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实施人的全面发展战略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三章实施人的全面发展战略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docx(2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第十三章实施人的全面发展战略,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大力实施民生创享战略,围绕“一老一小一青壮”全生命周期,补短板、提质量、促均等,不断提高群众幸福指数。“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取得重大成果,城乡居民收入高于全市水平,达到全省水平;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中高考成绩位列全市前茅;县级区域医疗中心基本建成,基本实现“小病不出县”;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县人民。第一节建设“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坚持把紧抓技能提升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根本举措,深入推进“吕梁山护工”、“交城山技工”等特色劳务品牌培训,大力实施“技能培训+劳务派遣+就业服务”一体化培训就业模式,持续提升“
2、交城山技工”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深入推进“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加快构建“全劳动周期、全工种门类”职业技能培训体系,造就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大军。规划期末,我县将对69293名建档立卡农村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其中劳务品牌培训21940人,交城特色工种培训20950人,新兴职业农民培训126403人。帮助缺乏技能的人员掌握一项初级以上基本技能、已有技能的人员提升一个技能等级,转换职业的人员增加一项新的技能,力争培训后就业率能够达到70%以上,实现劳动力充分就业、素质就业、稳定就业的目标。明确培训对象。以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为重点,优先培训有意愿的易地搬迁户劳动力,将
3、建档立卡农村劳动力全部纳入免费培训范畴。精准培训门类。根据劳动力培训意愿,对接市场需求集中度较高的职业(工种)和确定的教材、培训时间实施免费培训。围绕项目建设、重点企业、开发区用工,开展小微企业岗前培训,开发区企业提前培训等。择优选定培训机构。根据招投标法等相关法律规定,以公开招投标等方式,在全省范围内择优选定设施完备、经验丰富、管理规范、富有特色,特别是在以往的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培训中成效显著,就业率达到规定标准且具有合法资质的公办、民办职业培训机构或人力资源服务公司作为我县的定点培训机构。优化培训内容。加强培训标准化建设,紧密结合市场需求,选好培训教材,提高培训实效性。按照初级、中级、高级不
4、同培训梯次和不同培训门类,科学确定培训内容,提高培训针对性。加强职业技能、通用职业素质和求职能力等综合性培训,将职业道德、法律意识、工匠精神、吕梁精神等内容贯穿培训全过程。创新培训方式。鼓励培训机构扩展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菜单式培训,实现产教融合、供需对接。鼓励开展“培训下乡”活动,采取“田间地头”培训、居家手工技能培训I、课时积分制培训等方式,满足不同群体培训需求;大力开展送教送技下乡,把培训办到乡镇、农村;积极开展职业技能电子培训券试点工作,依托电子社保卡线上渠道,面向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人员发放电子培训券,作为劳动者免垫付便捷享受职业技能培训的载体,调动劳动者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落实
5、培训资金。合理高效运用市下拨就业补助资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基础上,加大县级财政职业技能培训资金投入,保证培训补贴能够按时足额支付。坚持以赛促培。县政府要每年组织举办一次全县职业技能竞赛,积极推荐优秀选手参加中央和省、市举办的职业技能大赛,做到以赛促培、以赛促训。加强技能鉴定。符合条件的劳动者参加财政补贴性培训,要按规定取得相应证书,加大考证持证力度,对企业或培训机构免费组织职工或学员考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取得证书的按规定标。强化考核验收。建立健全技能培训考核验收制度,全程实名制管理,每期培训结束后,及时组织开展考核验收,根据考核情况拨付培训补贴。第二节促进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认真落实中央“六稳”
6、“六保”举措,大力开展援企稳岗,确保就业持续稳定。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加大创业融资扶持力度,完善就业托底保障。统筹做好重点群体就业。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多种手段鼓励毕业生去基层工作,通过放松户籍限制、政策扶持等手段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企业工作,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积极吸纳和稳定大学毕业生就业,充分满足原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需求。通过劳务协作,加大与经济发达地区、周边省份和省内中心城市、劳动密集型用工企业的精准对接,实施联农带农扶贫机制,依托各级就业服务平台,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构建精准就业帮扶机制,统筹做好去产能安置职工、城镇困难人员、农民工和贫困地区劳动力等重点
7、群体就业工作,大力开发本地岗位,推动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开发护林、护路、光伏扶贫、乡村保洁等各类公益岗位,保障零就业家庭、残疾人、军烈属、“4050”人员和贫困人口实现就业。全面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加强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和义务兵职业技能培训,搭建退役军人就业信息平台,促进就业供需信息对接,建立退役军人承训机构和实习实训目录,加强退役军人职业技能培训。持续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返乡创业培训计划。面向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城乡未继续升学初高中毕业生、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含残疾人)等。支持灵活就业和新业态创业就业。落实国、省、市关于进一步促进充分就业有关政策,鼓励在线经济等新
8、业态发展,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区、技能大师工作室等载体建设,推动高质量就业,借助电商、微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开展各类就业创业活动、通过落实吸纳就业补助、创业补贴、税费扣减、培训补贴,支持各类新业态创业就业,扩大就业范围。认真落实国家地摊经济的优惠政策,适度发展地摊经济,在县城和重点集镇规划区域,合理设定无固定经营场所摊贩管理模式,开辟自由市场、摊点群、夜市等经营网点,引导人民群众灵活就业。构建完善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加强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构建统一的“互联网+人社大数据平台”,持续推进和完善全县劳动力建档立卡,做好基础信息采集工作,为劳动者培训、求职、就业提供便利。加大对小
9、微企业和创业人员的资金扶持力度,增加创业担保基金财政支持,支持和引导企业创造就业岗位。设立专业性或综合性的地区创业中心,为创业者尤其是大学生和失业人员等群体,免费提供创业项目、创业指导和多层次的创业培训,促进再就业。深入实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将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农民工纳入一次性创业补贴范围。第三节高质量建设教育体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全力以赴推进交城教育事业高质量高品位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向纵深迈进。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融入思想道德教育,
10、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深入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行”教育活动,教育学生志存高远、修好品德、学会感恩,自觉“听党话、跟党走”。坚持以智增智、以体强体、以美化美、以劳育劳,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开齐开足体育课程,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教育和劳动实践,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落地见效、开花结果。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推进学前教育区域内一体化发展,构建以公益性、普惠性为主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政府主导,完善小区配套幼儿园
11、建设,建立健全学前教育联席会议、考核奖惩、督导评估等一系列管理机制,统筹管理和扶持城乡各类学前教育机构,规范办学行为,提升各级各类幼儿园的办园水平。2025年,学前三年幼儿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9.5%o实施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工程,不断加强农村幼儿园和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每个乡镇至少建成1所中心示范幼儿园。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一步优化调整中小学布局,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进基础教育特色学校建设,推动基础教育特色化、多样化发展,提升办学质量,打造办学品牌。进一步补齐义务教育短板,巩固义务教育成果,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推进办学条件标准化,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建城
12、西幼儿园、惠民小学、新建小学迁建、新建小学分校、城西初中,全面完成城区学校提质改造。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坚持就近就便服从就优原则,鼓励中学向县城集聚、小学向乡镇以上集中”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推进办学条件标准化,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结合我县学校布局实际情况,尽快建成一所高标准、高规格的城区寄宿制示范小学。持续优化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对目前即将成为“空壳”或只有极少数学生就学的学校、教学点,在妥善安置在校学生就学后实施撤并,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到2025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加快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
13、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实施普通高中提升计划,加强高中学校标准化建设,提档升级,配套完善设备设施,教学质量逐年提高。持续推进交城中学市重点高中建设,打造交城二中为市级特色普通高中。加快推进普通高中学校学科教室建设,深入实施普通高中“一校一品”特色工程,积极搭建多方位、多层次发展平台,形成多元化育人模式。力争到2025年,高考一本、二本达线率处于全市前列。积极引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推进与山大附中、太原五中等省级重点学校建立集团化办学模式,采取分校或通过互联网跨区域授课等形式,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我县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教育领域竞争力,带动我县教育协同集群化发展。提升职业与成人教育。伴
14、随交城县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建设项目的开展为我县乃至市、省培养更多高层次技能型人才。扎实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创新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改善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和实训条件。实施产教融合与校企一体合作办学工程,适应我县产业升级需求,加快实训基地实验室建设,到2025年,基本形成适应交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高职教育相互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布局结构更加合理、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全面推进学习型交城建设,办好继续教育、网络教育,构建覆盖城乡、机制完善的社区教育办学体系。加强社区教育基地建设,创建社
15、区居民学校,因地制宜开展各类教育培训活动,满足各类居民学习提高和修身益智需求。搭建终身学习平台,有效聚集和融合各类优质教育资源,为所有学习者提供随时随地,更加便利的学习环境。大力开展岗位培训、社区教育、农村成人教育和老年教育等非学历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落实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在教师资格准入、招聘考核、职称评聘、推优评先、表彰奖励等一切环节,严格实行师德“一票否决”;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健全师德表彰奖励制度和教师违反师德行为的惩处机制,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教育,把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法治、心理健康等教育融入培养、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提
16、升教师能力素质。加大教师培训经费投入,改进教师培养机制、模式、课程,采取集中培训、远程培训、校本培训和分散研修相结合的方式,以“国培”“省培”“市培”“县培”“校本”五级培训为抓手,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探索建立教师教育质量监测评估制度。建立中小学教师校长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整合教师发展中心和中小学校优质资源加强教师培训机构能力建设。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发挥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启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完善教师校长培训体系,提高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工作水平,培养造就教学名师。到2025年,扩充县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按照人才支持计划,大力开展县际和乡村教师交流。完善城镇教师到乡村支教交流制度。探索建立新聘教师农村学校任教服务期制度,将中小学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经历作为申报高级教师职称和特级教师的必要条件。加强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建立健全学前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和教研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