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文学批评.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738160 上传时间:2024-04-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六章文学批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十六章文学批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十六章文学批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十六章文学批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十六章文学批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十六章文学批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六章文学批评.docx(1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第十六章文学批评一.本章要点二.本章精讲1 .文学批评作为文学理论的重要内容和文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批评主体按照一定的理论思想和批评标准,对批评对象进行分析、鉴别、阐释、判断的理性活动,表达批评主体的立场观点和价值取向。常见的批评模式有:伦理批评、社会历史批评、审美批评、心理批评、语言批评等。2 .文学批评作为意识形态评价:文学批评是以文学作品为中心而兼及一切文学作品和各种文学现象的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这已经充分表明了它作为意识形态评价的普遍社会属性。这种社会属性从根本上来说体现在二个方面:第一,从对象上来看,作为主要对象的文学作品,不论是诗歌还是散文、小说、戏剧,都是精神创造的产物,都

2、是一种意识形态话语。第二.从文学批评的效能来看,文学批评也表现为一种意识形态评价。这种效能的意识形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文学批评是一种与一定社会意识形态深刻联系的批评话语。其次,文学批评通过对文学思潮、文学运动的评估,对文学批评自身的检讨,以及对其他文学现象的衡定,也表现出它作为意识形态评价的效能。最后,文学批评作为意识形态评价的效用,还表现在它通过这种评价所确定的价值取向影响和造就文学新人,扶持有利于确立一定意识形态领导地位的创作和批评队伍,特别要使批评者成为具有一定权威的人,以尽可能发挥其在意识形态评价上的作用。3 .文学批评作为意识形态评价不能不具有鲜明的倾向性。4 .马克思主义

3、文学批评提出的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是文学批评中具有宏观视野的一种原则和方法论。它们曾被恩格斯称为文学批评的最高标准。5 .思想标准的三个基本点是:是否具有高度的真实性;是否具有进步的倾向性;是否具有积极健康的情感性。6 .意蕴标准的两个基本着眼点:一是要看其是否深刻,二是要看其是否丰富。7 .伦理道德批评:按照批评标准的审美、思想二分法,道德批评属于思想批评的范畴,思想批评分为政治思想批评、伦理思想批评、社会思想批评、哲学思想批评、宗教思想批评等若干方面,其中政治思想批评是最重要的方面,但是伦理思想批评也占极为重要的地位。道德批评也即伦理思想批评,它是对文学作品渗透出来的伦理立场的研究和批判

4、,看它体现了进步的伦理意识还是落后的伦理意识,这个伦理意识是有利于人类的自由解放还是阻碍了人类的自由解放。8 .社会历史批评:社会历史批评的理论特征主要体现是强调文学对社会生活的依赖关系,认为文学不是凭空创造的,而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这种观点从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到丹纳的“三因素”说,社会历史批评一直强调文学的盛衰和发展的根源存在予社会历史之中,是社会诸要素推动或者妨害了文学的发展。同时文学和生活的关系也是相互的,文学来源于生活,同时也可以对生活施加影响,可以介入生活,并在特定时期担负起启蒙和匡正时弊的任务。社会历史批评有其自身的评价尺度,它们是:真实性、倾向性和社会效果。由于社会历史

5、批评坚持文学是生活的反映,努力在“作品”和“现实”之间寻找对应关系,因此文学是否真实的反映了社会生活就成了社会历史批评评判作品的首要尺度。所谓真实性是指文学作品所展示的社会生活画面,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它是作家的真实感情、读者的真实感受与艺术形象的真实的统一。在社会历史批评看来,文学的真实性与倾向性是联系在一起的,文学从来不是一种无倾向、纯客观的文本,必须有作家主体性加入。只有深刻地揭示特定历史时期现实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展示社会生活发展趋势的作品,才具有真实性。因此,文学既然作为对一定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而文学批评作为意识形态评价就不能不具有鲜明的倾向性。文学

6、的社会效果是社会历史批评的又一重要尺度,这与社会历史批评对文学社会功能的强调分不开。文学来源于社会生活,文学也对社会生活发挥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甚至可以创造生活。9 .审美批评:审美批评往往着眼于文学作品的美的构造及其审美价值,着重强调作品的“畅神”“移情”效果和娱乐、愉悦作用,把文学作品看作是在真善基础上又超越了真善因而是“超功利”的一种审美对象。认为美是文学的本质定性之一。审美批评在西方流派众多,很难找到比较共同的术语,而在中国比较有影响的审美批评说是“滋味”、“妙悟”、“空灵”、“神韵”之类。10 .心理学批评:心理批评指运用心理学的观点、理论、方法对文学艺术现象进行研究、评述的一种批评

7、流派。文学艺术现象始终是人类精神活动、心灵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体现了人生和人性的丰富内涵,而这些恰恰又是心理学始终关注的对象。正因为这样,从心理学的意义上探讨文学艺术的奥秘,从来都是一个引入入胜的课题。它们共同的特征是:用现代心理学分析作品人物的心理,竭力探求作品的真实意图,即作者的创作心理、意识和无意识,再转而对作品为什么要用这样的形式技巧与语言符号做出解释。其派别之一的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批评重在挖掘人物的性本能及其与作家的关系。格式塔心理批评侧重文学的整体完型结构的评价。11 .语言学批评:语言学批评是伴随着20世纪西方哲学与美学界发生的一次语言学转向,以语言问题来取代原来的理性问题的批评模

8、式。它的出现与语言学本身的发展和哲学的语言学转向是密不可分的。包括俄国形式主义批评、英美新批评、法国结构主义批评等派别。他们的共同特征是:认为文学作品是一个独立自主体,是一种有组织的符号结构。它强调作品的意图只需从其内部去寻找,语言的语境、语义、能指性、信息作用是构成形象、形成结构的重要因素。它推崇文学文本的独立自主性,强调批评的“客观性”。将文学文本视为一个有着自身结构而与社会、作家以及读者没有关系的存在,坚决反对将现实或者作家作为解释文学作品的起点,强调文学批评应以文本为中心。与此同时,语言学批评注意突出语言的本体论地位。以文本为本,尤其以语言为本成为语言学批评的又一特征。12 .文化批评

9、:文化批评是一种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待文学艺术的批评模式,它也可以称之为文化研究。文化批评的出现是与20世纪出现的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等各种文本批评的“向内转”趋势相对应的强调对作品的研究和作品之外的社会文化联系起来的“向外转”的趋势的表现。其主要代表有德国的法兰克福学派、英国的文化研究等等。文化批评作为一种批评模式,其主要特征有三个方面:其一,注重探讨文学文本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广泛联系。其二是,文化批评立足于一个广阔的空间进行批评活动。其三,文化批评在整体上虽然具有“向外转”的趋势,但是它又不同于传统的社会历史批评将目光局限在具体文学作品作为理论的例证,相反它吸收了语言学批评、审美批

10、评、心理学批评的许多方法,进一步探讨文学文本在具体社会语境下的深层内涵。13 .印象性批评:感想式的鉴赏式的批评。强调批评中主体意识的作用,重视批评家在阅读过程中的自我体验和自我发现。突出批评家的直觉和个人感受,排斥批评中的理性因素,而直觉的介入则使其批评见解获得某种生动性和尖锐性,从而增加了批评的活力。但是也正是因为过分强调印象,夸大批评的主观方面,因而产生了否定文学作品客观性的倾向。而这也是在具体运用中需要注意的方面。14 .英美新批评派批评:英美新批评派是20世纪20至50年代兴起的一个影响较大的批评流派,它得名于美国约兰塞姆所著论文集新批评(1941)。这部文集赞扬托斯艾略特等人的批评

11、见解和以文字分析为主的批评方法,称之为“新批评”,以区别于19世纪以来学院派的传统的批评。他们认为文学在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批评的任务是对作品的文字进行分析,探究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隐秘的关系,称为“字义分析”。象征主义为他们提供了美学理论,字义分析是他们进行评论的具体方法。主张作品中心论,注重形式与文本的研究与批评,倡导“细读法”。15 .“性灵说”:性灵说的核心是强调诗歌创作要直接抒发诗人的心灵,表现真情实感,认为诗歌的本质即是表达感情的,是人的感情的自然流露。袁宏道曾说好诗应当“情真而语直”(陶孝若枕中吃引),“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序小修诗)。袁枚所说的“性灵”,在

12、绝大多数地方,乃是“性情”的同义语。他说:“诗者,人之性情也。”“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随园诗话)。又说“诗难其真也,有性情而后真”(随园诗话),“诗者,心之声也,性情所流露者也”(随园尺牍答何水部)。认为诗是由情所生的,性情的真实自然表露才是诗的本质之所在。16 .曹丕典论论文:曹丕字子桓,曹操次子。建安二十五年(220年)代汉立魏,史称魏文帝。典论-书为曹丕所精心结撰,全书己佚,论文便是佚文中的一篇。典论,按作者原意即是讨论各种文体的法则,但是论文这一篇,既讨论文体,也评论作家;既阐发文气、才性之论,也高扬文学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作用,是中国文学史上现存的第一篇文学理论专论。它从贬

13、低“文人相轻”,推崇“审己度人”人手,借助对建安七子创作风格及个性的分析,提出了“文本同而末异”、“文以气为主”、“文章经国之大业”等重要的理论观点。17 .刘勰文心雕龙:刘勰,字彦和,身处南北朝时期,这是儒释道三教合流的典型时期。其著作文心雕龙体大精深,自成体系,在中国文论史上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以“论”的方式谈论文学理论问题。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是由“文之枢纽”、“论文叙笔”、“割情析采”三大部分构成,并且它还成功的吸收了儒释道文化的思想精华,以自己的理论建树体现出三教合一的文化趋势。三.名词解释1 .文学批评:文学批评作为文学理论的重要内容和文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一定的文学理论、文学观

14、念为指导思想,以现实的文学欣赏为基础,以批评家所面对的当代各种具体的文学现象为主要对象的研究活动。它的目的是对具体的文学现象作出判断、评价,指出其在艺术上思想上的优劣,并指出其原因;发现所研究作家作品的独特之处,确定其在具体的文学进程中的地位;探究正在形成、扩展中的文学思潮并确定其性质,分析其在文学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2 .文学批评的标准:任何文学批评都是有标准的,具体地说,文学批评标准是一定时代,一定阶级的人们据以分析、评价和判断文学作品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尺度和准绳。因而文学批评的标准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所熟悉的马克思的文学批评标准也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3 .文学批评的思想标准

15、和艺术标准:马克思文学批评的标准包括了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思想标准是衡量文学作品思想性正误弱强的尺度,艺术标准是衡量文学作品艺术性高低优劣的准绳。文学作品的思想性是指作品题材、主题或者形象、意蕴所显示出来的社会、政治、道德、哲学、宗教等等意识形态观点及其所产生的思想力量。艺术标准是用来评价作品艺术性的。所谓艺术性是指作家的艺术才情、气质、修养、创作能力等因素在其所创造的作品中所显示出来的艺术魅力及其所达到的艺术水平。4 .文学批评模式:是文学批评的一种由特定理论背景产生的批评视角、读解方式和行文风格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大法”而不是“定法”。大体而言,以20世纪为界,之前出现的传统的批评模式主要有

16、伦理道德批评、社会历史批评和审美批评.20世纪之后的现代批评模式主要有心理学批评、语言学批评和文化批评。5 .伦理道德批评:又称道德批评,它以一定的道德标准和伦理关系为规范,以善恶为基本范畴,着重对文学的道德意义进行阐释与评价,实现作品的伦理价值和道德教化作用。特点有三:第一,它具有历史的长久性。第二,它使用的道德标准具有不同阶级、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多样性。第三,不同的评价结果具有差异性乃至对抗性。道德批评的不足在于往往只强调作品的道德内容,而忽略艺术的灵性与创造性。6 .社会历史批评:又称社会批评,它强调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认为文学为一定社会历史所形成,文学是生活的再现,其价值主要在于社会认识功能与历史意义。其基本原则在于总是将作品与其产生的时代历史及作家的生活经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阐释与评价。社会历史批评源远流长,其理论奠基人是19世纪末的意大利人维柯,后来法国的丹纳提出了神族、环境、时代三元说,更确立了社会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