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知识点大全.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68542 上传时间:2023-01-19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2.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利用规划知识点大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土地利用规划知识点大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土地利用规划知识点大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土地利用规划知识点大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土地利用规划知识点大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土地利用规划知识点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利用规划知识点大全.docx(3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土地利用规划知识点大全第一章1、土地是地球表层的特定地域,有固定的位置和一定的水平范围和垂直范围;土地是由相互作用的各种自然地理要素构成的综合体,并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兼有自然和社会经济双重属性;土地的特性是随着时间发展变化的。2、土地资源: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土地。3、土地资产:国家、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占有的土地资源作为其财产的权利。4、土地的功能:养育功能;承载;仓储;景观5、土地的自然特性: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土地位置的空间性;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土地质量的差异性6、土地的经济特性:土地供给的稀缺性;土地利用方式的相对分散性;土地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土地报酬递减的

2、可能性;土地利用后果的社会7、土地利用:人们依据土地资源的特殊功能和一定的经济目的对土地的开发、利用、保护和整治。& 土地利用结构:个地区范围内各种用途的土地面积在土地总面积中所占的比重。9、土地利用布局:与土地利用结构相联系的各类用地的空间分布。10、土地利用外部性:一定地域的土地的某种利用方式的结果对其周边土地产生有利的积极的影响,称为土地利用外部经济。反之称为外部不经济。11、土地利用的相互依赖性:土地利用高度依赖于公共服务设施条件、相邻土地利用、地区总体经济活力。其次,土地利用还受到附近地区土地利用的很大影响。12、土地集约利用:在单位土地面积上合理增加物质和劳动投入,以提高土地收益的

3、经营方式。13. 一级土地市场:国家将一定年限的土地使用权出让给土地使用者,由土地使用者一次性缴纳土地出让金的交易市场。14、二级土地市场:也称土地转让市场,指土地使用者之间进行土地使用权交易的市场。15、土地的自然供给:地球提供给人类可利用的土地数量,它反映了土地供人类使用的天然特性,其数量包括已利用的土地和未来可供利用的土地(即后备土地资源)。22、就当前人类利用土地的状况来看,下列观点中所定义的土地水平范2 )适宜于植物生长的土壤质地和气候条件;3 )可资利用的淡水资源;4 )可供人类利用的生产资源;5 )有一定的交通条件。17、土地的经济供给:在土地自然供给的基础上,投入劳动进行开发以

4、后,成为人类可直接用于生产、生活各种用途的土地的供给。18、影响土地经济供给的因素:1)各类土地的自然供给2)利用土地的知识和技能3)社会需求的变化4)产品价格5)土地利用计划19、规模经济:厂商采用一定的生产规模所能获得的经济利益,规模经济反映了在生产技术不变的条件下,企业生产规模的变动引起生产单位产量或收益变动的情况。20、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指在技术不变、其它要素不变的前提下,对相同面积的土地不断追加某种要素的投人所带来的报酬的增量(边际报酬)迟早会出现下降。21. 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是按照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遵循有关的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在时空上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组织利用和经营管

5、理,合理分配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用地,真确地和各项建设工程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相结合,从而制定最优的土地利用方案,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同时又为将来而保护好土地资源,以达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的。围过于宽泛的是(D ) A.土地即土壤;B.土地即地球的纯陆地部分C.地即陆地及其水面D.土地即地球表面。23、土地的含义指的是大自然无偿赠与人类的陆地、水、空气、光和热等物质和力量。这个观点出自(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24、就科学属性而言,土地科学属于:(C ) A. 土地的组成要素以自然要素为主,所以土地科学属于自然科学;B. 土地资源概念是在人类

6、利用土地中出现的,所以土地科学属于人文科学C. 土地既是自然综合体,也是社会经济综合体,所以土地属于综合学科;D. 土地利用及其研究离不开技术科学,所以土地科学属于技术科学。25、土地是一种稀缺的奥源,下列表述错误的是(D ) A.市场对于稀缺的土地资源的配置往往缺乏效率;B.欧美等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其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土地利用拥有调控管理权;C.政府对于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和管理较其他资源负有更大的义务和职责;D.欧美等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对土地资源的配置完全依靠市场手段。26、关于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下列论述,错误的是:(D ) A. 土地报W递减规律命题没有准确表达该规律的本质;B.

7、该规律不是针对历史过程,而是在一定生产条件下,一季作物的生产过程;C.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属于与生产关系有关的生产力范畴;D.土地单产的提高重要的一条是品种,而品种不在报酬递减研究之列。第二章27、绝对地租:由于土地私有制的存在,不论租种好地坏地都绝对必须交纳地租,最劣等地所产生的地租即绝对地租。源于土地所有权的垄断及其与使用权的分离。28、级差地租:指经营较优土地所获得的超额利润,有I、II两种形态。级差地租是土地经营权垄断的结果。29、级差地租I:由于土地肥沃程度、位置优劣不同而产生的超额利润所转化的地租。该地租归土地所有者。30、级差地租H:土地租用期内,经营者追加投资所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

8、成的地租。该地租归土地经营者所有。31、垄断地租:因垄断优质土地、生产稀有产品并垄断产品价格而获得的超额利润。32、城市土地的级差地租:同样存在I、II形态,但表现不同。33、I级差地租的产生是由于土地地理位置的差异;土地肥力不同;34、马克思主义级差地租包括形态I和形态n,下列哪个属于级差地租I ? (A)A.因土地肥力和位置的差别所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的级差地租;35.关于I和口级两类级差地租占有关系,下列观点错误的是(B ) A.级差地租I归土地所有者占有;B.级差地租I归土地使用者占有;C.级差地租口在契约期内归土地使用者占有;D.级差地租口在契约期外归土地所有者占有。36、马克思主义

9、地租理论关于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B )A.级差地租是由土地经营权的垄断造成的;B.级差地租是由土地所有权的垄断造成的;C.绝对地租是由土地经营权的垄断造成的;D.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都是由土地经营权的垄断造成的。37. 土地的市场价格由什么因素决定? C. 土地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关系决定;38. 土地的收益价格由什么因素决定? A.由经营土地的收益和成本决定;39、杜能的区位理论的中心是:农业用地类型和农业用地经营集约化程度,不仅取决于土地的天然特性,而且更重要的是依赖于其经济状况,其中特别取决于它到农产品消费地(市场)的距离。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技术的发展,杜能的理论模型与现实存在的

10、农业区位间出现了差异。例如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使生产地与消费地之间的经济距离和时间距离较之它们的地理距离大为缩短通过经济政策制定特殊运价率使得远离消费地的地点也可能产生单位重量价值较低的产品。因此,到了运输业高度发达、运费在农产品市场价格中所占,比率愈来愈小的今天,过分突出运输费用显然是无法与现实模型相一致的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将原料划分为广布原料(广泛分布于各地的原料)与地方原料(只分布在某些地点的原料)两类。地方原料又分为地方纯原料(在生产过程中其重量几乎完全转移到成品中的原料)与地方失重原料(在生产过程中只有一部分重量转移到成品中,另一部分作为废料排出的原料)。以这些概念为基础,韦伯提出

11、了衡量工业布局指向的指标一原料指数(MI);原料指数(MI)=生产中耗用的地方原料的重量/制成品重量;若MD1,则工业为原料地指向,因其耗用了一部分地方失重原料;若MIL则工业为消费地(市场)指向,因其耗用了较多广布原料;若MI=1,则工业可灵活布局。韦伯认为,劳动费和运费-样,也是影响工业布局的重要因素。对劳动费在生产成本中占很大比重或与运费相比较劳动费在生产成本中所占比重大一些的工业而言,运费最低点不一一定是生产成本最低点,当存在一个劳动费最低点时,它同样会对工业区位施加影响。为了研究这种影响,韦伯提出了劳动费指数概1、念:劳动费指数=劳动费/制成品重量;劳动费指数越大很11通过节约劳动费

12、来降低生产成本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劳动费对工业最优区位的影响可以这样判断与运费最低区位相比,如果迁至劳动费较低点单位产品所增加的运费大于所节约的劳动费,则不应该变区位;反之,若单位产品所增加的运费小于所节约的劳动费,则最优区位为劳动费较低点,而非运费最低点。由聚集所产生的规模经济效益也会对工业最优区位产生影响。规模经济效益的产生,首先是由于工厂规模的扩大带来的利益增长.其次是由于企业外部经济效益的增长。工厂规模既受一般技术经济因素影响,又受特定区位的条件影响。衡量最优规模有两个标准:一是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最低;二是企业总利润最大。用这两个标准确定的最优规模是不一致的,单位产品生产成本最低点为平均

13、成本最低的那一点,而利润最大点为边际利润为零的那一点。企业规模越大,布局越集中;反之,则布局越分散。外部经济效益亦称聚集经济效益,它是由那些在生产或分配中有着密切关系或在布局上指向性相同的产业按一定比例与规模集中布局在拥有特定优势的区位所产生的增加效益。这种效益是无论按何种方式,上述产业分散布局都不可能得到的。规模经济效集的规模。2、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韦伯过分强调运费、劳动费等因子的作用,而忽略了许多重要的社会、经济、自然、国防、技术等因子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在区位因子的处理上,没有考虑的是纯技术性”的因子,实际上运价率、国家区域政策、利息新技术的应用以及地租等因子,都会使韦伯所

14、阐述的因子关系大大复杂化;韦伯过分突出了部门布局的研究,而忽视了地区布局的研究;韦伯的区位理论是一种局部均衡理论,主要是从个别工厂的角度出发,考察-一个生产单位,从运费工资方面确定区位点,而对整个区位问题,即一般均衡理论涉及很少。同时,他的理论基本.上是一种静态的纯区位研究,这种研究假设其他许多条件不变,但现实中一切因子均年不断变化所以年实践中,必须代之以动态的对策讨论,即多因子的动态区位研究。3、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的基本要点为:一个区域的发展必须有自己的核心,且拥有若干个大小不同的城镇。城镇为其服务范围内的居民和单位提供货物和服务,也就是说,城镇在空间上形成一种经济力量,促使区域发展。每个

15、城镇大都位于其服务区域的中央,故称为中心地O在一个区域内,中心地的大小和排列具有一定的规律,高级中心地只有一个,次一级的中心地较多,等级越低的中心地数目越多,规模越小。各级中心地及其市场区在一个完整网络系统中形成大小不同的层层六边形,各级中心地位于六边形的中心或边的中心与顶点上。不同规模的中心地提供不同种类的服务,较小中心地提供需要较低门槛人口水平(门槛人口水平为商品销售能获取利润所需的最小范围内的人口)的服务,较大中心地能维持需较多门槛人口水平的服务设施。中心地的相对重要性取决于它所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与等级。中心地等级越高,提供的商品与劳务的种类越全,中心地体系的系统形式规定为:处于系统特定级别的中心地不仅能提供与其级别相应的特殊商品和劳务,同时还提供所有其他的低级别中心地所提供的商品与劳务。同一等级的两个相邻中心地之间的距离相等,级别越低,相邻两个中心地间的距离越短。不同等级中心地的市场区采取三种模式分布:设k为某级中心市场区面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