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计划.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XXXX中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计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 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力倡树“严、真、细、实、快”工作 作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高质量发展主题,落实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精致管理为准绳,激发教育教学改革 活力,以优异成绩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一、以“落地开花”为目标,抓牢教师队伍,锻造过硬 团队,挖掘教育潜力(一)细化读书工程的落实措施1 .教师读书。每位教师精读一本书,做好笔记写好心得,各教研组开 展一次组内读书分享会;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把握课标内 涵,积极推动课堂改革;青年起航班继续阅读怎样培养真 正的人可见的学习,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
2、。2 .学生读书。以语文学科为主,引领各年级学生精读一本名著,师生 同读共享。利用图书阅览室,组织新颖活泼、形式多样的读 书活动,培养读书好习惯,积极巩固“悦读悦心悦未来”的 书香文化特色。(二)具化师能素质的培训途径1 .校本培训重实效。围绕新课标学科核心素养、提升教学执行力设计教师培 训核心课程。积极开展教学法研究培训,鼓励教师积极参加 各级优秀教学法、教学案例评选活动。2 .梯队培训促成长。采取分级分类阶梯式培训模式,对新教师、青年教师、 骨干教师、名师等开展2022版新课标研究、课题研究、作 业设计、信息技术应用、大单元教学、项目式教学、班主任 培训等内容培训。3 .技术培训补短板。依
3、据上级教师培训计划以及关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 力提升工程2.0的相关要求,结合智慧大屏的使用,继续稳 固学习成果,促进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通过聘请 专家、名师辐射、青年展示、学习交流等举措,提升教师的 信息素养能力。二、以“强课提质”为核心,深挖课改内涵,落地“双 减”措施,全面蓄势赋能。围绕“强课提质”这一核心,深度学研新课标,突出学 生主体地位,注重高阶思维训练,探究单元整体教学,实践 跨学科整合课,落地“双减”措施,将知识内容与生活经历、 学习体验密切结合,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师生自觉,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一)致力精致教学管理,运营教学行为螺旋上升 L完善教学制度,厘清管
4、理要点。锚定四项制度:健全教学工作例会制度;制定教学督查 视导制度;完善教学事故责任追究制度;有效落实干部参加 教学活动及听评课制度。对目标,重过程,析问题,盯结果。2 .精准分析学情,注重因材施教。做好三项工作:制定学情会商实施方案;制定学业述评 实施办法;制定“五维联动”教学合力实践要求。实施“一 生一策”、全员导师制及干部班级包干制,形成“五维联动” 的教学合力。3 .变革考试评价,助推提质减负。完成两个尝试:(1)考试管理一一尝试问题分解销号制。利用好市南 区智能教育阅卷平台,通过大数据处理,科学研判教学实况, 调整改进课堂教学,初步实行问题分解销号制。(2)评价变革一一尝试多元化评价
5、机制。积极推进学 生成绩评价改革,从单一评价走向多元评价,建立基于大数 据的教学质量评价与改进机制,尝试过程性评价、总结性评 价、增值性评价,让每位学生都拥有获得感。4 .严密专室管理,提高实验效度。严格专室管理流程,明晰专室管理节点,实施专室安全 周反馈制,做好专室档案整理工作。开齐开好理化生实验课, 为中考做好充分准备。语文学科保障每两周一次的学生阅读 课;其他各专室利用率达到100队(二)构筑“强课提质”平台,加大推进“双减”工作 力度1 .聚焦减负增效,全力推进“强课提质”工程。(I)优化教学设计,打造“五学五动”高效课堂。在 “五学五动”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重点研究教学环节提质增 效的
6、措施。各学科依据新课标制定课堂教学基本要求及教学 质量评价标准,深化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三大课型的教 学模式研究,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形成学科教学特色。(2)优化“打卡小卷”,加强学习效果监测反馈。认 真研究课时“打卡小卷”的质量及反馈方式,并依此布置课 后作业、修正教学方法、进行学业辅导,确保提升常规课堂 质量。(3)优化教学方法,积极研究项目式教学。推进跨学 科、大单元、体验式教学,增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管 理、组织程序以及质量监测的研究与落实力度,提升学习综 合效应。本学期各门课程要安排至少10课时设计跨学科主 题学习活动。(4)优化管理措施,精准把控年级工作重点。七年级 以培养学习
7、习惯和激发学习兴趣为落脚点,注重规范训练及 基础夯实,扎实推进学科教学。八年级以培养学习品质和激 活高阶思维为落脚点,注重变式训练及分层教学,认真抓好 生物、地理的备考工作。九年级以培养质量意识和激励优势 发展为落脚点,注重梳理总结及各个突破,靶向落地目标, 实现中考飞跃。常规教学月主题:九月份:强课提质启动月十月份:课程标准研究月十一月份:教学常规督导月十二月份:教学成果汇报月2 .聚焦作业管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1)优化作业管理机制。优化青岛第五十九中学作 业统筹管理机制,从作业数量、精准性、针对性、分层要 求和批改反馈等方面进行规范落实,理清作业负面清单,做 到统筹管理、全程监控、
8、及时反馈、跟进整改。(2)优化作业设计方案。结合学科特点、新课程标准、 具体学情举全集备组之力设计科学合理有效的作业,根据作 业难易、不同学生学习差异,通过集体研究一周学科作业总 量,准确预估每项作业平均完成时间,形成每周学科作业计 划。(3)优化作业创新方式。实行年级作业总量控制。年 级组长联合各学科集备组长根据课程方案和教学实际,统筹 协调,合理计划每周学科作业总量和比例结构,并落实到位。 任课教师按时提交每周作业清单,主要包括每天作业内容、 作业预估时长、作业要求等。班主任对各科作业进行汇总统 筹平衡,及时公示每日作业。(4)优化作业反馈质量。对学生各项作业要全批全改, 及时反馈讲评,加
9、大面批面改的力度。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 讲评教案,针对学生薄弱点加强变式训练,研究等值试卷, 做好作业的二次批阅与反馈。鼓励学生做好“错题”和“好 题”整理记录,组织优秀作业展评,形成榜样示范效应。3 .聚焦课后服务,提升服务水平和效果。(1)纪律监督,人员到位。除服务教师外,班主任跟 进和值班干部要加强监督,确保师生人员齐,保证课后服务 师生安全和纪律。(2)指导有效,辅导到位。对学困生、学困点跟进监 督分类指导;对学生的优势、兴趣、特长跟进整合发展指导。 统筹利用文化、艺体、科技等方面资源,增强课后服务的有 效性。(3)展示交流,保障到位。对学习成果进行交流汇报 展示;对学习规律进行交流总结
10、展示。按照上级文件要求, 完善课后服务方案,落实课后服务的经费保障等配套措施。(三)加快教科研成果转化,助推教学高质量发展1 .努力加强教研组建设。教研组不断打磨教学研共同体,学校为多层面的学科教 学创设研究平台,强化教研组长管理功能,有效指导教师积 极参加各级优秀教学成果评选,创建1-2个区市级优质学科 基地。2 .聚力深化集备组研究。落实“一课一研”,重点研讨新课程标准校本化解读、 学科核心素养落地措施。加深“教学环节录像课”研讨,建 立学科题库,各学科形成各年级教学资源的闭环管理。集备 组继续做到“四定” “五备” “六统一”的实施原则和“四 环节”的集备流程。干部挂靠集备组,办公会反馈
11、、诊断集 备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将高效集备做实做细,探讨学校集 备新样态。3 .用力打造“金鼎课程”精品。(1)加强国家课程校本化研究。基于新课程标准,立 足学科本质的模块整理和单元整合,开展系列化的跨学科教 学设计研究,建设品质高、形态新的基础课程学习资源。(2)继续完善“金鼎课程”体系。打磨以“双涯”课 程、“三知”课程、“四自”课程为中心的精品课程。重点 是校本课程多元化的开发,探索“优势发展+全面成长”的 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和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每个学科组 打造1门精品课程。4 .蓄力转化课题研究成果。完善学校科研工作制度,继续抓好市、区课题研究工作, 认真做好“十四五”课题的过程性
12、研究与积累,充分发挥课 题主持人的辐射作用。将课题研究与教学问题紧密结合,努 力将研究结果转化为教学成果。5 .强力锁定中考成绩再突破。目标:狠抓三率,实现学优生有突破,普高生有提高, 薄弱生有进步的分层目标。策略:深研新课标,精准析问题,激发内驱力,各类有 提高八年级中考工作目标和措施。地理生物学科立足问题导向与结果导向,抓牢课堂主阵 地,下功夫夯基础,分层逐人过关,课堂提问及作业面批, 重点关注达C边缘学生,做实一生一策。九年级中考工作目标和措施。根据2020级学生的学情,重点关注学生纪律管理、情 绪管理、心理辅导;重点关注语数英学科、第一组合达B、C 率中各层次边缘学生的发展与辅导。(1
13、)合作共赢,强化团队作战的责任意识。明确干部 团队、部门团队、学科集备组团队、班教研组团队的责任与 目标,全员参与中考备战。及时总结中考经验,定准目标、 确定策略,开好各个阶段的教学工作会。(2)高效课堂,强化精准施策的方法指导。提高课堂 效率,规范课堂要求,落实各层补弱及辅导措施,精准质量 跟踪管理,及时调整备考策略,加大对教学管理的反馈力度, 尤其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监控与管理力度。开好“五会”,家 校生团结一心,确保中考稳步提升。(3)深研课标,强化信息资源的原创整合。任课教师 要精深研究新课标中学业质量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部分,把 握中考试题变化、难度、考点等敏感问题,把控信息交流与 资源整合,把准中考命题方向,高位集备原创试题,强力提 升教学成绩。(4)心理调适,强化积极备战的坚定信念。教导处、 政教处、班主任联手做好学生品质教育、心理调控和学习规 范教育,用情用功激励、用心用智帮扶,使学生始终保持阳 光心态、坚定必胜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