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小说一.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709117 上传时间:2024-04-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4.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小说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三章小说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三章小说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三章小说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三章小说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章小说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小说一.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第三章小说(-)【学习提示与述要】本章介绍新文学第一个十年(19177927年)小说创作的情况。除了掌握有关知识,要注意结合具体的作品分析,考察带时代特征的审美倾向与创作潮流。首先,大致了解“五四”小说如何取得文学的正宗地位;然后,分三种类型或潮流,考察本期小说发展的多样性。第一类是“问题小说”,以冰心等作家为代表;第二类是人生派写实小说,包括20年代中期以后兴起的乡土文学,重点评说叶圣陶以及王鲁彦、彭家煌、台静农等作家的作品;第三类是“自叙传”抒情小说及其他主观型抒情小说,主要评析的作家有郁达夫、庐隐、渔女士以及许地山、废名,等等。这种分类并非如通常所见那种完全按文学研究会、创造社等社团作为

2、区别的根据,而主要依照创作的审美倾向与风格类型。我们应当认真阅读指定的基本作品,然后根据自己初步的艺术体验与评判,去印证与思考教材中所作的有关论断,并尽可能从时代影响与文学史环节意义上,去理解各类作家作品的艺术得失与地位。-“五四”小说取得文学的正宗地位(1)这一节要求大致了解“五四”时期小说转型的多种原因,其中除了社会变革的推动,还包括:新式教育所培养的一代青年学生成了新的读者和作者群体,白话文运动的成功,西洋小说的影响,等等。要有一个大致的印象:本时期除了鲁迅等个别作家之外,大部分创作仍比较幼稚,只是为后来的发展开了源头。二从“问题小说”到人生派写实小说(2)理解“问题小说”形成的两方面原

3、因:一是“五四”思想启蒙造就了思考的一代,他们渴望用小说来提出和讨论社会问题与人生问题:二是受易卜生等欧洲与俄国现实主义作家和文学思潮的影响,提倡为人生的创作“问题小说”并非流派,而是一种创作的风潮,贴近青年所关注的人生现实问题,但视野与题材仍比较狭窄,难免概念化。对“问题小说”形态与得失的理解,可以举冰心为主要的分析对象。其超人是比较典型的“问题小说”。该小说文笔和情节结构都与传统小说相去甚远,重在写人物的心理,并抒发作者的感受,但有些概念化,明显带有“五四”的特征。还可以分析王统照的沉思、微笑等小说,其提出和表现“问题”时所追求的虚幻、玄想的特点,也带有“五四”时代的情味。(3)“问题小说

4、”风潮过去之后,很多作家都转向写实。考察这变化的痕迹可以引举叶圣陶为例。叶也是从“问题小说”起步,后来却转向专写“小市民智识分子的灰色生活”,并着重用冷静批判之笔揭露小市民的精神病态。可以重点评析其早期代表作潘先生在难中,注意其如何在不长的篇幅中塑造出一个典型的小市民形象,并领略其不动声色地讽刺的手法。(4)关于2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乡土小说作家群,是本章学习的重点。要了解这一群体的主要作家及其代表作。应以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对“乡土文学”的界定为出发点,理解这一群体涌现的文学史背景:回忆、乡愁、风土、写实,是乡土小说的突出特色。可以在阅读一些代表作的基础上,体会与掌握王鲁彦(菊英

5、的出嫁)对奇特民俗的描绘,彭家煌(怂恿)对闭塞乡村世态人情的揭露,台静农(拜堂)对宗法制度下农民心理困苦的表现,等等,从而理解乡土小说的基本特色,及其使新文学小说的题材转向社会民众,手法转向写实,描写转向以人物为中心等变化。总之,应注意从中学会如何从文学发展的历史脉络中去考察一种文学潮流。三“自叙传”抒情小说及其他主观型叙述小说(5)强调小说抒情与主观性的主要有创造社作家。抒情小说也是现代小说的一种新样式,其中“自叙传”抒情小说侧重于作家的自我暴露,以及个人私生活和心理的描写,这是接纳日本“私小说”和其他一些外国小说的影响而形成的一体小说,郁达夫是其代表作家。重点把握郁达夫创作的鲜明特色,沉沦

6、和春风沉醉的晚上可以作为深入分析的文本。其特色表现在:小说有以“零余者”为代表的抒情主人公,这其实也是对自己精神困境的一种自述或宣泄:多写“时代病”,即“五四”时期青年知识者生理与心理的病态和变态,又并非展示病态,而是发泄对病态社会的不满与抗议。分析郁达夫小说不必过于考究其情节结构或语言运用的完整程度,应重在领略其非常独异的艺术个性,那充溢篇中的才气、激情,那真切的感伤和忧愤。此外,有关其小说中病态性欲的描写,也可以作为本课重点探讨的一个问题。这应理解为郁达夫试图用新的眼光去剖析人的生命和性格中包孕的情欲问题,在当时也带有向虚伪的封建传统道德及国人矫饰习气挑战的意味。(6)了解“五四”抒情小说

7、的特色,还应当考察庐隐、渔女士等。她们与创造社和郁达夫没有承传关系。庐隐的海滨故人表现新旧交替时代青年女性的精神饥渴,渔女士的隔绝等作品大胆袒露敢于冲破旧道德牢笼的青年女性的内心隐秘。这些作品艺术上并不完整,但联系当时的时代精神需求来阅读,就能理解其当时受欢迎的原因。(7)同样注重抒情却又在艺术上达到较完整的境界的本时期作家,还有冯文炳和许地山。前者可以竹林的故事为中心,欣赏其如何以冲淡、质朴的笔调描写古朴、和谐的田园生活之美,及其如何借鉴古典诗词的手法构设小说的意境。欣赏许地山的缀网劳蛛等作品,则应当把握其倾向浪漫主义的丰富的想象和宗教传奇的情节韵味。学完本章,最好有一小结,即在理解“五四”

8、时期短篇小说多样性的同时,从结构、人物、叙述角度与技巧等方面掌握其向“现代化”转换的表现。对本时期仍比较幼稚的长篇小说,则只需一般了解,不必重点探讨。【知识点】小说界革命、林译小说、问题小说、叶圣陶的隔膜与火灾、鲁迅对乡土文学的定义、自叙传、庐隐的感伤小说、许地山的宗教题材小说、废名的竹林的故事。【思考题】(1)概述“五四”时期小说创作的主要流脉与开放性状况,并和古典小说比较,简要说明初期现代小说在叙事结构与文体方面的创新。此题偏重知识性,同时也是综合性的题,跨越古代和现代文学,有较大难度。主要考察对本章第二、三节内容的掌握及相关的理解。1 .客观写实与主观抒情是两大流脉,它们又分别包括一些不

9、同的创作潮流。2 .但两大流脉并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在多元的发展中又相互渗透。同时,开放性还表现在对西方不同的创作方法的积极吸收。3 .与古典小说相比,初期现代小说在叙事结构和问题方面的创新表现在多个方面,比如“横截面”的短篇小说结构方式、与环境结合在一起的人物塑造方式、对传统的全知叙事方式的打破、心理描写的流行等。4 .需要注意的是,针对古典小说的“创新”,并不是对传统的绝对的“断裂”。另外,要更好地理解此题考察的内容,也可参阅三十年第一章的相关描述。(2)以冰心超人为例,分析“五四”时期问题小说兴起的原因及其作为一种写作风潮的时代特征。此题除了考察对“问题小说”部分的知识掌握,也考察学生将

10、所学知识与具体作品互相印证、深入理解的能力。超人发表后马上引起了青年读者的共鸣,说明问题小说超人是带有“五四”时期的时代特征与现实意义的,回答此题应该联系“五四”特有的思想文化背景和时代气息。1 .问题小说的兴起,首先是由于“五四”思想启蒙的时代特质,造就了整个社会“思考的一代”。2 .来自欧洲、俄国的社会思潮直接影响到“为人生”的文学创作潮流,超人中的何彬思索的也正是“人生究竟是什么”的问题。3 .以何彬形象分析为例,也可见出问题小说时代特征中的主观感伤气息,以及某些概念化的生硬。可参考三十年第一章第二节及第三章第四节。(3)试评郁达夫小说的时代心理内涵与艺术个性。此题要求学生能够将书本知识

11、与实际阅渎相结合。首先应掌握自叙传抒情小说的总体风格,在此基础上,将郁达夫小说的时代内涵和艺术个性两方面结合起来看,可从“零余者”的“时代病”人手来分析.理解在“五四”青年一代的精神失落、婚恋苦闷中,更糅合了弱国子民的强烈情结。其次,可着重讨论郁达夫小说的感伤美利病态美,这里既有作者的个人气质,又受到当时流行的西方及日本的文化、文学思潮的影响。如果进一步深入,还可对郁达夫小说进行文学史的评价,比如,他在中国抒情小说传统中的地位,他对现代小说中情欲描写的开启等。可参阅本书附录中温儒敏一份率真,一份才情对沉沦的分析。(4)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是如何界定“乡土文学”的?试结合王鲁彦、台

12、静农或其他作家的创作,来评析20年代乡土小说的流派特征。此题要求在对知识的掌握之外,还有一定综合分析的能力。王鲁彦、台静农等作家的创作不尽相同,但仍能从中寻找出较为一致的流派特征。首先比较显著的方面是浓重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其次由于作品都是回忆故乡的,因而如鲁迅所说“隐现着乡愁”,这是20年代乡土小说重要的美学特征(比如与三四十年代乡土题材作品相比)。附录中丁帆乡土文学派小说主题和技巧的再认识对乡土小说中“乡愁”和“异域情调”这种“背反情绪的交织”的分析,是对此问题的深入解读,可资参考。再次,乡土小说具有日渐加深的现实主义倾向。此外,也要注意到乡土小说的不足。【必读作品与文献】冰心:超人叶圣

13、陶:潘先生在难中王鲁彦:菊英的出嫁台静农:拜堂郁达夫: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庐隐:海滨故人冯文炳:竹林的故事许地山:缀网劳蛛【评论节录】茅盾: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沈从文:论中国创作小说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第1册陈平原:许地山:饮过恒河圣水的奇人温儒敏:一份率真,一份才情丁帆:乡土文学派小说主题与技巧的再认识茅盾谈第一个十年文坛风气及几个主要小说作家的得失许多面目不同的青年作家在两三年中把“文坛”装点得颇为热闹了,自然,这所谓“热闹”,比起最近五年来(比方说,一九三零到三四年罢),是远不及的,但比起一九二二以前的五年来,正犹最近的五年(说是新文学史上第二个“十年”的后半期罢),比那时(第一

14、个“十年”的后半期)要热闹得多一般。那时有满身泥土气的从乡村来的人写着匪祸兵灾的剪影(如同徐玉诺),也有都市的流浪者声诉他“孤雁”似的悲哀(如同王以仁),也有渴慕“海”的自由者“疯人”似的说教(如同孙偃工),也有以憎恶的然而同情的心描写了农村的原始性的丑恶(如同许杰)。创作是在向多方面发展了、,题材的范围是扩大得多了。作家的视线从狭小的学校生活以及私生活的小小的波浪移转到广大的社会的动态。“新文学”渐渐从青年学生的书房走到十字街头了,然而是在十字街头徘徊。这一时期,两种不同的对于“人生”问题的态度,是颇显著的。这时期以前一“五四”初期的追求“人生观”的热烈的气氛,一方面从感情的到理智的,从抽象

15、的到具体的,于是向一定的“药方”在潜行深入,另一方面则从感情的到感觉的,从抽象的到物质的,于是苦闷彷徨与要求刺激成了循环。然而前者在文学上并没有积极的表现,只成了冷观的虚弱的写实主义的倾向;后者却热狂地风魔了大多数的青年。到“五卅”的前夜为止,苦闷彷徨的空气支配了整个文坛,即使外形上有冷观苦笑与要求享乐和麻醉的分别,但内心是同一苦闷彷徨。走向十字街头的当时的文坛只在十字街头徘徊。现在,我们PI顾第一个“十年”的成果,也许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我们的“新文学运动”的初期跟外国的有点不同?在我们这里,好像没有开过浪漫主义的花,也没有结写实主义的实;我们的初期的作品很少有反映着那时候全般的社会机构的;虽然后半期比前半期要“热闹”得多,但是“五卅”前夜主要的社会动态仍旧不能在文学里找见。这一个问题,大概要分做两半截来看。第一,假使承认“五四”运动是反封建的运动,则此一运动弄得虎头蛇尾。第二,“五卅”虽然激动了大部分的青年作家,但他们和那造成“五卅”的社会力是一向疏远的,一一连圈子外的看客都不是。“生活”的偏枯,结果是文学的偏枯,目前我们大概只能说到这里为止了。当时文学研究会被称为文艺上的“人生派”。文学研究会这集团并未有过这样的主张。但文学研究会名下的许多作家一在当时文坛上颇有力的作家,大都有这倾向,却也是事实。冰心最初的作品例如选在这里的斯人独憔悴,是“问题小说”。冰心小说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