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史专题》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冷战史专题》笔记.docx(3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冷战史专题笔记第一章冷战在欧洲的起源(19451954)斯大林与欧洲冷战格局的形成二战与战后格局的构想 1943年五月,斯大林解散共产国际,可以据此看出他已经有放弃世界革命的念头 随着二战的进行,苏联与欧洲诸国形成同盟,他们开始思考如何建立一种机制,以避免战争再次摧毁人类 在开罗会议,雅尔塔会议等中,双方提出战后设想,苏联要求苏联周围都应该是对苏联友好的国家,而西方国家则要求苏联的势力范围内不可实行共产党一党专政,需要进行多党选举美苏双方的观念冲突与冷战格局的形成过去美国传统观念认为,冷战的形成是因为苏联的扩张,以及西方的反击1945年美国的凯南曾经有一份著名的长电,认为苏联由于共产主义特性及
2、俄罗斯的内陆国家传统,因此势必扩张苏联进行扩张的三大标志性事件。但是沈志华更多的认为这出于斯大林的机会主义心理 1946年伊朗危机苏联不按约定撤兵,需要租用伊朗北方油田 1947年土耳其危机 1947年希腊危机斯大林解散共产国际意在淡化世界革命,但是由于执政合法性问题又不能明说,更不可能放弃共产主义1946年2月,斯大林在选民会议上的讲话,激起了西方的强烈反响,更加激化了相互的不信任感地缘政治的冲突波兰问题:英国认为波兰流亡政府应当被送回执政,而苏联表示波兰一定要在苏联控制之下德国问题:作为战争策源国,如何处理德国,西方和苏联在很多问题上无法取得统一 1946年冬到1947年春,欧洲发生了饥荒
3、,在丘吉尔的理论中,这是革命的前兆 1947年3月12日,美国在援助希腊的国情咨文中提出杜鲁门主义,主要就是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美国主导的外交思想 马歇尔计划提出后,苏联也尝试考虑从美国获取援助,但是最终一事无成,这件事情给了斯大林强烈的打击,直接促成了9月共产党情报局的建立1947年10月,冷战格局基本已经造成,即两大政治阵营由于意识形态关系产生对立,而又没有引发战争美国遏制战略的缘起美国遏制战略的缘起美国的遏制战略需要上溯到二战末期,彼时罗斯福逝世,继任的杜鲁门放弃了罗斯福打算与苏联合作的政策二战后欧洲格局的改变和苏联强大的军事地位,直接对美国的世界地位造成了威胁,这也是冷战产生的直接动因遏
4、制之父乔治凯南 乔治凯南是冷战遏制战略的重要提出人,也被称为遏制之父 1946年2月,美国国务院要求乔治凯南做一份简报,分析苏联为什么不参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乔治凯南认为一封简报不足以说明问题 2月22日,凯南拟了一份长达八千字的电报,发给国务院,详细的阐述了苏联的内部与外交政策。这封电报后来就被称为乔治凯南的长电报或8000字电报 在电报中,凯南全面论述了苏联的理论方式及行为方式等,并给出了美国应当采取的措施,主张美国应该以武力为后盾,采取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方式遏制苏联 凯南后来将文章发表在1947年7月号的美国外交季刊上,题名为苏联行为的根源逻辑,由于署名x,所以被称为x文章马歇尔计划与6
5、8号文件 凯南发表x文章之后不久。就爆发了希腊和土耳其危机,这时候英国认为自己已经无法应对希腊和土耳其的问题,希望美国能够有所举动 1947年春天,希腊共产党已经控制了希腊大部分领土,于是在同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上提出要向希腊提供4亿美元援助的国情咨文,并且向希腊派出相关顾问 1947年5月22日,杜鲁门正式签署援助希腊与土耳其的法案 1947年6月,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了关于需要援助欧洲I,使欧洲得到复兴的演讲 1948年到1952年,美国总共援助欧洲超过130亿美元,对欧洲进行大量输血 1947年9月24日,杜鲁门的一个助手克拉克克利福德发表了长达五十页的美国与苏联关系报告,提出了全面对苏
6、联进行遏制的内容、目标 1949年8月,苏联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10月,中国共产党正式建国,这些对美国都产生了巨大的震惊,并且开始认为需要重新评估美苏之间的力量对比 随后美国发表安全局68号文件,宣称要吸纳一切与美国共同的力量,共同阻止以苏联为核心的共产主义势力的扩张 nsc68文件是美国遏制战略的基础和集大成者,是指导美国冷战时期全球战略的基本依据美日同盟的形成美国亚洲战略的调整 在罗斯福早先设想的全球战略,本来是打压日本,扶植中国作为亚洲秩序中心 随着美苏对抗的日益加居U,美苏冷战格局的逐步形成以及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统治的崩溃,美国政府开始逐步调整其亚太政策 冷战的爆发使得日本迅速摆脱了战败
7、国的不利地位美国对日政策的调整 1948年3月,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室主任乔治凯南走访日本后,于3月25日向美国国务卿马歇尔递交了一份题为美国对日政策的劝告书的报告 1948年10月、1949年5月,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分别通过了NSC13/2号文件和NSC13/3号文件,标志着美国对日经济复兴政策的确立和美国东亚战略的重大转变,日本成为了美国东亚遏制战略的基石美日同盟的形成 1951年3月初,杜勒斯起草制定了临时备忘录,成为美国此后对日媾和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美国向远东委员会成员国提出了包括无赔偿条款的合约七原则”,加紧媾和筹备活动 1951年9月4日,旧金山对日媾和会议在美国召开,即片面的旧金山
8、对日和约。 在合约中的外国武装部队依照或由于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盟国与日本业已缔结或将缔结之双边或多边协定,而在日本领土上驻扎或留驻规定,为日美同盟提供了先决条件 1952年2月28日,日利口美国根据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的规定,在东京签订了日美行政协定,确定了美国在日本驻军的合法性,并且放弃了治外法权 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和日美行政协定同时生效。这两份文件的签订不仅确立了美军驻日的合法性,同时也标志着日美同盟已经形成同盟形成后对日本的影响 1951年9月,日美在旧金山签订的日美安全保障条约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损害了日本的国家主权,是日美之间的不平等条约,为了求得美国的军事保护,向美国作出的重大让步 1
9、957年的哲拉德事件,在冲绳美军基地附近开枪射杀了一名拾捡弹壳的日本农夫,从而引发了轩然大波,日本政府以此为契机,提出修改日美安保条约 1960年1月19日,日本首相岸信介和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华盛顿签订日美共同合作和安全条约,简称新安保条约。删除了部分对日本的不平等内容,例如美军不可参与镇压日本国内的叛乱,日本必须征得美国同意才可以出租地盘给第三国作为军事基地等 日本历届首相认为,日美同盟与合作是日本外交的基石70年代后的美日关系波动 1969年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后,急需获得与其经济地位所匹配的政治地位,因此70年代后,日本历届政府均试图打破日美之间的不平等关系 田中内阁修改了战后历
10、届政府对美国的一边倒关系,使日本同美国的关系由依赖、从属逐渐走向平等的伙伴关系” 1979年,日本首相大平正芳访美时,首次使用了同盟一词;1981年铃木善幸首相访美,第一次明确了日美两国的同盟关系 1983年,中曾根康弘访美时,更进一步表示,要将日本建成美国“不沉的航空母舰,以防止苏联逆火式轰炸楣口军舰、军舰的威胁联合国与冷战起源联合国的来源与作用联合国是战时反法西斯同盟各国缔造的战后世界新秩序的核心架构,是用以维系大国合作从而维护持久和平的重要机制在联合国创立初期,安理会实施宪章第43条的努力,也就是创建联合国军队的进程,比较集中地反映出联合国与冷战起源之间的互动联合国军队构想的缘起作为国际
11、联盟的继承者,新创立的国际组织迫切需要构建强有力的集体安全机制,以便在武力之外手段不足以制止威胁或破坏和平以及侵略行径的时候,能够迅速实施必要的陆海空军队行动,以恢复和维护国际和平和安全,而组建一支强有力的联合国军队就成了当务之急中国对创建联合国军队的态度由于长期受日本侵略,中国对于维持国际秩序刻骨铭心国民政府拟定的文件提出:国际安全和平组织应具有执行军事制裁之充分力量,为适此种目的,此种组织应于此次战争结束后舒旭,逐渐成立强有力至国际空军,并于此期间内逐渐废止各国空军安理会创建联合国军队的进程 如何贯彻落实宪章条文的规定,着手筹备国际武装力量的创立,成为联合国创立之初重要而紧迫的工作之一 联
12、合国宪章第43条的要旨:各会员国叙依照安理会预期分别签署的特别协定,向安理会提供军队供其调遣,并提供协助及便利包括过境权,以便对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有所贡献 关于联合国会员国供安全理事会备用军队之组织一般原则报告书为创建军队的核心文件 各方争议焦点集中在两个方面 联合国会员国应依照何种原则提供军队供安理会支配 拟议中的联合国军队总兵力及各兵种兵力各自应占多少份额 中美英法四国在第二个问题上均主张采取“总量相若原则,苏联则坚持总兵力及编成完全平等原则,安理会讨论陷入僵局宪章43条进程陷入停滞的原因 创建一只有力和高效的联合国军队,这一使命在内容及性质上的艰巨和复杂,使得有关各方都不愿匆忙表明态度
13、各大国之所以对宪章有关条文的解读方式存在差异,源自于他们对拟议中的联合国军队抱有不同的期待 联合国赖以维系的反法西斯同盟在战后初期迅速走向解体,美、英同苏联之间的政策及利益冲突愈演愈烈,正在襁褓中的尚不健全的联合国肌体中,已经渗透进东西方对抗的毒素宪章43条未能落实的政治后果 安理会实施宪章43条的努力多次遭遇险滩并陷入长期停滞,总的来看是美苏冷战在冷战框架下的寸抗 联合国缔造者们关于创设一支联合国军队以便能够制止侵略恢复和平的设想终成泡影,严重削弱了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的实际效果 这一局面也助长了美英等国在一些国际或地区冲突事态下动辄采取单方面武力干涉行动的倾向历史的经验启示军事参谋团关于联合
14、国会员国供安全理事会备用军队之组织一般原则报告书文件的出台是安理会各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堪称联合国构想具备里程碑的重大事件冷战与英帝国的解体战后的美苏争霸与英帝国的帝国困境 英国经济困难(一举从最大债权国变为最大债务国),无力维持其在殖民地的统治 美苏同时挑战英国的帝国地位(美国提人权,苏联则提反殖民主义) 英帝国内部离心力加大英帝国的逐渐瓦解英国设想的三环外交三环为英联邦、英美外交关系和联合的欧洲英国处于三环之中发挥作用,仍然可以保持其大国地位英国决定基于英联邦战略进行揄退 女王授予独立的殖民地自治领地位,这样虽然殖民地纷纷退出,但是英联邦却逐渐扩大,英国地位保持不变 让印度在英联邦范围内独立 印度国大党坚决要求完全独立,不接受自治领地位 英国经过多次的讨论,制定如下战略英国体面撤退,不给外人造成衰弱的印象退出印度不能导致英帝国解体印度是英联邦战略能否成功的关键 直接牵涉英帝国是否解体 英联邦防御的关键环节 对其他殖民地的表率作用 印巴分治与英帝国解体 以印度土邦未来地位与国大党博弈: 由于当时印度次大陆存在560多个土邦,而国大党无权干涉土邦地位,因此如果国大党完全独立,占面积五分之二的土邦就可能独立出去,造成整个印度的四分五裂 印巴分治方案印度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分别接受自治领地位,成立印度和巴基斯坦不明确土邦归属问题,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