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具体方案.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723887 上传时间:2024-04-2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9.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研究具体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课题研究具体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课题研究具体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课题研究具体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课题研究具体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题研究具体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研究具体方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一、课题研究具体方案本课题于2019年5月在举办项目推进会基础上形成了初步设计,后续相继完成了课题组筹建、相关文献研究等前期工作。2019年12月被批准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三期课题立项课题。(一)背景与价值1 .背景(1)学校法治教育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工程法律是治国之重器。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党的十五大,首次明确提出我国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了战略部署,开启了我国法治建设新时代;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提出了“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工作要求,明确了全面推进

2、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要“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处于人生“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是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工程,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客观要求。学校法治教育,能把法律的约束力量、底线意识与道德教育的感化力量紧密结合,使青少年理解法治的道德底蕴,牢固树立规则意识、诚信观念、契约精神,崇尚公序良俗,实现法治的育人功能。学校法治教育也是法治一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

3、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联合制定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是学校法治教育的指导性纲领,它指出了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了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工作要求、目标内容、保障措施,还特别指明了具体实施途径,要求要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拓宽教育途径,创新教育方法,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2)学校法治教育实施现状总体还不尽如人意“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对加强和改善青少年法治教育提出了现实而迫切的要求。但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数据持续攀升,并呈现低龄化、团伙化、恶性化的发展趋势;校园欺凌事件也屡有发生。这给我国青少

4、年法治教育敲响了警钟。上述现象与问题的产生,固然有社会环境与家庭教育的因素,但学校法治教育的不到位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反思目前学校法治教育现状,还存在着如下共性问题:从教育理念来看,学校对法治教育的理解尚不到位,不同年级要达成的目标尚不够明确,缺乏整体设计与建构,且存在只重知识传授,而忽视其价值挖掘的现象,不利于学生法治精神、法治信仰的确立。从教学路径来看,法治教育往往仅局限于德法学科教学,不仅知识片面、单调,而且难以和学生生活相结合,无法有效激发学生法治意识。从教学方式来看,大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大量知识灌输说教形式,不仅造成学生巨大学习压力,而且扼杀了学习积极性,不利于法治思维的养成。从教

5、学评价来看,大多学校法治教育的评价体系不健全,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从师资及教学资源来看,大部分道德与法治教师自身法律专业知识储备不足,案例、现象的法理分析常有偏差;学校、社会、家庭多元参与的青少年法治教育网络还没有形成,社会合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开发、完善;法治教育活动场地、实践基地尚不能保障。上述问题,制约了学校法治教育的全面、深入推进。因此,学校必须置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高度,以大纲精神为指针,以培育具有法治意识、法治思维、法治精神、法治行为、法治信仰的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建设者为使命,创新法治教育活动形式,整合法治教育社会资源,拓展法治教育实施途径。2 .概念界定农村:也叫乡村,是指

6、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农业人口居住的地区,是同城市相对应的区域。与城镇相比,农村一般人口相对稀少,往往以家族聚居且呈散落居住,在工、商、金融、文教、卫生事业方面发展水平较低。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进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经济和文化事业有了明显改善,但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其中就包括农村教育基础依然薄弱,农村公共文化资源依然短缺,农民科学、文明、法治观念相对薄弱等问题。再者,由于苏南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外来务工人员逐渐增加,农村初中外来工子弟比例逐年上升,为适应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在农村的推进,农村及农村初中法治教育亟待加强。初中:是初级中学的简称,一般是

7、指九年义务教育中的中学阶段,是向高级中学过渡的一个阶段。初中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的重要阶段。初中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是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奠基阶段,是公民素养的初步养成阶段,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法治教育:法治,指的是据法治理,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表达的是法律运行的状态、方式、程序和过程,包括法律的至上权威,法律的公正性、普遍性、公开性等基本要求,以及法律制约公共权力与保障人权等基本原则。法治教育强调法律至上,以法文化与法律精神的传授为内容,以实现广大民众知法、守法、用法、信法的教育目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把法

8、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教育课程”,2016年6月,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颁布,明确把法治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全面提高青少年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法治教育要与德育课程紧密结合。初中法治教育是对初中生进行基本的法律知识、法律技能、法治思维、法治精神的宣传和教育,以培养学生树立法治观念,形成法治意识,养成自觉守法、遇事寻法、解决问题用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初中法治教育要遵循学生身心特点与发展规律,充分发挥校园、课堂育人主阵地、主渠道作用,整合法治教育的社会资源,拓展法治教育的实施路径,形成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学习与活动、网上与网下相结合的立体式教育体系。模块化

9、课程:最早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英国开放大学相关课程研究,大约在十余年后传入国内,至今在我国教育领域推广已二十余年。所谓模块化课程,是指打破原有的以知识为中心的学科型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和技能为主线,充分考虑课程编制和课程实施的要求,将涉及到的课程内容按照受教育者能力要求编写成不同的单元模块课程,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充分结合,以最短的时间和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实现实用能力和必备素质培养目标的课程。其优点主要表现为:课程针对性强、课程内容精简合理、教学过程灵活性强、强化实践教学。根据法治教育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本课题组拟在道德与法治国本课程实施的基础上,构建法学读本校本课程、法治社团活动

10、课程、法律服务拓展课程等系列化模块课程,以实现法治教育知、意、行、用的逻辑统整,不断提升学校法治教育为“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社会服务效应。.院校共建:共建,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机构或组织围绕某一工作目标或项目共同建设,体现共同参与,发挥各自优势和潜能,形成新的合作优势,达成更大工作绩效。院,指的是区人民检察院、常州大学史良法学院;校,指的是洛阳初中及区域部分初中校。围绕着法治教育模块化课程研究,常州大学史良法学院主要提供项目研究全程的法律专业支持和科研理论指导,区人民检察院主要提供详实案例资源及学生法治教育校外体验现场,洛阳初中等学校主要负责德法课程实施、法学读本校本课程

11、开发、实施、法治社团组建、活动、法律服务组织等实践落实工作。在项目研究中,三方将建立长效共建机制,创新合作模式,形成教育合力,并尽可能在研究周期内建成区域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以扩大项目研究的社会效应。除院校共建外,本课题还采取了武进区教师发展中心与基层学校联合开展课题研究的方式。3 .价值(1)有利于增强法治教育的实效有利于提升全体学生法治素养。现代学校法治教育是培育青少年学生知法、守法,用法、护法的基础,是防控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最有效途径。无论从“英才教育”意义上,还是从“普及教育”意义上,唯有学校法治教育才能持久而有效地担当起培养“法治公民”与“法治英才”这一历史使命。本课题研究,通过符合

12、学生身心特点的法治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够不仅使学生了解法律知识、习得法律技能,更能培育法律思维与法律意识以及尊崇法律精神,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法治素养。有利于促进教师法治教育素养。通过研究与实践,参与老师的法学素养、法治教育能力、法律意识与情怀将得到进一步提升。通过区域研讨活动及社会服务活动,也有利于本区域德法教师法治教育专业素养的提升,有助于区域社会公民法治素养的发展。有利于优化学校法治课程建设。校园法治教育模块化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属于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的重要内容,无论是法学读本校本课程,还是法治社团活动课程,抑或是法律服务拓展课程的开发、实施,都有利于学校课程理念的优化,有利于克服传统的校

13、园法治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中“重显性轻隐性、重理论轻实践、重教育轻服务”的不足,从而提高学校的课程建设水平,也有利于培育校园法治文化,有利于提升学校办学品位。(2)有利于展拓法治教育新模式本课题采取院校共建模式,有助于拓宽初中法治教育研究新视野、开创初中法治教育新模式、开辟初中法治教育新渠道,从而增强法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切实提高法治教育质量,也为新时代初中法治教育课程改革纵深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范式。(3)有利于助推依法治国的进程每个人作为一个独立个体,是构成社会、国家的基本单位。提升个体法治素养,也是助力法治国家的建设。初中生是国家未来的主人和希望,也是将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4、生力军,通过法治教育模块化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在培育学生良好法治素养的同时也能影响到家庭成员及社会公民的法治素养提升,并为全民普法教育提供有益借鉴,这既是现代学校对建设法治国家和维护社会稳定应尽的法律贲任,也有利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推进。(-)目标与内容研究目标:基于研究背景分析与价值定位,本课题力求通过研究和实践达成如下目标:1 .深化法治教育的内涵、价值、现状的理性认识,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高度历史责任感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高度的坚定政治性,强化学校法治教育的“铸魂育人”意识。2 .质化法治教育课程建设,创新思维,打造法治教育精品模块化课程,加强相关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研

15、究,探索培养初中生树立法治观念,养成守法、用法、护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初步形成法治精神和法治信仰的策略及其优化;不断提升学校法治教育教学水平。3 .探索院校共建机制,挖掘共建合力,优化共建路径,有效提升学校法治教育的实效;尽可能谋求政府和社会支持,建设区域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拓展本研究的社会效应。研究内容:根据上述理性认识和研究目标,本课题主要研究以下内容:1 .初中生法治素养现状及初中法治教育研究动态的文献研究2 .区域初中校学生法治素养及学校法治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3 .院校共建法治教育模块化课程的行动研究法学读本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研究法治社团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研究法律服务拓展课

16、程的开发与实施的研究法治教育院校共建机制、合作路径的理论与行动研究4 .法治教育在学科课程实施中的渗透及家校合作机制建设的行动研究(三)思路与方法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本课题研究以“提升学生法治素养,优化法治教育路径,提高法治教育实效”为目标,立足院校共建,以模块化课程开发与实施为抓手,突出整体策划、调查研究与理论指导相结合、学术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学习研究与总结提炼相结合,有序、扎实开展系列化研究活动:文献研究明方向一一调查研究理问题一一行动研究实过程一一评价研究成理性。整个研究过程,力求分工合作,各司其贲,活动多元,及时梳理,加强交流,适时推介。1 .英构研究网络。精选具有较强科研热情和能力的中青年老师组成核心研究组,开展理论学习研究,编制课题实施方案。同时建立课题网页、研究群、微信群,全程分享研究过程和成果。2 .加强研究策划。课题主持人负责宏观实施方案的研制,各成员结合自我及学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