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化“躺平式”干部专项整治发言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深化“躺平式”干部专项整治发言材料.docx(5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关于深化躺平式干部专项整治发言材料篇一,共二十篇“躺平”是2021年最火的网络流行语,也是2021年最值得关 注的网络现象。通常理解,所谓“躺平”,是指一部分青年在社会 “内卷”下,在所承受的压力突破个体心理临界时,选择放弃努力、 消极逃避的精神或行为状态。网络是现实生活的“折射镜”、青年 心态的“晴雨表”、社会舆论的“放大器”。网络“躺平”现象的 发生发展,立体而真实地投射出“内卷”的现实样态,直观而生动 地反映出青年的集体心理,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舆论的发展走向, 是反思“内卷”、观照青年、洞察舆论的重要窗口,也是“内卷” 治理、青年发展、舆论引导的重要课题,具有重大研究价值和现实 研究意义
2、。目前,关于“躺平”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大众媒体和自媒体上, 系统深入的理论研究较为鲜见。为此,本文将在社会“内卷”语境 下,梳理“躺平”的网络图谱,分析网络“躺平”现象投映的青年 心态,剖析网络“躺平”现象孕生的社会土壤,进而有针对性地提 出网络“躺平”现象应对的策略要点。一、“躺平”的网络图谱一般而言,网络流行语是在网络交流的特定语境中产生的,并 在网络使用和流行的过程中逐渐脱离原初场景,形成相对稳定的含 义。相较于其他网络流行语,“躺平”的网络流行具有极为显著的 过程性和关联性特征。历时性考察可以发现,若干与“躺平”意思 相近的网络流行语反复流行,与“躺平”形成网络接力;共时性考 察可以发现
3、,若干与“躺平”逻辑相关、与“内卷”意思相近的网 络流行语同步流行,与“躺平”形成网络共振。“躺平”“内卷” 以及相近、相关的网络流行语共同构成了 “躺平”的网络图谱。“躺平”的网络走红。在网络上,“躺平” 一词最早可追溯到2016年出现的倪圈词 语“躺平任嘲”,意思是“自家偶像做错了事,粉丝闭麦任人嘲 讽”。比如,“自家爱豆(i党01)衣服穿丑了,就不要责怪造型 师,躺平任嘲吧”。在饭圈中,“躺平任嘲”作为粉丝们圈地自萌 的用语,语义重心是“任嘲”,“躺平”作为一种姿态表示,只是 一种形象表达无奈、服气、不回应、不反抗、不刚不:”、任人嘲 讽的语言学修辞,并不具有太多的社会学意义。2021年
4、4月,百度贴吧“中国人口吧”中发表了一篇题为躺平即是正义的帖子,作者“好心的旅游家”讲述了自己如何 在充满竞争和忙碌的世界中后退的躺平生活和躺平哲学,“两年多 没工作了,也没觉得哪里不对;每天只吃两顿饭,解决食物问题就 是解决一切;每月花销控制在200块以内,没钱了,一年也就工作 个一两个月;日常就是家里躺,外面躺,像闲散的猫猫狗狗一样 躺”,宣称“躺平就是我的智者运动,只有躺平,人才是万物的尺 度”。这篇帖子以“躺平”来表征一种不工作、不消费、不社交的 精神或行为状态,赋予了 “躺平”特定的社会学意义,迅速引起网 民围观,引发全网讨论,并且讨论的范围和深度远远超出了帖子本 身一年轻人该不该躺
5、平?年轻人躺平可耻吗?如果奋斗有希望,谁 会躺平?躺平是等死,不躺平是猝死,怎么破?反正都是穷,何必 穷得那么累? “内卷”之下,如何看待“躺平”?用躺平”对抗“内卷”真的有效吗? “内卷” Or “躺平”,年轻人的出路只有这 两条吗?普通网民、网络“大V”乃至人民日报官微、光明 日报官微等媒体也都参与进来,“躺平” 一词迅速走红网络。“躺平”的网络语系。实际上,“躺平” 一词并非横空出世,在“躺平”火起来前, 网络上已反复出现过形形色色意思相近甚至相似的网络流行语,各 自火了一段时间,有的至今仍在流行。譬如,2009年的“逃离北上 广“,2010年的“神马都是浮云“,2011年的“蛋定”,2
6、012年 的“屋丝”,2014年的“只想安静地做个美男子”,2016年的“葛优躺”,2017年的“低端人口” “丧”,2018 年的“三和大神” “佛系青年”,2020年的“985废物”等。尽管 这些网络流行语各有各的原初场景,所表达的意思、情绪与“躺 平”不尽一致,但或多或少都与“躺平”有所交集,或浓或淡都有“躺平”的痕迹,可以将之统一归为网络流行语中的“躺平”语系。 在躺平语系中,先前出现的各种网络流行语大多有着特定标签,或是区域标签如北上广、三和,或是身份标签如第三 代农民工、码农、大学生,或是情绪标签如淡然、无奈、自嘲, 一般仅指涉特定群体,适用特定场景,表达特定情绪,多数网 民则是以
7、看客的身份在参与,以娱乐的心态在使用。然而, “躺平” 一词的出现,彻底抽离了区域、身份、情绪等特定标签,精准击中了青年的集体痛点,令青年群体的每一个人都仿佛感同身 受,在受众上导引了各群体的快速汇流,在情绪上激起了各群体的 强烈共鸣,一举成为“躺平”语系的“总代言”。“躺平”语系衍 化的过程,是情绪强化的过程,是群体互动的过程,是意义赋予的 过程,是认知趋同的过程。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在20年来网络流 行语“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快速更迭中,“躺平”语系的网络流行 语翻新出现、反复上榜、持续走红,警示其“所反映的问题在社会 发展过程中始终未能得到妥善解决,一种普遍情绪始终弥漫在社会 生活中”。“躺
8、平”与“内卷”的网络共振。在“躺平”的网络热议中,“内卷”是一个如影随形的话题。 所谓“内卷”,本初作为一个学术名词“内卷化 (involution), 是美国人类学家戈登威泽和格尔茨分别用以描述一定的文化模式和 农业生产,意指“系统在外部条件受到严格限定的情况下,尽管内 部不断精细化和复杂化,但却难以达到更高水平、跨入更高阶段的 过程”,即“无法达到质变的量变”。2020年,随着“有的人骑在自行车上看书”“有的人宿舍床 上铺满了一摞摞的书”的图片刷爆大学生的朋友圈,“内卷” 一词 开始流行于各领域、各系统,用以表达陷入内耗、恶性竞争、付出 更多努力但却收获不变甚至更少的社会现象,以及由此所带
9、来的焦 虑、痛苦的社会情绪。回溯网络流行语的演变,“躺平”有其“躺 平”语系,“内卷”也有其“内卷”语系,包括2009年的“蜗 居” “蚁族”,2010年的“鸭梨”,2011年的“伤不起” “悲 催“,2012年的“亚历山大”,2013年的“女汉子” “人艰不 拆”,2016年的“蓝瘦香菇”,2019年的“我太难/南了”等。关于“内卷”的网络讨论,触及“躺平”的现实背景、社会根 源等深层次问题,自然而然地纳入并深化了关于“躺平”的网络讨 论。在“内卷”与“躺平”的关联讨论中,“因为内卷所以 躺平”的因果逻辑快速建立,内卷不死躺平不已” 的舆论基调广泛凝成,“内卷”与“躺平”为因为果、强烈共振,
10、 更加聚集了社会上对“内卷”与“躺平”的目光关注,激发了对 “内卷”与“躺平”的情绪释放,深化了对“内卷”与“躺平”的 深入思考。一定意义上讲,“内卷”与“躺平”作为社会现象、网 络现象,“内卷”更多地属于社会存在层面,“躺平”则更多地属 于社会意识层面,在观察网络“躺平”现象时,“内卷”具有比“躺平”本身更基本、更现实的意义,认清“内卷”方能理解“躺 平”,消除“内卷”方能拯救“躺平”。二、网络“躺平”现象投映的青年心态网络流行语是青年心态的“风向标”,直观地反映着一定时期 内弥散在青年群体中的心境状态,包括青年的认知、态度、情绪、 价值观等。在社会“内卷”语境下,透过网络“躺平”现象,可以
11、 感知青年释放压力、对抗焦虑的情绪宣泄,青年申明诉求、陈述主 张的意见表达,青年填充真空、重建自我的行动自觉。青年释放压力、对抗焦虑的情绪宣泄。当今,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既给青年带来了丰厚红利,也给青 年带来了沉重压力。一方面,高企的房价、高昂的生活成本成了青 年不能承受的生活之“重”;另一方面,“996” “007” “末位淘 汰”“非升即走”,各行各业、各式各样的“内卷”成了青年不能 承受的精神之“痛”。面对生活之“重”与精神之“痛”的双重重 压,青年高度敏感而又无比清醒,焦虑痛苦而又无力改变,“努力 无用那便不再努力” “付出无果那便不再付出”的负面情绪在青年 中悄然累积和郁结,形成了一种
12、潜在的普遍情绪、集体心理和认知 倾向。此时,网络上“躺平”一词的出现,极大地迎合了青年身心 俱疲之下想要逃避的心态,刺激了青年压抑已久之后想要发泄的冲 动,满足了青年身处“内卷”之中想要突围的需要,一下子打开了 青年情绪淤积的“闸口”,扣动了青年情绪释放的“扳机”,点燃 了青年情绪爆发的“引线”,迅速在青年中引起共情共鸣、形成群 体极化,在网络上酝酿演化成一种现象级的群体情绪一“我躺 平了,生活你来吧!”青年所宣称的“躺平”,只是口头“躺平”而非行动“躺平”, 他们并非真的不工作、不消费、不社交,他们仍在努力,仍在奋斗, 仍在追逐梦想,“躺平”只是青年自娱自乐、自嘲自解的一种方式 而已。201
13、02020年,北京常住人口、“北漂”仍然在以22万人/ 年、14万人/年的速度增长,“逃离北上广”并未真的逃离。20102021年,研究生报考人数从2010年的141万人增长到2021 年的377万人,年均增长近10%, “佛系青年”并未真的佛系。“声称要躺平的年轻人,总在黎明被自己设的闹钟唤醒”。可 以判定,目前阶段“躺平”主要呈现为一种网络情绪、网络现象, 并未现实化为社会行动、社会现象,青年仅以“躺平”作为释放压 力、对抗焦虑的情绪宣泄一以“躺平”来宣泄“我累了”“我做不 到”“我卷不动了”的负面情绪,来对抗“你要努力” “别人都行, 你怎么不行”“别人都这样,你怎么不这样”的社会裹挟和
14、环境规 训,以此激活心理防御机制,减轻心理焦虑和精神压力,促进心理 韧性,恢复心理平衡,实现自我激励。青年申明诉求、陈述主张的意见表达。每一代青年都有每一代青年的意见表达要求和意见表达方式。 前互联网时代,青年以大众媒体为主要载体参与社会现象、社会问 题的讨论,包括真理标准问题、潘晓来信、西方社会思潮热、读书 热、邓小平南方谈话等,这一阶段青年的意见表达是间接的、“代 议制”式的。进入21世纪,互联网的普及、自媒体的兴起,为青 年意见表达提供了平等、开放、便捷的平台,“人人都是通讯社, 人人都有麦克风”,每个青年都能通过自媒体工具参与社会事务, 对社会议题表达自己的看法,就切身利益表达自己的诉
15、求。网络已 经成了当代青年意见表达、汇聚、协商、发酵的“民间舆论场”。 网络“躺平”现象,正是青年关注社会和现实、表达诉求和主张的 一个典型现象。“言语活动是心理的和社会的想象世界的一面镜子,它在所有 层次上都能忠实反映心存欲望的说话者的种种向往“。观察网络上 关于“躺平”的讨论,无论是青年对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的写实性描 述,还是青年对所承受的诸种压力的情绪性宣泄,抑或是青年对问 题解决方案的建设性建议,抛开情绪层面的因素,其深层次的含义 在于以话语的方式表达意见、进行抗争,呼唤社会关注青年境况、 回应青年诉求,吁求社会破解“内卷”困局,纾解焦虑情绪,一言 以蔽之,即为青年成长发展创造健康友好的
16、社会环境。尤为需要注 意的是,“在互联网上,话语抗争本身成为一种行动,利益相近的 人们在线上集合,通过网络传播信息、申明主张。换句话说,网民 用说的方式完成对生活问题的修正和解决”。青年以“躺平” 所进行的话语抗争,已从起初的娱乐性的戏谑表达逐步转变为当下 的抗争性的严肃叙事,一定程度上已经具有了行为抗争的意义,是 虚拟化的行为抗争。从公共危机管理的视角看,必须透视网络“躺 平”现象的本质,接收网络“躺平”现象的信号,把握青年所表达 的意见、诉求、主张,积极回应、主动作为,以此避免青年话语抗 争的继续蔓延、持续发酵。青年填充真空、重建自我的行动自觉。青年在以“躺平”进行外部性抗争的同时,也在进行深刻的内 部性反思,重新审视社会与自我,重新思考过去与未来。在现实语 境中,“高学历二高收入、多付出=多收获”的生活经验被证伪,吃 苦耐劳、顺从忍耐、出人头地的思维定式被打破,进大城市、进大 企业、进体制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