2023年4月,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
4、程标准(2023年版)发布,将核心素养培育理念与实践要求贯彻到了义务教育阶段,充分体现了核心素养培育的一致性要求。要理解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对核心素养认识的深化,就需要将该课程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要求联系起来,从而理解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3年版)对核心素养认识的深化、对核心素养培育的推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3年版)对核心素养的具体表述,体现了对核心素养研究的深化。关于什么是核心素养,目前国内最早的权威界定是林崇德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在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修订版)中提出的,即“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
5、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26。2018年1月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核心素养进一步与学科育人价值关联,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进行了界定,即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4。关于核心素养基本内涵的这一表述在普通高中各门课程标准中都得到一致的体现,主要强调核心素养的培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语文和历史课程标准沿用了这一界定。之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根据党和国家重大指导思想的新变化进行了一次修订。在修订的基础上,教
6、育部于2023年5月发布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3年修订),将这一表述中的正确价值观念改为“正确价值观”34。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相关研究所关注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到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所强调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体现出核心素养的内涵更加丰富、结构更加完整。2023年4月,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3年版),综合运用上述有关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充分体现了对核心素养认识的深化,明确提出了对核心素养的最新理解。在义务教育阶段16门课程标准中,有关核心素养内涵的表述体现出差异化。其中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英语、俄语、日语、物理、地理、信息科技
7、、艺术等课程将核心素养表述为:“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45这一表述基本沿用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对学科核心素养的界定,将“学科”调整为“课程”,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与高中阶段的学科化特征的区别。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采用了基本类似的表述,但在育人价值方面沿用了高中阶段的相关表述,仍然使用了“学科育人价值”,而不是“课程育人价值”。义务教育语文、历史两门课程的相关表述同道德与法治课程相一致,但在顺序上将课程育人价值置于后面,而将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置于前面。科学、生物学、劳动等课程在相关表述中将所属学科置于课程之前,
8、特别是劳动课程还强调了学习和劳动实践。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相关表述突出了“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但没有强调“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数学课程没有关于核心素养内涵的表述,而是直接以核心素养构成和核心素养表现分别说明学生完成数学课程的学习之后应该具有的核心素养表现特征。从以上各门课程有关核心素养的差异化表述可以看出,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3年版)在坚持核心素养导向的同时,给予各门课程体现学科特性的更多空间,进而更好地体现了核心素养在各门课程中的差异和侧重点。从高中课程标准中“学科核心素养”的一致性表述,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核心素养的差异化表述,体现了义务教育课程对核心素养认
9、识的深化以及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差异化课程要求,使我们对核心素养的认识更为准确和全面。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3年版)对核心素养的表述在体现课程性质方面有显著表现。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有关核心素养的界定相比较,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3年版)对核心素养的界定延续了育人价值的表现和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等核心内容,体现了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一体化,强调了核心素养培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同时更加突出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综合性。应该说,普通高中的思想政治课涵盖多学科内容,因而也具有综合学科的属性。但从高中课程体系而言,使用学科区分各门课程之间的内容差别
10、还是比较明确的。而道德与法治课程在综合性上表现更为突出,更具有“跨学科的属性,用课程比用学科更为准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3年版),其中有4处使用了“学科”,分别是学科逻辑学科知识”(2处)和学科教育专家,而使用道德与法治课程则多达24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3年版)所强调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要素分析:道德与法治课程对核心素养培育的要求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3年版),在课程目标部分,按照总述十分述的形式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培育核心素养提出了新要求,并分别对各要素进行了说明。
11、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3年版)以总述的形式,明确回答了三个基本问题:(1)什么是核心素养;(2)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包括哪些要素;(3)这些要素对学生成长的价值何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3年版)明确指出: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政治认同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备的思想前提,道德修养是立身成人之本,法治观念是行为的指引,健全人格是身心健康的体现,责任意识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45
12、针对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这五个核心素养基本要素,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3年版)从基本内涵、主要表现和育人价值三个方面分别细化了相应的要求。在核心素养要素部分,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3年版)采用“1+3”的方式,对核心素养的各要素进行了详细说明。“1为要素名称,“3”则是指各要素的基本内涵、主要表现和育人价值。道德与法治课程对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主要体现在“3”所涉及的各部分内容中。要明确道德与法治课程对核心素养培育的具体要求,就要了解核心素养各要素的主要内容,深刻理解各要素的基本内涵、主要表现和育人价值,以及确定各要素主要内容的学理依据。政治认
13、同的基本内涵是指具备热爱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情感,以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志向,能够自觉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5。政治认同这一要素的名称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要素政治认同完全一致,相关表述更为凝练。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发表讲话,提出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5300。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3年版)关于“政治认同内涵的相关表述,其依据来自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讲话内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落实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
14、育人,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激励人674的具体要求。政治认同的主要表现包括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家国情怀三个方面。其中“政治方向”强调:明确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地位,拥护中国共产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价值取向强调: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进中华民族价值认同,增强文化自信;家国情怀强调:对家庭有深厚的感情,热爱家乡,热爱伟大祖国,热爱中华民族。政治认同的育人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初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
15、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46道德修养的基本内涵是指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把道德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46。这一要素在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中并未出现,但其核心内容在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标准中均有所涉及,只是具体要求有所差异。道德修养的主要表现包括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的内容体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3年版)对道德修养加以细化,对道德修养基本内涵的表述源自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的相关内容,并根据义务教育阶
16、段的学生特点进行了微调。“养成诚实守信、团结友爱、热爱劳动等个人美德和优良品行以及做家庭的好成员做社会的好公民做未来社会的好建设者是道德修养的培养目标,为道德养成指明了方向。道德修养的育人价值主要在于:“培育学生的道德修养,有助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增强民族气节,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形成健全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发展良好的道德行为”47。需要说明的是,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3年版)对道德修养及育人价值的阐释,体现了党和国家的最新要求。法治观念的基本内涵是指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利义务相统一的理念,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