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传感网络技术》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线传感网络技术》课程标准.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无线传感网络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1 .课程性质无线传感网络技术是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针对物联网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传感网应用开发等关键岗位,经过对企业卤位典型工作任务的调研和分析后,归纳总结出来的为适应物联网系统管理、物联网系统故障分析、物联网系统故障维护、物联网系统运行过程测试、模拟量、数字量、开关量传感数据采集、Zigbee通信等能力要求而设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2 .课程任务无线传感网络技术课程通过对BasicRF无线通信应用、Z-Stack协议栈应用与组网、基于ZStack协议栈的传感器数据采集与解析等实际项目学习,增强学生对BasicRF无线通信、Z-Stack协议栈的认知,让他们
2、熟练掌握BasicRF无线通信机制、Z-Stack协议栈运行原理,熟悉基于BasicRF的无线通信应用开发、基于Z-Stack协议栈的应用开发,从而满足企业对相应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3 .课程要求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物联网系统运行环境搭建、物联网系统故障进行定位分析、物联网系统故障排除、BasicRF应用开发、Z-Stack协议栈应用开发等方面的岗位职业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为毕业设计与答辩等后续课程学习及对口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教学目标4 .知识目标(1)了解CC2530点对点通信的应用场景;(2)熟悉CC2530点对点通信机制;(3)熟悉CC2530点对
3、点通信实现的各结构体、变量的作用;(4)熟悉CC2530点对点通信实现的各函数作用;(5) 了解无线传感网络相关概念;(6)熟悉Z-Stack协议栈分层结构;(7)熟悉Z-Stack协议栈工作流程和机制;(8)掌握基于Z-Stack协议栈的应用开发方法;(9)熟悉温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可燃气体传感器等典型传感器。5 .能力目标(1)会识别和应用种传感器;(2)会分析各种传感器电路和开发板电路;(3)会运行、调试、维护CC2530点对点通信功能软件;(4)会运行、调试、维护基于Z-Stack协议的功能软件(5)能进行CC2530点对点通信应用开发;(6)能基于Z-Stack协议进行应用开发。
4、6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表现、与人沟通能力;(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5)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6)培养学生诚实、守信、严谨的性格;(7)培养学生自主、开放的学习能力。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1 .与前续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中的应用开发采用的C语言,前续课程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使学生具备了结构化程序设计的能力,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本课程也需要学生有一定电路识别、分析能力,需要学生学习前续课程电工基础和电子技术;单片机技术应用课程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了直接基础。2 .与后继课程的关系为
5、学生后续课程毕业设计与答辩提供了无线传感网络应用开发方面的基本技能。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表1课程项目结构与学时分配表序号课题主要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时备注1认识无线传感网络1 .无线传感网络概述2 .搭建无线传感网络开发环境3 .基于点对点通信效果体验4 .基于Z-Stack协议应用效果体验1 .了解无线传感网络基本概念2 .了解无线传感网络的组成3 .会搭建无线传感网络开发环境8理实一体2BasicRF无线通信应用1 .点对点控制1口灯.2 .点对点按键控制LED灯3 .基于串口和点对点的应用实现4 .基于BasicRF数据采集1 .了解BasicRF无线通信的原理2 .掌握BasicRF无
6、线通信程序开发流程3 .掌握各种通信接口的使用4 .掌握BasicRF通信采集传感器数据16理实一体3ZStack协议栈应用与组网1 .基于ZStack协议栈的无线组网2 .基于ZStack协议栈LED效果控制3 .基于ZStack协议栈的按键应用4 .基于ZStack协议栈的串口应用1 .了解Z-Stack协议栈的原理与结构2 .掌握基于Z-Stack协议栈工程的创建与设计3 .掌握ZStack协议栈的通信流程16理实一体4基于zStack协议栈的传感器数据采集与解析1 .基于ZStack协议栈的温湿度传感器应用2 .基于ZStack协议栈的光照传感器应用3 .基于ZStack协议栈的人体红
7、外传感器应用4 .基于ZStack协议栈的可燃气体传感器应用5 .基于ZStack协议栈的各种传感器综合应用1 .会采集与解析温湿度数据2 .会采集与解析光照数据3 .会采集与解析人体感应数据4 .会采集与解析可燃气体数据5 .会实现各种传感器的综合应用16理实一体5机动4合计60五、教材的选用教材选取的原则按照规定选用与课程标准相配套的规划优质教材,禁止不合格的教材进入课堂。建立了由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和教研人员等参与的教材选用机构,完善教材选用制度,经过规范程序择优选用教材。3 .推荐教材(1)杨琳芳等,无线传感网络技术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2)谢金龙等,物联网无线传感
8、器网络技术与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六、教师要求1.专兼任教师。专任教师具有高校教师资格和本专业职业资格或技能等级证书;有理想信念、有良好职业道德、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具有物联网工程等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扎实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相关理论和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信息化资源应用和开发能力。兼任教师主要从相关企业聘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具有扎实的物联网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具有中级及以上相关专业技术职称,能承担本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指导等教学任务。七、学习场地及设施(设备)要求多媒体教室、实训教室、白板、黑板、相关工具、相关量具等。八、课程资源的
9、开发与利用(1)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课程标准、实训指导书、授课计划、电子教案、教学资源库等教学文件,及多媒体教学课件、习题、案例库、试题库、网络方案、布线标准、工具软件、在线开放课程等资源。(2)建立互动交流网络平台。九、考核标准与方式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不但要重视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培养,还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以利于今后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加强理论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考核评定。本课程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既有理论知识考核,又有学生学习态度、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考核,具体评价方法和内容见表20表
10、2无线传感网络技术课程评价方法和内容考核类型考核方式考核内容理论知识(50%)过程性考核(10%)课堂提问、课堂纪律、平时作业、单元测试等终结性考核(40%)期末闭卷理论考试,评价知识目标达成程度。重点考核BasicRF工作原理、BasicRF相关函数和结构体、Z-Stack工作机制、Z-Stack相关函数与结构体等职业技能(40%)过程性考核(10%)实训表现、实际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终结性考核(30%)期末技能考试,评价技能目标达成程度。重点考核BasicRF无线通信应用开发、ZStack协议栈相关应用开发职业素养(10%)过程性考核到课考勤,学习及工作态度、6s管理表现、质量观念、安全意识、合作精神、敬业精神、团队意识等纳入职业技能考核,在教学过程中记录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