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洞及洞口施工监测监控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洞及洞口施工监测监控措施.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明洞及洞口施工监测监控措施一、 监测内容边坡工程的根据安全等级、地质环境、边坡类型、支护类型和变形控制的要求进行合理选择。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可选用坡顶表层水平位移观测、坡顶垂直变形监测、裂缝监测、锚杆拉力监测和地下水位监测,对洞口地表加强监测,建议对出洞口浅埋地表进行临时封闭,防止雨水进入隧道。如地表有冲沟建议对冲沟进行地表注浆处理。必要时采用深层水平位移监测,以测量坡体变形数据。同时还应对工程施工区域及其影响范围内的相邻建(构)筑物、周边土体表面及地下管涵等进行变形观测。监测内容及方法见表所示。具体施工方案以监控量测专项方案为准。表-1高边坡监测内容、方法及目的监测内容监测方法监测目的地表
2、监测水平位移监测全站仪、光电测距仪观测地表位移、变形发展情况垂直变形监测水准仪裂缝监测标桩、直尺和裂缝计观测裂缝发展情况地下水位、深渗水与降雨关系监测人工测量观测地下水位变化与降雨关系,评判高边坡排水措施有效性监测点布置监测基点设置在稳定的区域,避免在松动的表层上设点。边坡体上的监测点布置在各级边坡平台上。每一典型边坡段的支护结构顶部设置不少于3个监测点的观测网,观测位移量、移动速度和移动方向;采用钢钉或现浇混凝土墩,并在观测点上用红漆标注。地表位移监测主要布置在坡顶,坡腰的各级台阶,坡脚及其下方也需布置;地下水位监测应结合钻孔布置监测。图-1监测点布置示意图(一)平面控制网复测、加密本项目控
3、制网成果由业主提供,位于我部标段平面控制点有K2、K3、K4、K5、K6、K8、K10、KU、K13、K14、K15,共计 11 个四等GPS点及四等三角高程控制点,加密KI、K7、K9、K12o平面控制网复测采用6台彳来卡GS16接收机先后进行异步观测所构成的边连式异步网,平面控制网复测、加密平面图详见下图所示。-2平面控制网复测、加密平面图采用GPS卫星定位静态测量方法,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四等GPS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对施工控制网进行检测;四等GPS控制网基本技术要求按下表进行复测。表-2四等GPS控制网基本技术要求表项目四等备注静态测量卫星高度角()215有效卫星总数26
4、时段长度(min)1545数据采样间隔(S)1030PD0PW6(二)高程控制网复测高程控制网复测采用高精度全站仪(TS16 1 R500)进行了四等三角高程观测。隧道洞外布置GPS控制网及四等水准点(K9、K10、Kll. K12、K15)隧道内测量采用全站仪进行精密导线测量(四等),及时进行洞内控制网平差和中线调整,连续布设导线基线。隧道内高程测量采用水准测量。由洞外高程控制点传递,洞内每隔100m设立一对高程控制点,利用导线基线控制点兼作高程控制点,进行往返观测,观测限差和精度符合规定等级的精度。表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3四等三角高程测量路线主要技术指标等级观测方式对向观测高
5、差较差(mm)附和或环形闭合差(mm)四等对向观测40 V D20 VZD注:表中D为最大视线长度,单位为千米表-4四等三角高程测量路线主要技术要求等级最大视线长度S (Km)单测回数半测回观测组数测回高差互差不大于(mm)四等28324 Vs注:表中S为最大视线长度,单位为千米三、监测频率边坡及其支护结构监测工作时间主要为施工期和使用初期,监测频度应与施工和降雨量相适应,边坡工程施工初期,监测宜每天1次,当出现险情时应加强监测。在雨季、边坡开挖期间或边坡出现变形破坏时应加密观测。连续3日降雨量大于50mm/日时,应连续观测3次,间隔时间不大于2天。竣工后由业主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监测单位对边坡
6、进行长期监测,监测时间不小于3年。对于开挖期间未发现不利结构面,施工期主要采取地表位移监测;对于洞身施工期间发现不利结构体并存在崩塌隐患的高边坡或开挖过程中已经出现塌方情况的高边坡,则应适当增加地下位移监测。全线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网复核以后,在施工的过程中控制点应定期相互校检,并注意相邻区段交界处的统一控制以及测量的相互复核。四、监测报警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立即报警;若情况比较严重,应立即停止施工,并对基坑支护结构和周边的保护对象采取应急措施。(1)坡顶的最大位移已大于H/500或20mm,以及其水平位移速率已连续3天大于20mm/d;(2)坡顶邻近建筑物出现新裂缝、原有裂缝有新发展;(3)支护结构中有重要构件出现应力骤增、压屈、断裂、松驰或破坏的迹象;(4)边坡底部或周围岩土体已出现可能导致边坡剪切破坏的迹象或其他可能影响安全的征兆。(5)根据当地工程经验判断,出现其他必须报警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