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和使用流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和使用流程.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医院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和使用流程为加强医院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改变过度依赖抗菌药物预防手术感染的状况,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上海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实施细则(试行)和卫办医政发2009)38号文件的要求,特制订本管理制度。一、I类切口手术定义手术野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二、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指征由于I类切口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
2、异物植入手术;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三、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的选择1.1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为一代或二代头抱,有循证医学证据的第一代头泡菌素主要为头抱嗖琳,第二代头抱菌素主要为头抱吠辛。2. I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单次使用剂量:头抱嗖琳12g;头抱吠辛1.5g。3. 头抱菌素过敏者,针对革兰阳性菌可用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克林霉素;针对革兰阴性杆菌可用氨曲南、磷霉素或氨基糖昔类。4. MRSA感染高发医疗机构的高危患者,如心血管手术(腹主动脉重建、下肢手术切口涉及腹股沟、任何血管手术植入人工假体或异物,心脏手术、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脑外科手术(清洁,无植入物),脑
3、脊液分流术,关节置换成形术,截骨、骨内固定术,腔隙植骨术、脊柱术(应用或不用植入物、内固定物),也可选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预防感染。四、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法静脉输注应在皮肤、黏膜切开前0.51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给药,在输注完毕后开始手术,保证手术部位暴露时局部组织中抗菌药物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污染细菌的药物浓度。万古霉素或氟喳诺酮类等由于输注时间较长,应在手I1O医院药事管理制度术前12小时开始给药。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手术时间较短(V2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给药一次即可。如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超过所用药物半衰期的2倍以上,或成人出血量超过1500
4、m1,术中应追加一次。清洁手术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心脏手术可视情况延长至48小时。五、管理1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要在病程记录中记录使用的理由。2 .培训:医院每年至少2次对医务人员进行抗菌药物应用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相关制度和应用流程,预防性抗生素临床使用情况通报,违反规定使用的情况,过度用药情况的总结分析及改进措施等。感染控制管理科和药学部负责培训,医务部组织协助。3 .监控评价: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科和药学部负责每月对手术科室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考核结果每月10日前交医务部,统一纳入医疗质量综合考评系统。4 .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科根据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及时进行工作制度及流程的更新,药学部负责专业审核,医务部备案统一纳入医疗管理制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