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篇古文观止 范增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每日一篇古文观止 范增论.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每日一篇古文观止范增论范增论苏轼宋代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日: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未至彭城,疽发背,死。苏子日: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尔。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以是去耶?日: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易日:知几其神乎!诗日:如彼雨雪,先集为霰。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也。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而诸侯之叛之也,以弑义帝。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
2、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而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七十,合则留,不合即去,不以
3、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亦人杰也哉!译文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日: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未至彭城,疽发背,死。刘邦采用了陈平的计策,离间疏远楚国君臣。项羽怀疑范增和汉国私下勾结,渐渐剥夺他的权力。范增大怒,说:天下大事已经大致确定了,君王自己处理吧。希望能让我告老还乡。回乡时,还没到彭城,就因背上痈疽发作而死。苏子日: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尔。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以是去耶?日: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
4、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易日:知几其神乎!诗日:如彼雨雪,先集为霰。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也。苏子说,范增离去是好事,若不离去,项羽一定会杀他。只遗憾他没有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而诸侯之叛之也,以弑义帝。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陈涉能够得民心,因为打出了楚将项燕和公子扶苏的旗帜。项氏的兴盛,因为拥立了楚怀王孙心;而诸侯背叛他,也是因为他谋杀了义帝。况且拥立义帝,范增实为主谋。义帝的存亡,岂止决定楚国的盛衰;范增也与此祸福相关。绝没有义帝被杀,而单单范增能够长久得生的道理。羽之杀卿子冠军也,
5、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去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项羽杀卿子冠军;就是谋杀义帝的先兆;他杀义帝,就是怀疑范增的根本。难道还要等到陈平出反间之计吗?物品必定先腐烂了,然后才能生蛆虫;人必定先有了怀疑之心,然后谗言才得以听入。陈平虽说智慧过人,又怎么能够离间没有疑的君主呢?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而不遣项羽;识卿子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我曾经评论义帝;称他是天下的贤君。仅仅是派遣沛公入关而不派遣项羽,在稠人广众之中识别卿子冠军、并且提拔他做上将军这两件事,若不是贤明之君能做
6、到这些吗?项羽既然假托君王之命杀死了卿子冠军,义帝必然不能容忍。因此,不是项羽谋杀义帝,就是义帝杀了项羽,这用不着智者指点就可知道了。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曾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范增当初劝项梁拥立义帝,诸侯因此而服从;中途谋杀义帝,必不是范增的主意;其实岂但不是他的主意;他必然力争而却没有被接受。不采用他的忠告而杀死他所拥立之人,项羽怀疑范增,一定是从这时就开始了。方羽杀脚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七十,合则留,不合即去,不以此时明去
7、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亦人杰也哉!在项羽杀卿子冠军之时,项羽和范增并肩侍奉义帝,还没有确定君臣之身份,如果替范增考虑,有能力诛杀项羽就杀了他,不能杀他就离开他,岂不是毅然决然的男子汉吗?范增年龄已经七十岁,意见相合就留下来,意见不合就离开他,不在这个时候弄清去、留的分寸,却想依靠项羽而成就功名,浅陋啊!即使这样,范增还是被汉高祖所畏惧。范增不离去,项羽就不会灭亡。唉,范增也是人中的豪杰呀!赏析:料梁必败宋义原为楚国令尹,秦末大起义,六国复辟,宋义投到楚将项梁麾下。公元前208年(秦二世二年)九月,项梁在东阿击败了章邯的军队,就领兵西进,等到达
8、定陶时,再度打垮秦军。项羽、刘邦又在雍丘与秦军交战,大败秦军,斩杀了三川郡守李由。项梁于是更加轻视秦军,显露出骄傲的神色。宋义便规劝道:打了胜仗后,如若将领骄傲、士兵怠惰,必定会失败。现在士兵已有些怠惰了,而秦兵却在一天天地增多,我替您担心啊!但项梁不听从劝告,竟又派宋义出使齐国。宋义在途中遇到齐国的使者高陵君显,问他道:您将要去会见武信君吗?显回答说:是啊宋义道:“我论定武信君必会失败。您慢点去当可免遭-死,快步赶去就将遭受祸殃。这时秦二世调动全部军队增援章邯攻打楚军,在定陶大败楚军,项梁战死。卿子冠军章邯已经击垮了项梁的部队,便认为楚地的兵事不值得忧虑,就渡过黄河,向北攻打赵,大败赵军,而
9、后率军抵达邯郸,将城中百姓全部迁徙到河内,铲平了邯郸的城郭。张耳与赵王歇逃入艳鹿城,秦将王离领兵将铜鹿团团围住。陈馀向北收集常山的兵士,获得几万人,驻扎在铝鹿北面,章邯驻军距鹿南面的棘原。赵于是几次向楚请求救援。这时齐国的使者高陵君显正在楚,就进见楚怀王说:宋义推论武信君的军队必败,过了不几天,项军果然失败。军队尚未开战就预见到了败亡的征兆,这可以说是颇懂得兵法了!”楚怀王即召宋义前来商议事情,十分喜欢他,因此便任命他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领兵去援救赵国。各路部队的将领也都归宋义统领,号称他为卿子冠军。屯兵观望宋义带领军队到达安阳,停留了四十六天不进兵。项羽说:秦军围困赵军形势紧急
10、,应火速领兵渡黄河,如此由楚军在外攻击,赵军在内接应,打败秦军就是一定的了!宋义道:”不对。要拍打叮咬牛身的大虻虫,而不可以消灭牛毛中的小蛆虱。现在秦军攻赵,打胜了,军队就会疲惫,我们即可乘秦军疲惫之机发起进攻;打不胜,我们就率军擂鼓西进,这样便必定能够攻克秦了。所以不如先让秦、赵两军相斗。身披铠甲、手持锐利的武器冲锋陷阵,我不如你;但运筹帷幄、制定策略,你却不如我。因此在军中下达命令:凡是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倔强不服从指挥的人,一律处斩!宋义随后派他的儿子宋襄去齐国为相,并亲自.把他送到无盐县,大摆宴席招待宾客。当时天气寒冷,大雨不停,士兵饥寒交迫。项羽便道:本当合力攻秦,却长久地滞留不
11、前。而今年成荒歉,百姓贫困,士兵吃的是蔬菜拌杂豆子,军中没有存粮,竟还要设酒宴盛会宾客,不领兵渡黄河,取用赵地的粮食作军粮,与赵军合力击秦,却说什么乘秦军疲惫之机,发动进攻。以秦的强盛攻打新建立的赵,势必战胜。赵被攻占,秦军便将更加强大,哪里还会有疲惫的机会可乘!况且我军新近刚刚吃了败仗,楚王坐立不安,集中起全国的兵力交付给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现在不体恤士兵,而去屈从于一己私利,不是以国家为重的忠臣啊!为羽所杀前207年(秦二世三年)十一月,项羽早晨去进见宋义时,就在营帐中斩了宋义的头。出帐后即向军中发布号令说:宋义与齐合谋反.楚,楚王密令我杀了他广这时,众将领都因畏惧而屈服,无人敢于抗
12、拒,一致说:首先拥立楚王的是将军您家中的人如今又是您诛除了乱臣贼子。于是就共同推立项羽为代理上将军。项羽即派人去追赶宋义的儿子宋襄,追至齐将他杀了。并遣桓楚向怀王报告情况,怀王便让项羽担任了上将军。卿子冠军典故来源章邯已经击垮了项梁的部队,便认为楚地的兵事不值得忧虑,就渡过黄河,向北攻打赵,大败赵军,而后率军抵达邯郸,将城中百姓全部迁徙至IJ河内,铲平了邯郸的城郭。张耳与赵王歇逃入铜鹿城,秦将王离领兵将他鹿团团围住。陈馀向北收集常山的兵土,获得几万人,驻扎在艳鹿北面,章邯驻军彷鹿南面的棘原。赵于是几次向楚请求救援。这时齐国的使者高陵君显正在楚,就进见楚怀王说:宋义推论武信君的军队必败,过了不几
13、天,项军果然失败。军队尚未开战就预见到了败亡的征兆,这可以说是颇懂得兵法了!楚怀王即召宋义前来商议事情,十分喜欢他,因此便任命他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领兵去援救赵国。各路部队的将领也都归宋义统领,号称他为卿子冠军。译文刘邦采用了陈平的计策,离间疏远楚国君臣。项羽怀疑范增和汉国私下勾结,渐渐剥夺他的权力。范增大怒,说:天下大事已经大致确定了,君王自己处理吧。希望能让我告老还乡。回乡时,还没到彭城,就因背上痈疽发作而死。苏子说,范增离去是好事,若不离去,项羽一定会杀他。只遗憾他没有早早离开而已。既如此,那么范增应当在什么时候离开呢?当初范增劝项羽杀沛公,项羽不听;终因此而失去天下;应当
14、在此时离去吗?回答说,不。范增想要杀死沛公,是做臣子的职责。项羽不杀刘邦,还显得有君王的度量。范增怎能在此时离去呢?易经说:知道选择恰当时机,那不是很神明吗?诗经说:观察那气象,若要下雪,水气必定先聚集成霰。范增离去,应当在项羽杀卿子冠军的时候。陈涉能够得民心,因为打出了楚将项燕和公子扶苏的旗帜。项氏的兴盛,因为拥立了楚怀王孙心;而诸侯背叛他,也是因为他谋杀了义帝。况且拥立义帝,范增实为主谋。义帝的存亡,岂止决定楚国的盛衰;范增也与此祸福相关。绝没有义帝被杀,而单单范增能够长久得生的道理。项羽杀卿子冠军;就是谋杀义帝的先兆;他杀义帝,就是怀疑范增的根本。难道还要等到陈平出反间之计吗?物品必定先
15、腐烂了,然后才能生蛆虫;人必定先有了怀疑之心,然后谗言才得以听入。陈平虽说智慧过人,又怎么能够离间没有疑的君主呢?我曾经评论义帝;称他是天下的贤君。仅仅是派遣沛公入关而不派遣项羽,在稠人广众之中识别卿子冠军、并且提拔他做上将军这两件事,若不是贤明之君能做到这些吗?项羽既然假托君王之命杀死了卿子冠军,义帝必然不能容忍。因此,不是项羽谋杀义帝,就是义帝杀了项羽,这用不着智者指点就可知道了。范增当初劝项梁拥立义帝,诸侯因此而服从;中途谋杀义帝,必不是范增的主意;其实岂但不是他的主意;他必然力争而却没有被接受。不采用他的忠告而杀死他所拥立之人,项羽怀疑范增,一定是从这时就开始了。在项羽杀卿子冠军之时,项羽和范增并肩侍奉义帝,还没有确定君臣之身份,如果替范增考虑,有能力诛杀项羽就杀了他,不能杀他就离开他,岂不是毅然决然的男子汉吗?范增年龄已经七十岁,意见相合就留下来,意见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