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2022-2023学年劳动教育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2022-2023学年劳动教育实施方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中学2022-2023学年劳动教育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按照国家和省规范要求加强劳动教育的精神,进一步全 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 制定我校“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培养学生劳动的意识,掌 握初步的劳动技术。乐于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和社会实 践,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二、教育目标L在家能帮助父母做些力所及的家务劳动。2 .在校能完成打扫卫生等基本的劳动。3 .通过劳动基地等劳动,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 术及热爱劳动的品质。4 .在校外完成志愿服务。三、途径和方法1 .组织领导学校确定一名班子成员负责劳动技术教育的 管理和负责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学校配备劳动技
2、术教育实践 基地管理员,负责协助劳动与技术任课教师购置、准备 劳动技术课的制作材料。学校置办必要的劳动技术教育工具 和设施。学校要加大经费投入,充实劳动技术教育资源。2 .师资建设组织教师学习相关文件,从培养目标的高度, 更多理解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明确劳动教育的目的、 任务和要求;学习各地劳动教育的先进经验,增强教育工作的 时代感。同时,利用家长会,宣传劳动教育的意义和劳动教 育的重要性,要求家长协助学校开展这方面的教育。3 .课程资源劳动技术课教师要在充分利用和开发学校潜 在的教育资源,引入与学生生活实际、社会生产实际相关的 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新信息和新科技;并充分利用劳技室, 结
3、合校园公共区域卫生值日工作,以更有效的实现劳动技术 教育的目标。4 .教学管理劳动技术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 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的关系,注重 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促进学 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在实践中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 格,关注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动手能力不同学生。注重在活 动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依靠学生固有的经验,充分挖掘学 生的潜能,并注重实施跨学科教学、全面培养学生包括专业 能力、社会能力等综合行为能力。课堂要生动活泼,教学方 法灵活多样。在制作方面由于学生的实践活动一般是按照 “模仿独立劳动技术熟练劳动技术创造劳动 技术”的顺序
4、发展的。且学生的劳动技术基础差,教师的示 范榜样作用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所以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操作 水平,加强示范指导。因为学生的“一技之长”,不是我们的 最终目的,我们的目的是通过实践能力的科学训练培养学生 科学精神和良好的习惯,来适应社会的发展、为将来服务社 会奠定的基础。5 .劳动场所劳动场所是进行劳动教育的物质保证。我们 除在劳技课中认真进行爱劳动教育和手工劳动实践外,还从 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促进劳动场所的开辟与建立。首先,开辟校内的劳动教育基地。我校的室外卫生,部 分教学楼、学校的部分绿化区和功能室都需要打扫,我们把 这项工作作为学生进行劳动锻炼的一项任务,全部由学生承 担。我们将划分
5、给班级包干,负责定期打扫。其次,我们经常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公益性劳动。此外, 积极倡导学生在家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的事情帮着 做,还通过定期的问卷调查,及时了解情况,使劳动教育落 到实处。四、时间安排8月份:暑假“学做小家长”活动。9月份:校内公共区域值日分工。开展“争做校园环保卫 士”活动。开展秋季卫生、绿化美化校园活动。11月份:举行竞赛,激发劳动教育情趣。1、2月份:与社区联系开展公益性劳动。校内公共区域值 日分工。开展“争做校园环保卫士”活动。开展春季卫生、 绿化美化校园活动。3月份:进行家务劳动(自理能力)的情况调查。评选“劳 动之星” 7、8月份:进行“七彩的夏日我来当当家”活
6、 动;组织学生开展公益性劳动。五、安全风险防范1 .打扫卫生安全擦玻璃的同学,一定不要站在窗台上榛 或将身子探出窗外,在进行攀高劳动时,应事先作好安全防 护措施,确保安全,在没有其他安全劳动保护措施的情况下, 一定不要进行攀高劳动,以免发生危险,严禁学生橡高层教 室的玻璃;在榛拭用电器具如电风扇、灯管等时,应先断开 电源,用干布进行榛拭;在户外进行清扫时,要注意周围可 能造成伤害的东西,如钉子、碎玻璃等,以避免划伤或刺伤, 在进行打扫卫生的过程中,尤其是上下楼梯时,不要嬉闹, 以免跌伤、扭伤、压伤或碰伤。2 .劳动技术课安全女同学必须把长发盘进工作帽内,戴 好防护镜,戴好手套以免手指被刺伤或扎伤。3 .实验基地劳动安全劳动前和劳动后应该有秩序地领取 和收齐劳动工具,如铁铲、锄等。一定不要哄抢,以免伤着其 他同学;劳动过程中遵守劳动纪律;认真听老师讲解各种工 具的使用方法,注意各种工具的放置。六、展示评价充分发挥劳动技术教育评价的作用,展示学生的劳动技 术成果,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最好承认、鼓励和鞭策。评价 虽然不能直接产生创新能力,但它会促进创新品质的形成, 从而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通过展评劳动技术成果(作品), 举行竞赛等方式来更多地看到学生的优点并进行鼓励,应使 学生感受劳动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