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序》中的仰点、露锋点、长点、挑点:爽快之中见精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亭序》中的仰点、露锋点、长点、挑点:爽快之中见精微.docx(1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兰亭序中的仰点.露锋点、长点、挑点:爽快之中见精微画翰墨书道 2020-05-01 01:13:43兰亭序中的点的造型是非常丰富,一方面是因为王羲之的书法以自然妍美为风格特点,没有唐代以后书法的法度森严的约束,再者则是兰亭序这件作品其本身并不是刻意创作的作品,只是王羲之在兰亭雅集上于半酣之际的草稿,没有去刻意的去追求书法的艺术性完全是记录自己的思绪与情感的作品,所以穷尽变化之能事。甚至王羲之酒醒之后自己都无法写出和这件草稿水平一样的作品。也说明兰亭序这件作品是无意于佳乃佳的作品。其书写状态也完全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愉悦的心情。我们在欣赏或者说分析作品的点画线条过程中无不有这样一种感觉点画线条自然而
2、然之中畅达流便,和谐生动。学习兰亭序的点画当然要努力追求这种书法节奏与状态所以有书法家并不建议作为初学者之范本,要求在具备较为娴熟扎实的楷书基本功以后再开始临摹进行阅读分析,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再对临,当然在对临之际仍然不能忽略了读帖在对临过程中作用。【仰点】露锋入笔向左下重按,稍顿后向右上快速出锋。非常清晰。我们还应当注意到这个点的收笔方向,和竖挑的收笔处理不同。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王羲之书法用笔灵活多变及非常微妙的一大特色。在写这个点时,落笔之强还需要注意找准起笔位置和点的形态比例。【死】死字的点左圆右平,入纸以后,毛笔的左侧外推移,然后作顿,定出点的下部轮廓,略提笔,迅速提笔出锋,所以出锋部
3、分短而粗。这点写的非常稳健。落笔之前要强化读帖,做到胸有成竹,入纸,向左下,铺毫顿笔,提笔出锋要一气呵成,如此方见点画轮廓笔意紧凑,畅达生动。这个点在死字的左部是最生动活泼的一笔,也是最具行书笔意的一画,非常精彩。【之】字的露锋点,虽然说是露锋点,实际上起笔仍然不是直接入纸的,因为那样的点画意思浅薄直白。从点的轮廓线看,起笔上部见上弓笔意,落笔角度大约四十五度,之后横向右铺毫运笔,顿出右部轮廓线,有一个岫挫的动作,然后调锋左行笔,向左横平方向出锋,和下一画的起笔见在空中有一个过度的曲线。写这个点要抓住这样一个特点。起笔上仰约四五度,点的主题部分平,收笔出锋也平,不可直接顺顺势向下一笔的起笔之处
4、。【不】的长点近方形,这种点画造型似乎和柳公权楷书有些相似,当然是柳公权的楷书汲取的王羲之兰亭序的点画造型技法与特点。这也说明王羲之书法在唐代书法家中的影响之巨大。写好这个点的起笔直接由上一笔的收笔之处而来,所以这个长点的起笔处有一种向下和横平起笔的笔意,然后才调锋向左下,注意中段用笔幅度大变化较小,但不能如柳公权的点,中段变化非常小,甚至几乎没有。这个点的收笔之处非常见功夫,因为王羲之并不是直接作顿的而略带提笔笔意中将毛笔笔锋收回画内的,所以收笔出不是圆的而略带些许尖头意味。笔,而是作了一个提顿挫锋的动作,略带托意向右下出锋收笔。但要注意不能出虚尖。外字的右点,之所以取势略斜,且右上轮廓线呈一个凸起的弧线,就在于右竖外没有其他点画,才去上弓意,有利于右部真气弥满,疏中见密,而不至于现代疏旷空寂。【将】字左部的挑点出锋部分略长且上仰,其关键在于起笔调锋的功夫。笔接上势落纸后,由上向下,在向右下切锋,所以下角见方笔之形。驻锋不动,挫锋向右上。也可以看作是侧锋入纸,写出起笔处的方齐轮廓,带侧锋笔意向上运笔提笔出锋力达画尾。这个挑画的起笔出最见笔法微妙,临摹之前要细加读帖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