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暑假重读《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心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暑假重读《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心得.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重读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心得每个教师大概都有这种感受:一些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不引人注目,是不好不坏的中游学生,毕业走向社会后突然在某方面表现得很出众,很出色。我认为这是学校教育过程中存在的缺点之一,因为教师在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没有能够发现每一个学生独特的能力、潜力和才干,而这些东西正是他们后来能够取得成就的重要前提条件,是他们能够创造性地进行劳动的基础。每个孩子都有着在某一方面的积极性,有着某种特殊的禀赋、素质和倾向性,我们应该发展孩子们身上的这一切,应该给他们创造条件,让他们身上最美好的东西得到最充分最理想的施展。有些学校常常在毕业年级以各种方式撵走成绩差的学生,班主任三番五次给家长打电话,要求差
2、生转学或重新找一所适合他的学校。平时因为成绩不好,那些差生被歧视甚至羞辱。学校一切为了升学率,不惜抢优生撵差生,教师以成绩论英雄,嫌“贫”爱“富”,教育的功利与势力暴露无疑。如此教育,淹没了多少天才呢?当然简单地谴责学校和教师也不公正,教育功利和势利的背后是片面、单一的评价,根子在于我们只用一把尺子去衡量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儿童都有他自己的才能和潜在力量,都有优点和缺点,都有他个人的兴趣和追求的目的,然而我们现在的教育丝毫不考虑每一个儿童的才能和潜在的力量,而是用貌似公正的分数去评判衡量所有的学生。有一些学生如果只用分数去衡量他们,简直就是毫无希望,但是换个领域他们却是天才。不要让上课和
3、评分成为人的精神生活中的唯一项目或考一切的活动领域,如果说一个人只是在分数上表现自己,那么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等于根本没有表现自己。我们教育者若有这种片面性的表现,就根本算不上是教育者。因为我们只看到一片花瓣,而没有看到整个花朵,一个人表现自己的领域越狭窄,教师关心的就越是局限在知识上,那么反而对知识越有害,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上的成就就越冷淡,他的学习愿望就越低落。现在有些教育不正是让上课、评分成为人的精神生活中唯一的项目和一切的活动领域吗?苏霍姆林斯基的“每个孩子都是天才”的观念,对于今天中国的教育改革至少有三重意义。第一,丰富活动课程,尤其是要开设一些个性化的课程,我们要创造条件,让孩子们在
4、实践活动中发现自己独特的禀赋,通过各种社团活动,让每一个孩子都尽量地参与和展示他们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的主要工作就是给学生以自主与自由,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来说就是,教师的任务首先在于发现学生身上最好的东西发展他,不是用学校规定的框架去约束他,鼓励学生独立工作,支持他们的创造精神。特别要让孩子在劳动中发现自己。我们认为让孩子从童年起就特别热爱母校热爱劳动,让他们从童年起就能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才能和潜力,是为孩子们将来走向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的重要条件。第二,至少在初中阶段就应该对学生进行有关人生规划和职业意向的引导,不是说直接把初中也办成职业学校,而是说,普通职业学校融通一下,应该进一步下
5、沉,让孩子尽早发现自己的智力优势和行业兴趣,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基本课程的基础上,能够在符合自己兴趣的项目上多下功夫,让初中毕业时的普职分流成为学生的主动选择,而不是强迫或仅仅是处于考不上重点高中,还不如读职业学校的无可奈何。第三,改革基础教育的评价体系,这当然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功能,但是可以体现三个原则,即多元化、个性化、延时化,所谓“多元化”就是评价的方式应该有不同层次,不同阶段,不同类别等方面的差别,所请“个性化”就是将统一的基本要求降到最低,然后根据不同的个体采用不同的评价“尺子”,尽量不要一刀切,所谓“延时化”就是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价不要只看中考或者高考的升学率,因为每一个孩子不只有考上重点高中和大学的一种可能,而是有IOo种可能,说到底教育应该给每个孩子以人生的自信,而不是自卑。自信的前提就是我们要善于发现并帮助每个孩子发现自己独一无二的天赋。人的天赋、可能性、能力、爱好确实是无限量的,而且每个人在这方面的表现又都是独一无二的。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在每一个人的身上发现他那独一无二的创造性劳动的源泉,帮助每一个人打开眼界看到自己,使他看见、理解和感受到自己身上的人类自豪感的火花,从而成为一个精神上坚强的人,成为维护自己尊严的不可战胜的斗士。人的充分的表现,这既是社会的幸福,也是个人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