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开展主题教育要做到“三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开展主题教育要做到“三力”.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开展主题教育要做到“三力”优秀范本开展主题教育是贯彻落实党的*大精神的重大举措,对于统一全党思想、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党员干部要切实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三力”,以实实在在的成效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在学习领会上要做到尽全力。以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筑牢根本,是党和国家事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有力保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
2、革,最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开展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深刻领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把握好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做到真学真懂真信。要甘当“小学生”,勤学善思、不耻下问,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中汲取理论精髓,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不断增强用党的创新理论观察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水平,努力做到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要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深入学习领会其科学内涵、精神实质、重大意义,做到学习上跟进、认识上跟进、行动上跟进,真正学懂、
3、弄通、做实。要提高政治站位,善于从政治上领会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重大意义,完整准确领会其政治内涵、政治要求,深刻领会贯穿其中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做到领会不偏差、落实不走样。要坚持用党中央精神分析形势、推动工作。既要吃透“上头”,也要吃透“下头”,结合各地区各部门实际,创造性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实现党中央精神到地方实际工作的有效转化。二、在广泛宣传上要做到有活力。要切实提高理论素养。要全面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系统掌握这一思想的基本观点、科学体系,把握好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
4、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要全面系统地学习掌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即“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深刻学习领会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做到多思多想、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宣讲队伍要有活力,带着激情宣传,既要讲清楚增强志气、骨气、底气的现实需要,也要说明白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的自信来源;宣讲形式要有活力,带着感情宣讲,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采取运用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方式,采取富有时代特色、体现实践要求的方法,真正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宣讲资源要有活力,带着责任宣讲,既有专家学者,又有党员干部,还有基层群众,上下互动、同唱一首歌
5、,干群一心、共筑中国梦。要通过组织理论宣讲、成就宣传、党史教育,深入持续讲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讲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讲机遇挑战并行并存,讲发展前景广阔光明,以此来激发共鸣、振奋精神。要着眼提供舆论支撑,加强宣传引导。新闻宣传方面,要统筹传统媒体、网络媒体,围绕核心主题设置选题、设计话题、开办专题,通过总结经验、发掘亮点、树立典型,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反映主题教育开展的进展和成效,反映群众的反响和心声。研究阐释方面,要将主题教育组织和理论研究相结合,在“活动+课题”“活动+课堂”上想办法,通过创新座谈会、研讨会、思政课形式,深化活动成果。要着眼提供文化
6、支撑,推出文化产品。围绕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组织开展主题作品征集和展示展播活动,开展微电影、微视频等融媒体宣传活动;在主题教育开展期间、重大节日等重要时间节点,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组织开展形式各异、面向基层、为大家喜闻乐见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感党恩、颂党情,让大家自觉自愿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三、在贯彻落实上要做到讲魄力。“学者贵于行之,而不贵于知之。”主题教育的落脚点在于实实在在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广大党员要始终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情怀,将人民至上的庄严承诺深深根植于思想中、落实到行动上,用最有力的担当、最快速的行动、最细致的工作,让主题
7、教育成果转化为增进民生福祉的强大动力。要深入田间地头、百姓炕头,多和群众谈谈“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常与老人聊聊晚年”是否三餐有着落,四季有烟火”,充分了解基层情况,汇好民生“清单”、算好发展“账单”、践行政府“买单”,真正做到为民办事、为民谋事,为民排忧、为民解难,切实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要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经常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理论、基本方略对标对表,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对标对表,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对标对表,及时校准偏差,坚持局部服从整体、小道理服从大道理。要把坚持底线思维、坚
8、持问题导向贯穿工作始终。在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过程中,树立明确的底线意识,决不触碰、践踏和逾越事关道路方向、战略全局、前途命运以及群众根本利益的原则界限。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做到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勤于分析问题、深入研究问题,做到科学谋划,精准施策;敢于触及矛盾、长于解决问题,以解决问题为工作导向,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要强化责任意识,主动担当作为。在经风雨、见世面中长才干、壮筋骨,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也要始终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高度自觉,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树牢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坐不住的责任感,保持惜时
9、如金只争朝夕等不起的紧迫感,弘扬闻鸡起舞日夜兼程慢不得的危机感,凝心聚力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供参考重视意识形态建设、发挥意识形态优势,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优良传统和“真正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情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一项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并就一系列关乎全局和方向的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作出了战略部署,由此推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
10、量”。深入总结新时代这十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最新经验,有助于我们党在新征程上继续推动意识形态工作的创新和发展,从而凝聚引领全国人民为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目标而奋斗。一、加强全面领导,提升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力作为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既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但无产阶级革命家们在社会主义运动实践中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单凭自发性很难掌握这一理论、形成真正的“无产阶级意识”或“社会主义意识”,其中必定要有一个教育和转化的环节。那么,由谁来承担教育的任务呢?在这个问题上,马克思强调“共产党一分钟也不忽略教育工人”;列宁重视组织在宣传
11、教育中的作用,认为共产党人“应当既以理论家的身份,又以宣传员的身份,既以鼓动员的身份,又以组织者的身份到居民的一切阶级中去;毛泽东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是“解放我们民族的最好的武器”,中国共产党是拿起这个武器的“倡导者、宣传者和组织者“。这就是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离不开共产党的领导、组织和发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坚持党的领导、以党的组织优势来构建思想优势的意识形态建设路径。事实证明,这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规律的成功经验。进入新时代以来,鉴于社会主义运动中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惨痛历史教训,西方和平演变、“颜色革命”
12、和文化霸权的外来威胁,意识形态工作中存在的领导弱化现象,社会思潮的复杂多变,以及社会上“去历史化”“去主流化”“去中国化”等各种意识形态乱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居安思危、谋定后动,强调应对这些问题首先要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原则贯彻落实到意识形态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以前所未有的主动姿态担当起领导意识形态建设的责任。第一,实行全党动手、党委(党组)领导、部门负责、社会联动。习近平强调,做好宣传思想工作仅靠宣传思想部门是不够的,必须依靠全党力量、坚持全党动手。首先,党委要担
13、负起意识形态工作的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党委(党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等一系列党内法规,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主管负责原则建立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对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党委(党组)分管领导、党委(党组)其他成员以及上级党组织等各自的主体责任进行了明确规范,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领导干部目标考核体系,这样就从组织上加强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力量。同时,党中央重视选优配强各级宣传思想文化部门和单位领导班子,确保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手里,确保宣传思想文化战
14、线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坚强有力。在具体实践中,党中央树立“大宣传”工作理念,把宣传思想工作同各领域的行政管理、行业管理、社会管理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动员党政各部门、各条战线、各方面社会力量一起参与,并重视做好各行各业各界各领域知识分子、领军人物、代表人士的团结引导服务工作。这就形成了从党中央到基层组织、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主管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各行各业各界广泛支持的意识形态工作格局,从而在领导力量、组织体系和制度机制上建构起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有力支撑。第二,提高领导干部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和水平。马克思曾说过,“思想本身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思想要得到实现,就要有使用实践力
15、量的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强调领导干部这个“决定性因素”,下决心“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关于如何打造这样一支队伍,党中央着眼于意识形态工作队伍整体建设,重视培养新干部和年轻干部,强调提高领导干部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实际能力,包括在纷纭复杂的意识形态形势中把握正确方向的战略定力以及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捕捉能力,对宣传思想领域重大问题的分析研判能力,对意识形态重大战略任务的统筹指导能力,在宣传思想工作理念、手段、基层或实际工作中的创新能力,以及科学认识和正确把握意识形态工作规律的反思能力等。为了提高领导干部的实际能力,党中央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6、,一方面,采取各种方式和活动推动领导干部学好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及其最新成果,善于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另一方面,强调干部队伍要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问题意识,提高调查研究和解决问题能力,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善于“拿笔杆”。经过新时代十年建设培养,领导干部队伍在理论水平、政治素养、思维能力等方面得到整体提升,在宣传思想、新闻舆论、文化传播等方面涌现出一大批让人信服的行家里手,极大增强了领导干部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第三,增强阵地意识、加强阵地管理、掌握网络阵地。阵地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依托,“思想舆论阵地一旦被突破,其他防线就很难守得住”。因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非常重视阵地意识,强调要在“三个地带”的博弈中掌握主动权,巩固并不断扩大红色地带,通过批判和斗争改变黑色地带颜色,加大工作规模和力度促使灰色地带转化为红色地带。在具体实践中,党中央加大了阵地建设的力度,对理论学习中心组、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科学院和社会主义学院,各类社科研究机构和思想文化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