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诗经两首(伐檀 硕鼠)教学教案.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749819 上传时间:2024-05-0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诗经两首(伐檀 硕鼠)教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3年诗经两首(伐檀 硕鼠)教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23年诗经两首(伐檀 硕鼠)教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3年诗经两首(伐檀 硕鼠)教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诗经两首(伐檀 硕鼠)教学教案.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诗经两首(伐檀硕鼠)一教学教案(创新设计)一、教学内容理解(伐檀)(硕鼠)的诗句含义和表现手法,体会这两首诗所抒写的思想感情,领会(诗经)中民歌的艺术特点和现实主义优秀传统。二、课时安排1 .课时:两课时2 .课型:比拟阅读课三、预习要求反复吟咏(伐檀)与(硕鼠),领会这两首诗的思想感情,品味艺术技巧。预习时还要比照课文注释,疏通词义,并把握其章法特点。四、教学蓝图采纳比拟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运用不同角度的比拟方法以加深对这两首诗的根本内容和各自特色的理解与把握,重在对学生进行古诗鉴赏方法的指导。五、教学过程1讲清比拟阅读的意义这篇课文由(伐檀)和(硕鼠)两首诗歌组合而成,可一篇一篇地教学,也

2、可将两首诗糅合在一起进行比拟阅读。本教学设计采纳的则是后一种教学思路。(伐檀)与(硕鼠)均选自(诗经魏风),属古代民歌系列,两诗都有很高的思想价值,表达了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优秀传统,两首诗又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们俱以赋、比、兴为主要表现手法,在结构上采纳重章叠句的形式,可见两首诗在诗体、言语、表现手法和风格上有显明的共性。也正是如此,采纳比拟阅读的方法,可以分辩它们的同中之异,加深理解,更好地体会和把握这两首诗的“个性。3 .强调作好比拟阅读的前提要作好比拟阅读,首先要十分熟悉所阅读的作品,否则,以其昏昏,难以作好真正的比拟Q因而应先要求同学反复吟咏(伐檀)与(硕鼠),对这两首诗的根本内

3、容、根本特点做到娴熟于心。其次要扩大阅读面,因为比拟除了“横比(即(伐檀)与(硕鼠)作比拟),还有“纵比(如将(诗经)与其他时代的古诗相比),这就需要学生有较宽泛的阅读面和阅读累积,否则就无法完成多层面的比拟阅读。再则,要启发学生掌握多种比拟阅读的方法和手段。4 .指点比拟阅读的方法这是本课教学的主要环节。教读这两首诗,一般可作这样三种比拟:(1)对不同时期的诗歌进行比拟。例如将(伐檀)(硕鼠)与(涉江)作比拟,可以看到(诗经)的国风真实地反映了时代风貌和人民生活,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感受、情绪和心愿,是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起点;而以伟大诗人屈原的诗歌为代表的(楚辞),表现出诗人

4、鲜亮的个性,诗人运用丰富瑰丽的想象,把地上和天国、人间和幻境、现实和理想交错在一起,可谓我国古代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先导。在形式上,(诗经)是以赋、比、兴为主要表现手法,以四言为主的诗体,结构上多采纳重章叠句;而(楚辞)则吸取了南方歌谣的形式,以比喻、夸张、象征为主要表现手法,将四言开展为六言为主的杂言诗体。又例如,将(诗经)与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作比拟,(孔雀东南飞)十清楚显地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揭露了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男女青年幸福生活的罪恶,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刘、焦爱情悲剧的同情;而在形式上较之(诗经)有了很大的开展,它把赋、比、兴手法糅合在一起,开展成为以五言为主的长篇叙事诗

5、。当然,还可以将(诗经)与唐诗作比拟,将(诗经)与宋词作比拟,等等。(2)对同一时期的诗歌进行比拟。例如将(伐檀)与(硕鼠)作比拟,可以看出它们在表现形式上同中有异硕鼠)通篇采纳“比的手法,(伐檀)则采纳“赋和“兴的手法;(硕鼠)是四言诗,排列齐整,感情强烈、直露,(伐檀)句式长短不齐,用“兮字舒缓语气,感情含蓄,语带挖苦。在内容上,这两首诗都深刻地反映了奴隶制社会锋利的阶级对立情况,反映了奴隶们的痛苦生活和思想感情,所不同的是“伐檀则有更多的伐木场景的描写,勾画了伐木者劳动的艰辛。(3)作比拟阅读时既要比“异,又要比“同。上面谈到(伐檀)与(硕鼠)作比拟时比拟多的是比“异,其实,作比拟阅读时

6、也要注意到比“同。仍以(伐檀)和(硕鼠)来说,它们相同之处颇多:首先是两诗都选自(诗经魏风),均属(诗经)中的民歌类作品,文风明快,言语通俗,直接反映了下层民众的思想感情。其次是两诗的题材和主题有接近之处,两诗都揭露了奴隶主阶级的剥削本质,都反映了劳动人民对于奴隶主们不劳而获、巧取豪夺的愤慨,都表现了奴隶们对摆脱剥削的美好心愿。再则两首诗的言语风格和表现形式也颇多相似之处,言语自由生动,幽默诙谐,挖苦性极强,在表现形式上都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以及重章叠句的结构处理。这些相同处有助于我们加深对(诗经)的整体把握。而这,也正是教材编写者之所以将这两首诗组合成一篇课文的目的之O(创意说明)一般对

7、古诗作品的教学侧重于词义疏通、句意解析、诗境的领会,这自然不失为一种教学方法。但本教学设计却不停留于对教材作一般的讲解和诠释,而是将课文中的两首古诗有意识地糅合起来,引导同学进行比拟阅读,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独立解析、鉴赏古诗水平很有援助。学生学习古诗最缺的不是知识,即使有关的知识不够,一般也有能力通过课文注释、提示或查找有关工具书和资料解决相当一局部的问题。他们最缺的是一些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尤其是层次较高的学习方法。这份教学设计旨在通过种种比拟让学生在探究、思考的根底上掌握赏读古诗作品的方法,就很显出教法上有创意。而一般的比拟阅读往往侧重于“辨异,这份教学设计不仅指导学生“辨异,而且注重指导学生“辨同,这对锻炼学生的多角度、多元化的思维方法很有援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