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分析.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初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分析初中阶段是一个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重要的不仅仅是打好学习的基础,还应当注重培养良好的品质。从这个意义而言,心理健康对广大初中生而言,就显得十分重要。然而根据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我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对XX市2432名学生的调查发现,学生具有明显的行为问题的有13.16%,XX市34所中学的4698名中学生中,在性格方面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占总数的15.7%,其中有严重问题的占0.9%,主要表现为怯弱、思想狭隘、自卑、抑郁、破坏行为、孤僻、情绪对立等;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对XX市中小学生的调查发现,有27%的学生具有精神偏异;XX市对学生的调查发现,学生中
2、间的心理健康问题,具有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其中中学生为13.76%。而且女学生比男学生问题明显。了解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学生有哪些心理问题,是家长和老师教育培养孩子的前提。类型一:焦虑、紧张状态焦虑状态常表现为持久地出现强烈的担心、烦躁不安的情绪体验,这是一类初中生较常见的情绪问题。这些学生总是诉说内心的烦躁不安,他们经常为小事抱怨父母、抱怨周围环境,总是不高兴、不满意,感到精神紧张和无法放松。无故地担心亲人遇到伤害或一去不复返。担心学业失败、人际关系不良或被老师批评、被同学嘲笑等等。小处方:对于焦虑状态,家长和老师应给以更多的关怀,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批评以委婉为宜,特别是对于他们的微
3、小进步及时给以鼓励。心理治疗(对学生及家属)、松弛疗法、生物反馈治疗都是一些可以选择的应对方法。严重焦虑症的学生可适当地使用一些药物。类型二:人际关系紧张在人际关系方面,调查提示,有22.45%的中学生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与同学、老师、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相处不融洽,不善与人交往,与别人合作有困难。这些学生给人的感觉缺乏热情、缺乏耐心,有的甚至喜欢强词夺理,不合群、孤僻,或者爱发脾气、骂人等等。小处方:这类问题,我们应当意识到,主要和我们父母、老师的教养态度和方式有关。为此,要帮助初中生解决这类问题,首先,父母和老师要有正确的态度;其次,是从调整认知、建立新的人际交往习惯出发,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
4、采取措施帮助这些学生。在心理辅导中,要强调有明确具体的目标,无论是老师、家长还是学生都要明白到底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同时,要从集中解决一个问题入手,注意到改变中的细微进步,及时给予表扬。这里还需要强调的是,老师和家长应当保持一致,说到做到。类型三:心情不良这也是当前初中生中较为常见的一类心理卫生问题。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对于我们的初中生来说,物质上已经没有什么不能满足了,然而,这却更显得心理的空虚。有的学生表现出对人生倾向于悲观主义的态度,心情低落;有孤独感;易伤感;倾向于看到人生、社会的阴暗面,常常感叹社会不公,对生活中积极的-面估计不足;有的甚至会产生严重的消极情绪、抑郁心境,严重的会产生
5、自杀的念头和行为。小处方:对待这类学生心理卫生问题,家长、老师应当注意结合平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疏导教育,帮助他们学会从生活的不同方面看待面对的问题。这其中不能忽视的是,应当开展必要的自杀预防教育。有一项关于三所学校962名学生的心理状况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其中有307名(29%)因各种原因产生过自杀的念头,42名(4%)曾在生活的不同阶段有过自杀的企图。类型四:对抗行为这类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10%,往往表现为思想绝对化(非黑即白),过分自以为是,但常常“眼高手低”;爱唱反调,对老师、长辈没有礼貌;对父母的意愿服从性降低,经常与父母顶撞,有时会用离家出走的形式来对抗父母;喜欢作弄别人,有时有
6、破坏行为等。小处方:由于对抗行为有时容易被老师、家长误认为仅仅是道德问题,而只是加以批评、惩罚等,最终导致结果适得其反。为此,对于这类学生切忌用生硬的态度,而应当首先学会理解他们,用心理咨询的技巧和方法帮助这类学生做出态度的改变。从心理治疗而言,认知治疗、行为治疗及集体心理治疗都是可以采用的方法。类型五:品行问题国内有关学者调查,提不,品行问题以13岁年龄组为最高,约2.24%o常见的问题有攻击性行为、破坏性行为,违抗性行为、说谎、偷窃、逃学或离家出走等。小处方:品行问题的治疗比较困难,目前还没有单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一般多采用教育与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处理,常用的方法是:行为矫正治疗、家庭治疗
7、、社区治疗等。由于治疗效果差,为此预防本病有着重要的意义,应当说,预防得越早效果越好,这其中主要强调的是: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干预高危儿童、树立和宣传良好的社会风范。除了以上五种类型的心理问题外,还有进食问题、失眠、吸烟喝酒、滥用药物等问题都应该引起我们学校及广大家长的高度关注。笔者长期从事初中思想政治科教学,从工作中我感到目前中学生的心理压力普遍增大,心理疾病和心理问题日趋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是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社会竞争的加剧、人际关系的复杂,以及初中生在青春期的急剧变化和知识量的增加等等,这些都容易使初中生心理出现问题。那么,初中生比较常见的心理异常表现有那些呢?认知偏差。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缺
8、乏全面性,对外界住处的判断缺乏公允性,对自己的估价缺乏客观性。比如有的学生对自己的人际关系能力持怀疑态度,在与同学交往时,明明是正当的交往,但总是怀疑对方交往的目的,而反复利用事情进行验证,阻碍了交往的顺利进行;或是神经质地担心学习出差错,每次写玩作业,睡觉时又在怀疑自己是不是真正写好了作业甚至睡到半夜又起来检查。如此长期以往,不公严重影响了睡眠休息,更导致精神异常紧张,成为学习下降的一大诱因。适应能力不强。吃苦能力差,依赖性强,对新情况适应力弱,对新事物产生不正常的强烈反感和抵触情绪。这一情况在初一新生中表现较为突出,因为初一新生刚刚脱离小学生活,他们长期习惯于家长辅导式学习,而初中科目增多
9、,难度增大,从而要求学生自学能力要增强,有的学生难以接受巨大的反差和转变,而产生本能的反感,产生心烦意乱的情绪,导致适应初中学习生活困难,不能很好适应初中学习生活的要求。情绪不稳定。对外界刺激做出的反应有强烈反差。一些学生,他们情绪易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剧烈变化,比如当了班干部、考试成绩好、受到老师表扬等高兴的事情时,往往兴奋不已,手舞足蹈;当学习下降或受到老师批评时,又表现出悲观失望、低落情绪。而这些情绪,他们不能自我调控,在学习中表现出明显的个人情绪,降低了学习质量,影响了自己在老师和同学心目中的形象。应激反应强烈。心理承受能力差,对一些突然的较强烈的应激刺激,表现出惊惶、烦恼、沮丧抑郁
10、等特征,以至心理强烈失衡。目前,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还存在冲突,这一现象在初中学习生活中表现尤为突出。作为初中学生,虽然掌握一定的心理常识,但面对如此明显的反差,很多学生心理难以保持平衡。人际关系处理不好。不愿与人敞开心扉,推心置腹,喜欢自我深思,难与人和谐相处;同时又迫切希望显示自己的能力,实现自身的价值,二者往往产生激烈冲突,从而造成孤僻怪异,格格不入等等。这样的学生,不善于与人沟通交流,既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求,也不能很好地与同学完成协作学习,同时影响老师对其思想状况的了解掌握,以至于一些负面因素不能及时掌握并有效预防,给学校教育带来隐患。中学生的心理缺陷已经成为影响其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
11、一大障碍。大力加强初中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并有效地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学校、老师尤其是思想品德老师教育的重要内容。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一项复杂、长期、综合性强的工作,需要老师们通力协作,形成合力,需要不断探索和总结工作规律,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科学而有序的教育运行机制。笔者认为,解决初中生心理问题应从以下方面入手:学校要高度重视和正确对待初中生心理素质的问题。目前,由于各种心理问题得不到有效的疏导、治疗而发生的各类事件在学校中时有发生,这其中,初中生心理障碍呈上升趋势,作为学校和老师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下力气全面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其中,要正确处理三个关系:一是心理素质与其他素质的关系。中学
12、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应与人格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的培养、人际关系素质、身体素质的培养一样,统筹考虑,协调发展,绝不能有轻有重、顾此失彼。二是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疏导的关系。既不能简单地把心理总是看成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的问题,对心理科学采取排斥态度,又不能用心理疏导取代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二者应紧密结合,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提高效能。三是形式与效果的关系引导都要从实际效果出发,从能够做到、做好的事情做起,逐步总结经验,逐步推广提高。不追求表面上的热热闹闹,不搞华而不实、难以持久的教育。要建立完备的心理健康培养机制。心理健康教育要明确职责。要有专人负责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工作,进行具体实施组织领导,积
13、极配合德育处、团委、思想品德教师搞好心理卫生服务,确保培养教育工作环环相扣、互相衔接、逐步深化。同时心理教育内容要规范。教育中必须区分层次,突出重点,通俗易懂,简明实用。教育内容应包括个性心理、人际效心理,意志、品质,以及与学生相关的心理科学知识。教育方法要规范。根据学生的特点,制订有针对性的引导,结合思想品德教育,灵活采取专题讨论、校外参观、专家辅导等多种形式,分层次、有重点地普及心理科学知识,提高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能力,增强学生接受心理帮助的自觉性。要建立经常的疏导咨询渠道。心理疏导是一项长期的经常的工作,每位教师要结合自己的学科开展疏导工作,一定要抓好落实。一是把握状况要经常。班主任和
14、思想品德老师要通过日常观察、个别谈心、情况分析等方法,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不同的心理特征,为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健康疏导工作提供可行依据。分析思想状况,要关注学生的思想情绪和心理动因;部置课外作业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反应。二是心理疏导要经常。要紧密联系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实际,对不同时期容易出现的带有倾向性、普遍性的心理问题,提前和及时做好疏导教育工作。要抓住形势发展、环境变化、任务转换等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时机,区别不同个性特征和行为差异,有针对性地搞好心理疏导。三是咨询服务要经常。学校应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随时为学生提供心理服务,收集学生的心理方面的信息;鼓励学生到心理咨询室去解决心理问题,上心
15、理网站学习了解心理科学知识,解决一些他们不愿当面交流的心理问题。要有得力的预防措施。对少数心理问题突出的中学生,要在预防、帮教、化解上多下功夫,做到早发现、早论断、早治疗、早处理,以消除各种事件发生的诱因。初一新生入学时,要重视心理健康测试,以便将患有心理疾病和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发现、及时引导和治疗。在平时学习和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和认真分析个别学生行为上的异常表现,找准心理症结及其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缓解和调控,避免心理矛盾加剧。切实关心学生的进步与成长,在学生个人进步、健康成长等问题上要充分考虑,在学习生活中创造“身心健康中学生”的良好氛围,减少诱发心理问题的机会。对有心理障碍和心理
16、疾病的学生,要建立心理健康档案,跟踪其心理变化轨迹,定期“集体会诊”,搞好心理教育、心理疏导和心理治疗。学生进入初中后,随着青春期的到来,由于在生理方面出现了急剧的变化,使他们在心理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身心发育和内心世界产生了诸多显著特点。1 .初中生身体外形的变化,使他们产生了成人感。他们对一切都不愿顺从,总是认为自己正确,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常处于一种与成人相抵触的情绪状态中。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显著发展,不满足于简单的说教和现成的结论,但由于还不成熟,所以容易固执和偏激。2 .在学习心理方面,初中生的观察、记忆、逻辑思维等能力进一步发展,他们能够在观察中注意到事物的细微处,能够较长时间地专注干一件事物,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推理的能力和抽象地表达事物本质特征的能力。初中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他们兴趣广泛、思想活跃、敏感,与成人相比较少有保守性,他们喜欢进行奇特的幻想,在许多方面都都有创新的见解。因为有了较深刻的内心体验,所以自我需要的范围扩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