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仁人之心》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二)-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701294 上传时间:2024-04-1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仁人之心》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二)-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仁人之心》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二)-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仁人之心》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二)-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仁人之心》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二)-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仁人之心》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二)-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仁人之心》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二)-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仁人之心》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二)-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仁人之心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二)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大学之道和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思维发展与提升理清文意,掌握课文里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审美鉴赏与创造品味孟子善用比喻、对比的论证风格。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大学之道中的“三纲“八目”,并了解这些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教学重难点1 .理清文意,掌握课文里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及言句式。2 .品味大学之道中层层递进的论证方法,教学设计第二部分自读研讨教学要点:合作探究学习大学之道和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比较阅读落实群文学习任务。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如果说传统文化是一株枝繁叶茂的大树,那先秦诸子就是这株大树的根,先秦诸子

2、的思想学说就是这株大树上的绚丽繁花,而儒家思想就是繁花中最耀眼的一朵。它绚丽于“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大学之道,它绚丽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悯人情怀。儒家思想博大精深,今天我们一起掀开它美丽面纱的一角,去感受它的魅力。(设计意图:好奇心是学习的动力,用散文的语言称赞传统文化,称赞儒家文化,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圆读文章、探究文意的兴趣。)二、检查预习,了解作者1、学生介绍自己了解的孟子及其思想学说。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邹国人,成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成为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被尊称为“亚圣”,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二孟子思想的

3、核心是“仁政”,其进步性和认识论上所达到的高度在先秦诸子中是罕见的。孔子与孟子生活在春秋战国之际。这一时期,私学兴起,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针对社会的急剧变化,各学派激烈争辩,著书立说,阐述各自的思想和政治主张,于是出现了诸子百家相互争鸣,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各学派之间,同一学派的不同流派之间,既相互斗争又相互学习和借鉴。这个时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儒家是春秋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儒家学派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民本思想孟子根据

4、战国时期的社会实际,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孟子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重要的意义。孟子十分重视民心的向背,通过大量历史事例反复阐述民心向背是关乎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关键问题。性善论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每个人都有“不忍人之心”,若看见小孩将要掉入井中,并不因为交情、声誉等利害关系去救人,而因为内心“善”的本质自然流露去救人。孟子认为“善”的本质分为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是为“四端”。“端”是起点的意思,孟子认为只要努力地扩充四端,即道德实践,就可成就德性。然而,既然“善”早已存在心中,还有人行恶,孟子认为人之所以不善,是因为受到私

5、欲的蒙蔽,他认为人应该放弃私利,保存仁义。2.点名介绍查阅到的礼记相关资料。礼记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共四十九篇,书中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礼记章法谨严,文辞婉转,前后呼应,语言整饬而多变,是“十三经”之一。自东汉郑玄作“注”后,礼记地位日升,至唐代时尊为“经、礼记中记载的古代文化史知识及思想学说,对儒家文化传承、当代文化教育和德性教养,以及和谐社会建设有重要影响。(设计意图:学生已经接触过孟子的作品,对孟子及其学说有些了解,布置预习的目的是温故

6、知新:学生对礼记了解不多,提前布置预习,让学生动手查阅,培养主动学习的习惯。)三、诵读课文,疏通文意1听朗读录音,要求学生注意读音和断句。2 .学生自读课文,培养语感。3 .指定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文意。4 .分小组共同疏通文意,整理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5 .指定学生翻译课文,教师适时点拨更正。四、细读课文,探究文意1学生齐读课文。2.分小组探究。(1)大学之道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大学之道论述的“大学”的宗旨是什么?大学之道论述的“八目”是指什么?(4)孟子认为“不忍人之心”是人所固有的善性,他是怎样来证明的?(5)孟子认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孟子的这一观点包括哪些内容?(6)在孟

7、子看来,“不忍人之心”是人所固有的,那么治国施行仁政也是天经地义的。文中哪一句体现了这一主张?(7)孟子论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时,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3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学习成果。学生的发言不要求面面俱到,能论说一个方面就行。4 .师生共同归纳。明确:(1)大学之道的中心论点是: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2)“大学”的宗旨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3) “八目”有:“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4)孟子认为,发端仁义礼智的“不忍人之心”是人所固有的,孟子先是用孺子将入于井的例子证明,接着又用“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

8、也”这一形象的比喻说明。(5)孟子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观点包含四个方面,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简称为“四心”。(6)体现孟子这一主张的句子是: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7)采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孺子将入于井”是举例论证;有“四端”之人与无“四端”之人形成对比,说明“四端”的重要性;“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形成鲜明的对比,说明扩大充实“四端”的必要性;“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都是比喻论证。(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意思,理清思路,便于学生理解选文的论证方法。)五

9、、再读文本,品读论证方法1指定学生朗读大学之道,要求学生注意文中提到的“三纲”“八目”的内在联系。2 .小组讨论,选文是如何论述“三纲”“八目”的?3 .师生共同归纳。选文第1段采用层层推进的论述方法。开篇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德”即“美德”,“德”的内涵是“亲民”,如何“亲民”?在止于“至善”。“至善”就是要达到一个最高标准接下来,用修身之法反证“大学之道”的理论。什么是善?善从何来?人做事,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只有“知止”,才能“静”下来;静下来,才能性情安和;在安然的状态下,人的思路才能打开,对事物进行分析、琢磨、推敲,这就是“虑Q事情经过考虑,才能得到正确的认识

10、。文章用“定、静、安、虑、得五个字,说明知“止”的作用在于“至善二第2段仍用层层推进的论述方法说明“明明德”的顺序。古代想要使天下的人彰明美德,第一步要“先治其国”;要治国,就要先“齐”其家,要“明德”先从家里开始;要从家里开始,首先从自身做起,就是“修身”;修身要从“心”开始,心要“正”,不能有私心杂念;要正心,先要“诚意”;如何使“心,意”达到忠诚不变?方法是“致知”;如何致知?方法是“格物二格物即推究事物的原理。然后进一步用“修身”之理反向证明“欲明明德”的道理:在弄清了事物的原理,有了知识,才能做到意诚、心正、身修、家齐、国治,而后天下才能平定。(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论证方法,

11、从而感受儒家论述道理的巧妙之处。)六、比较鉴赏,拓展思维孟子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与孔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有什么异同?明确:两者都是探讨人性的。区别在于,孔子认为人性本来相近,只因为教养的不同,便相差很远。孔子既没有说相近的人性是什么样的,是善是恶,也没有展开论述。但从我们的理解来看,孔子主要强调的是后天的教养,特别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他强调学生要学诗,学诗可以“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孟子则不同,它不仅展开了论述,还强调了人相近的人性是发端仁义礼智的“不忍人之心”,这种“不忍人之心”是人所固有的。但孟子并不完全否认后天培养的作用,他认为后天的教育培养有利于人“善心”的发扬光大。(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探究中获得知识,体脸学习的快乐。)七、布置作业下面的四则材料体现出同为儒家代表人物的孔子与孟子在处世态度上的细微区别。你更推崇谁的处世态度?写一段话来阐明自己的理由。子日:“道不行,乘椁浮于海J(论语公治长)子谓颜渊日:“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孟子日:“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孟子滕文公下)孟子日:“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公孙丑下)(设计意图:拓宽学生视野,引导学生探究阅读,学会准确地表达自已的见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