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篇)2023年驻村干部驻村工作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673640 上传时间:2024-03-31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67.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篇)2023年驻村干部驻村工作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3篇)2023年驻村干部驻村工作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3篇)2023年驻村干部驻村工作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3篇)2023年驻村干部驻村工作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3篇)2023年驻村干部驻村工作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3篇)2023年驻村干部驻村工作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篇)2023年驻村干部驻村工作调研报告.docx(5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2023年驻村干部驻村工作调研报告【共三篇第一篇】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新形势下驻村工作队的庄严使命。为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接续推进*村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结合2023年开展主题教育大兴调查研究要求,通过开展座谈、走访、评议等多种形式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对该村各方面情况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形成了下一步工作初步思路。一、今非昔比美好前景可期*村位于*乡政府西南约15公里处,地处莲花山盆地,平均海拔400米,面积27.7平方公里,全村现有30个村民组820户3008人,有可耕地2347亩、山场4.25万亩、新老茶园4000亩、水库2座。

2、该村曾是*县个深度贫困村之一,自2014年11月起,省政府办公厅先后选派3批5人开展驻村帮扶。驻村工作队在省政府办公厅党组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2019年成功实现“村出列、户脱贫”。截至2023年底,累计实现304户I(HO人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底的38.2%降至0;当前在册脱贫户294户(304户中10户己自然消亡)共988人(其中五保户26户38人、低保户54户150人、一般农户214户800人),现有易返贫致贫户(监测对象)2户共5人(目前正处于实时监测中)、边缘户4户共16人。2023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60.47万元,跻身全省经济

3、强村行列。历经沧桑巨变,*村这块昔日曾被当地群众自嘲为“交通靠走、通讯靠吼、治安靠狗、取暖靠抖”的穷乡僻壤己经破茧成蝶、华丽转身,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蓄了强大势能、做好了起跑准备。(一)党建引领坚强有力一是支部建设全面过硬。村党支部把加强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有力推进,“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制度得到严格落实,党内政治生活更加严肃。二是党员队伍兵强马壮。通过村“两委”换届,选优配强村支部书记及干部,支部成员年龄和学历结构进一步优化,平均年龄从45岁降至34岁,大专以上学历从20%提高到57;党员人数增加至69人,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人、预备党员1人。党

4、组织社会动员能力进一步提高。三是推动发展表现不凡。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着力提升带动群众发展致富能力,先后培育致富带头人9人,引导村民发展茶、旅游、养殖等多种产业。2023年村党支部领导成立*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新建3960平米养鸡场,当年养殖3.8万只鸡,带动200多户群众增收;扶持10家茶叶生产企业,建设高标准有机茶园4000亩,年产干茶150吨,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二)基础设施日臻完善近年来,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累计争取重要项目67个、资金1.0035亿元投入建设,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全方位提升。交通方面,修建道路41.1公里,其中投资

5、6000多万元建成的3条大路,有效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题,显著改善了交通困难、偏僻闭塞的不利处境。水利方面,投入1000多万元建设莲花河防护堤,修复水毁河堤近2000米,保护耕地300余亩;安全饮水设施从0增至6个。电力方面,投入1000多万元改造电力线路17.24公里、供电台区8个,实现了全年供电保障不间断。住房方面,建成全县最大搬迁安置点,226户群众住上安全住房。教育、卫生、文体方面,持续改造提升为民服务中心、卫生室和文化活动广场、莲花山教学点操场和新建的330平米村幼儿园,各项设施焕然一新。社会治理方面,招引人工智能企业免费投建*村“智慧卫士”项目,一期工程(投资60万元)己建成运行,基本

6、实现了防汛、防山体滑坡、防溺水、防盗和关怀独居老人的数字化、智能化。(三)产业发展独具特色一是自然条件好。*村属高寒山区,现有4000亩茶园(其中白茶400亩,传统茶叶3600亩),分布在云雾缭绕的高山茶产区,且均位于600-800m的最适宜茶叶生长的海拔高度,因而鲜叶品质上乘,具有其它产区鲜叶不具备的独特“花香”,可制成绿茶、红茶、黄茶、白茶、黑茶等多种成品茶,饱受行家青睐,为各路茶商所争相抢购。二是产业基础牢。茶叶种植和加工是全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从事的行业,其收入占全村常住居民总收入的90%以上。村内现有茶叶加工实体9家(按规模资质分:注册公司2家、注册茶叶专业合作社4家、一般型加工实体3家

7、;按经营类型分:生产销售一体化的公司1家、专业合作社2家、纯茶叶加工实体6家)。茶产业是该村名副其实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具有其他产业无可比拟的广泛深厚的基础。三是斩获荣誉多。2002年,*村以传统手工技艺生产的*瓜片成品茶在杭州举办的中、日、韩茶叶博览会上摘得金奖;2003年,村产“*翠眉”在合肥举办的茶叶博览会上再获金奖;2004年,村产“*瓜片”在山东济南举办的食品博览会上被国家轻工业部授予优质农产品推荐奖;同年,村千亩茶园获得欧盟有机食品认证机构IMO(瑞士生态市场研究所)有机认证。(四)文明善美蔚然成风一是移风易俗润物无声。经积极引导,广大村民能够自觉抵制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

8、、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和不良风气。在全县首创扶贫公益超市,多次组织群众开展“六爱六比”(爱卫生、比清洁,爱劳动、比收入,爱文明、比节俭,爱教育、比学优,爱集体、比奉献,爱社会、比和睦)评比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大力弘扬。二是文明实践化育人心。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基层站点作用,以党员教育学习带动村民教育学习,讲新时代新思想、讲公众美德、讲法律法规,以阵地建设凝聚群众,以文明示范提升内涵,以乡贤美德衍育新风,切实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打造成为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渠道、引领社会风尚的重要平台。今年6月以来,纵深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截至目前共评选出AAA信用户172户、A

9、A信用户322户、A级信用户132户,A级及以上信用户占比84.14%;通过乡风文明评议累计评选出“新时代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等先进典型106户,进一步涵养了重信守义、孝老爱亲的淳厚民风。三是精品活动好戏连台。深入挖掘革命老区红色资源和当地民俗文化,注册成立*村莲花山民俗文化演出协会,组建群众文艺演出团队,村自办春节晚会连续2年被评为“安徽省优秀村办春晚”,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得到有力传承创新。经过全村干部群众七年的黝力同心、不懈奋斗,*村以优异的战绩奋力打赢了脱贫攻坚战,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的答卷。然而,“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曾经的荣誉并不一定能铺就通向未来的坦途。从*村的现状看,制约进一

10、步发展的“瓶颈”己经日益显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诸多不利因素,前路布满崎岖,考验较为严峻。(一)地理位置欠佳,角色定位尴尬一是地处深山,位置较偏僻。该村深藏于大别山腹地的崇山峻岭之中,坐落在一块四面环山、形如莲花的盆地内,脱贫攻坚前交通极为不便,仅有几条山间小路与外界相通,几乎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近年来虽先后建成几条进出村的大路,但都是延绵起伏的盘山公路,其中主通道油莲公路长达16公里,从山下到村往返需1小时,外地人乘车多感身体不适;如遇雪天,则道路完全封闭。地处偏远、交通落后导致人流、物流不畅,生产成本高、消费能力弱,经济社会发展受制明显。二是资源有限,开发难度大。山场虽大,但多为高山,地

11、势险峻、生态脆弱、不易开发;土地相对贫瘠,耕地少而分散,人均耕地仅0.7亩,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不高,不适合规模化、集约化种植,养殖业更是存在较大风险。三是偏离中心,左右不逢源。“茶叶之乡”“生态旅游之乡”是*乡的两大名片,但*村的区位与这两大核心功能区都相去甚远。就茶而言,*乡闻名遐迩,茶叶产量占全县总产量的41.6%,是国家有机产品(茶叶)出口示范区、产业集群专业镇(有机茶生产加工)。全乡共IO个行政村,其中8个自然村区域于2019年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茶旅融合区”,唯独*村、西莲村榜上无名。朱堂村茶叶大市场曾是皖西地区最大的茶叶交易市场,目前*乡正着手对其进行改造升级,计划建成*市

12、的茶叶主要集散地,但*村与之远隔重峦叠嶂,无缘沾上“财气二就旅游而言,*乡境内有响洪甸水库、*瓜片茶叶主题公园、*西茶谷茶叶主题公园、洪道观等多个知名景点,但*村都因崇山阻隔而无法与之连接成线。唯独莲花山景区离*村较近,然而主景区却位于西莲村,目前在两村之间又尚未修建可供游客徒步游览的登山健身步道,因而游客在西莲村游览结束后通常不会再专程驱车前往*村,而是直接打道回府。(二)党建存在短板,作用发挥受限一是组织活动集中难。从环境看,村级各项日常事务性工作种类繁多、总量较大且时间紧迫,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支部把更多时间、精力投入到党建工作中,因而支部活动的经常性、多样性难以得到保障。从主体看,党员群

13、体或多或少还存在“一高两低”现象,即:平均年龄较高、文化程度较低、政治参与意愿较低,少数党员对参加组织生活缺乏正确认识,甚至计较参加活动的时间和经济成本。二是流动党员管理难。一方面是“凑不齐”。*村现有34名常年在外务工或经商的流动党员,占党员总数的49.28,党员流动性、分散性较大,除党内选举等重要活动外,其他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在人员、时间上都很难协调落实。另一方面是“找不到:流动党员跟踪管理机制不够完善,致使一些流动党员长期游离于组织之外漏学”“掉队”现象时有发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难以充分有效发挥。三是后备队伍壮大难。本村绝大多数青壮年不在村内就业、生活,可供培养的后备党员资源稀缺;加之农

14、村基层干部工资待遇不高,低于很多行业平均水平,且村务工作“千头万绪、千辛万苦”,因此村干部岗位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不强,导致后备干部队伍“兵源不足”。(三)产业缺乏优势,发展后劲不足一是人力资源严重匮乏。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广大农村特别是偏远村庄“空心化”问题越来越严重,*村即为典型。该村户籍人口3008人,常住人口仅1081人,劳动能力强的村民基本都选择外出务工,外出务工率高达64.06,外出务工人数为全乡各村之最,人口特别是青壮年流失严重,房屋空置、土地弃耕随处可见。村常住人口多为老人和妇女,其中劳动能力最强的18-45周岁(含)居民仅58人,只占常住人口的5.37%。这部分年富力强的最宝

15、贵的人力资源严重短缺,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无论发展什么产业,首当其冲即面临“用人荒”问题,“人气”渐弱使该村的发展活力、动力也日渐衰竭。二是茶产业难上高楼。其一,市场价偏低。如前所述,*村茶叶品质优越仰赖其地处高寒山区,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一“优势”恰恰又是*村茶产业的最大劣势。因地处高寒,所以茶叶成熟慢、采摘迟,每年上市时间晚于非高山产区20-30天,刚好错过了茶叶销售旺季。往往是其它产区鲜叶突破100元/市斤时,*村的鲜叶还未成熟;待*村的鲜叶上市,售价仅为6070元/市斤。制成成品茶后价格更为悬殊,其它产区的一等品售价2000元/市斤仍不愁销路,而*村的同类产品售价500元/市斤便己封顶

16、。其二,产业链偏短。茶叶精深加工与资源综合利用能力不足,茶叶初制大多数在小作坊内完成。茶产品以低端茶叶产品为主,夏、秋茶资源的开发利用相对较少;茶叶衍生品如速溶茶、茶饮料、茶食品等开发不足,产业链条过短、过窄。其三,市场影响力偏小。茶文化内涵、本土文化认知与挖掘力度严重不足,相关产品中文化含量低,缺乏鲜明特色。茶叶品牌多而杂,没有形成统一的区域公用品牌,宣传策划碎片化,营销合力不强,辨识度、认可度、知名度不高,销售过多依赖传统渠道,对电商平台利用不够,影响力、覆盖面、交易规模、市场份额都较小。其四,规模效应偏弱。*村茶企与涉茶部门、科研院所联动不够,没有形成技术支撑整体效应。茶产业聚集度和组织化水平不高,茶农与茶农之间、企业与茶农之间组织化程度低,经营分散,加工企业多但规模普遍过小,规格高、实力强的龙头企业少,企业与茶农利益联结不够紧密,带动农户增收能力有限。三是旅游业成长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