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劳动教育评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劳动教育评价.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小学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劳动教育评价如今,劳动课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体验劳动的乐趣,近年来,阳光小学积极探索指向劳动素养的劳动教育评价,打破劳动评价片面化、简单化、单一化等现状,从顶层设计入手,形成了“四维评价导向,三段评价过程、四端评价主体”劳动教育评价模式,建构劳动教育评价新样态。一、课程价值指向学生终身发展阳光小学依据各年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劳动教育需求,分学段制定了不同的学习主题和劳动素养发展目标。学校聚焦年段主题和素养发展目标,围绕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等方面,进一步细化了25个劳动素养评价二级指标,让学生于劳动实
2、践过程中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全面的评价指标使空泛的劳动评价有清晰的观测指标点,全方位、多角度捕捉学生在劳动过程中显性与隐性表现,促进师生对劳动素养的认知建构和价值理解,便于进一步设计指向核心素养、适切具体的课程评价指标。二、劳动评价“三步走”重视学生体验感为了能精准、科学评价学生的劳动素养,学校设置了劳动评价过程“三步走”:劳动准备、劳动实践、劳动展示,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学习特点与评价侧重,以此构成一个有机评价整体。2023年5月,学校以探密瓦当步小设计师争当校园小农夫等劳动项目式学习主题,进一步试行三段评价指标,第一步:学生围绕劳动项目涉及
3、的劳动知识与技能开展自主探究;第二步:学生进行劳动技能的淬炼、劳动习惯培养及劳动品质的塑造;第三步:学生通过成果展示、讨论、演讲、辩论等载体,引导学生在体验中理解劳动实践的价值与意义。此外,学校还着眼于劳动过程的动态发展,充分肯定学生劳动进步的同时,通过设计学习支架,如:课前思维导学单、课中进阶实践单、课后成果发布单等,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解决劳动中出现的困难,助力劳动素养迭代生成,让评价过程呈现动态发展。三、家校社共同参与,教与学融合共生劳动教育需要家校双方配合,还需要社会层面介入,共同纳为评价主体。家庭、学校、社区和受教育者四端交互,共同参与劳动评价,形成一张全面准确反馈劳动教育的评价网络,
4、促进教与学的融合共生。学校在已有智能管理系统“V校”上开辟了劳动评价空间,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优质资源,让学生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展示过程性学习内容,方便学生、老师、家长及时评价,实现劳动项目学习全场景、全过程数据采集,并通过人工智能的反馈图谱,精准分析每个年级、每个班级、每个学生的劳动实践情况,从而增强评价实效。阳光小学的劳动教育评价模式指向核心素养,具备“教育目标清晰化、评价过程立体化、评价主体多元化”的特点,不仅有利于鼓励学生发展,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劳动学习与实践状况,更有助于促进教师教学改革及学校育人质量的提升,有利于家庭、社会协同开展劳动教育指导,从而构建一体化劳动教育评价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