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 《望江南》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居易 《望江南》赏析.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原文】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行人吃语】一、刖i有这样一位诗人,他赞叹野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他形容美色“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他留.卜传说“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他书写农忙“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他同情百姓“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他说尽沧桑“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他的诗老妇能吟,童子会唱。在他离世以后,皇帝写诗悼念他“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这位诗人是谁?他就是有着“诗魔”和“诗王”之称的白居易。他的诗取材广泛,形式多样,语
2、言平易浅近、通俗易懂,风格淡泊悠远,在中国、日本和朝鲜等国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宋朝大文豪苏轼也是白居易的粉丝。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大唐最著名的诗人白居易,去领略他创作的两首词作望江南的魅力!二、鉴赏望江南这两首词大约写作于唐文宗开成二年初夏,此时的白居易已经六十四岁,退居洛阳,回忆青年时期的江南漫游,写下了三首忆江南,在这里,我们只对前两首作赏读。第一首:“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开头平平常常,普普通通,只用“江南好”三字缓缓道出。江南好在哪里?我们如何得知?接下来诗人不疾不徐说来:“风景旧曾谙。”“谙”,熟悉的意思。“曾谙”,曾经熟悉。“旧曾谙”,先前曾
3、经很熟悉。诗人有绝对的发言权。年年岁岁,朝朝暮暮,来来往往,打从那片江南走过,风景便永远驻足在诗人的心头。当时只道是寻常,如今再度回忆起江南的种种过往,只一个“好”字概括!诗人对江南深厚而诚挚的思念,以平淡无奇的语气缓缓道出,却透露着非凡而动人的力量。这便是典型的语浅情长!江南好,你走过,你熟悉过,你喜欢,但你总要给别人说出江南究竟好在哪里?而偌大的一个江南,风景又从何描绘呢?诗人的妙笔停在“江南”的“江”上。停在一个特别的时间里:“日出”的时候,“春来”的时候。诗人的眼睛里装着“江花”,装着“江水”。关于“江花”,一种说法是江边的花朵,一种说法是指江中的浪花。无论是花朵还是浪花,当灿烂的太阳
4、从江上腾跃而起,无一物不笼罩在日出时灿烂的光芒中。是“红胜火”的光辉动人、娇艳无比,是争奇斗艳、五彩斑斓的勃勃生机。“江水”是绿的,澄清的江水,倒映着蓝天白天。“蓝”,也指蓝草。古语有“青出蓝而胜于蓝”,“绿如蓝”,指绿得纯粹,绿得沉静,像翡翠,如水晶。诗人写“日出江花”,寓静于动。写“春来江水”,寓动于静。诗人将大红与大绿的颜色,赋予了江南的风景,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与情感震撼。日出的灿烂与江花的红火交相辉映,譬如一段高亢的急弦繁管奏响,情感突然拨至高潮,但转而归于平缓,春来的江水潺泼而出,波澜不惊,澄清如练,江南绿树,江上白帆,衬之以蓝天白云,譬如一曲平和、悠远的清笛响起。“日出江花红胜火,
5、春来江水绿如蓝”,诗人的记忆,定格在春天江南的日出时,定格在江花与江水上,定格在红绿蓝的缤纷世界里。如此绚丽璀璨,如此明媚娇艳,如此生机盎然,诗人最后用一个反问作结,“能不忆江南”,戛然而止,情意悠长,情韵无穷。接下来,我们品读第二首:“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前一首说“江南好”,正因为“好”,所以时时不忘,常常思念。故而第二首就以“江南忆”来起头,回忆纷至沓来,而江南最令人难以忘怀的地方是哪里呢?诗人张口即来:“最忆是杭州”。古人有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此言不虚也。诗人白居易对杭州也是情有独钟,印象深刻。前一首难忘是“景”,景中含情。这一首难忘是
6、“事”,事有深意。诗人驻足杭州,游杭州的山寺,游杭州的郡亭,那两段关于青春的往事,永远长存白居易心中。第一难忘,“山寺月中寻桂子”。“山寺”,指西湖灵隐寺。寺院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326),相传建寺之初,寺院内外遍植桂树。早在白居易之前的大唐诗人宋之问就曾经写诗灵隐寺,提到灵隐寺的桂花树,“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山寺赏月,月色如水,花影摇曳。踏月而行,闻香寻桂子,多么闲情逸致!何等风流优雅!一个“寻”字,道出诗人的深情,情之所衷,爱之不忘。月中寻桂,亦真亦幻,亦花亦人。但诗人只道事,不说人;只言境,不言情。将“山寺月中寻桂子”描摹得虚虚实实,空灵飘渺,让人浮想联翩,各种绮思,从前旧梦纷至沓
7、来。第二难忘,“郡亭枕上看潮头。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景。潮涨潮落之间,潮水仿佛际天而来,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势如吞天沃日,雄阔豪壮。杨诚斋曾经写诗说:“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钱塘江观潮,可以说是历久不衰的盛事。白居易回忆自己,躺在郡衙的亭子里,就能看见那卷云拥雪的钱塘江潮头。以闲悠之态,观壮阔之景。以恬静氛围,托出惊涛骇浪。强烈的反差,将诗人曾经惬意愉悦的杭州生活描写得意趣纷呈。“山寺月中寻桂子”,静谧朦胧中有幽情;“郡亭枕上看潮头”,波澜壮阔里有悠然。一个山寺,一个郡亭;一个月夜,一个白天;一个有色,一个有声;一个闲步寻,一个悠然看;杭州的生活就这般活色生香地被诗人端上桌子,供后人品评咂摸
8、。如此诗情画意,如此优雅美好,如此胜景杭州,怎么不令人产生“何日更重游”的祈盼。三、思考白居易笔下的江南,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春日胜景,是“山寺月下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的秋天浪漫。写景,叙事,当然还要记人。白居易的望江南还有第三首,原文如下:“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但后世很多选本都不介绍它,他们一致认为第三首词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艺术手法上,都不及第一、二首,加上他写到歌舞美女的情色生活,因此许多选本都不介绍它。望江南第三首真的一无是处吗?它有没有可取和值得借鉴的地方呢?四、写法陈毅元帅曾经高度赞美白居易:“吾读乐天诗,晓畅有深
9、意。一生事白描,古今谁能继?”白居易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明白晓畅,富有深意,善用白描勾勒。明白晓畅。望江南两首,诗人将日常生活用语拈入诗歌中,读起来毫不费力。望江南第一首开头便是直接道出“江南好”,接下来便是一个反问“能不忆江南”。如此两句,便将江南的好处全部说尽。因为好,所以忆。因为好,所以不能不忆。诗人运用反问,将语气递进了一层,酝酿着对江南的浓情蜜意。望江南第二首也是如此,劈着一个“江南忆”,紧承而来是“何日更重游”的慨叹,强调与深化着首句的“江南忆”。因为忆,所以期待故地重游,因为忆,所以将故地重游之事一再提上日程。将“忆”之真切与真诚明明白白地摆出来。富有深意。诗人采用了人们常见的生
10、活用语,语言普通到极点,平淡无奇。但普通里有深情,平淡中含深意。江南好有哪里?仅仅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胜景么?细细品读,显然,诗人陷入了对美好青春的过往回忆中。青春不是“红胜火”的“日出”么?不是绚烂无比的“江花”么?而那“绿如蓝”的“春来江水”,未尝不是诗人的往事悠悠。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人关于江南的“好”仅仅是停在这江南的风景上么?显然,诗人寓情于景,景中含情,富有深意。好的是“青春”,好的是“过往”。同样地,江南忆也当作如此理解。诗人回忆的不仅仅是“山寺月中寻桂子”之事,诗人忆的是月下“寻觅”的那份幽微情愫。诗人回忆的不仅仅是“郡亭枕上看潮头”之事,诗人忆的是枕上“观看”
11、的那份心潮澎湃。诗人回忆的事里,似乎只有“我”的存在,不见他人,但一个“寻”,一个“看”,始终隐约提示着他人的存在。事中有情,事中有人,富有深意。白描勾勒。诗人给我们描绘出江南春来日出的缤纷胜景,强烈的视觉效果,静中寓动,动里有静,动静相宜。诗人给我们讲述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的浪漫往事,只是线描,没有敷色,但静谧中生朦胧,闲适里起波澜,白描的手法,境界清雅,意趣盎然。望江南又名忆江南,是唐时教坊曲名。白居易在词作的标题下面,曾经自己作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后人因为白居易的望江南,后来改名“江南好”。至晚唐、五代时正式成为词牌名。第一首押八寒中“an”韵,韵脚有“谙”、“蓝”、“南”。第二首押七尤中“ou”韵,韵脚有“州”“头”“游”。韵脚都在第二句、第四句与第五句上。读来音韵协美,朗朗上口。可以说是词中小令的神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