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减背景下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双减背景下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报告一、课题的提出:双减”是一场教育的重大转型,“减负”是为了“增效”,这是一次革命性的教育大变革,是要重构我们习以为常的传统教学模式。“双减”的目的,不仅仅是简单为了替学生减负,而是要让教育聚焦学生的全面发展,更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生成与身心健康的发展。减的是无效低能的题海训练,要变革的是被动低效,延时加量的课堂教学。“双减”的最终目的,仍然是要不断提升我们的教育质量,而不是降低我们的教育标准。只是这一质量不是通过加班加点、补课延时,以牺牲师生家长的身心健康,单纯地去追求“考试成绩”的那种单面分数指标,只有能全方位衡量孩子成长发展的各项重要指标,才是真正
2、的教育绿色质量。“双减”减量,不减质,提高课堂质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才是教学的真正目的。相信在未来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开拓进取,让小组合作学习变得更高效,让“双减”工作真正落地生根。“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合作学习小组是具有共同信念、共同目标的学生学习团体,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能很好地促进他们核心素养的培养。为此,学校聚焦教学改革,推进小组合作:一是,班级管理将小组合作理念融入其中,班级事务转化为小组事务,小组成员共同参与管理,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二是课堂教学,运用小组合作,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从而实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三是假期课外
3、,利用小组合作,由组长督促管理假期的学习、生活,从而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现阶段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广泛地进行“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是旨在通过对现行的以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但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多是形式上的合作,没有完全体现出合作学习真正的作用,还有许多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还不够完善,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误区。我们就这一内
4、容着手研究,以使我们对合作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于本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美国产生,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由于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各地的小组合作学习在概念、具体实施策略、方法等各个方面存在差异。综合来看,我们认为可以对小组合作学习作如下表述: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三、研究指导思想和研究目标:1、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积极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和
5、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教学实际,改变教学方式,使师生互动,共同参与。不断反思,重视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讲求实效。2、研究目标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能相互合作、讨论、交流,培养竞争意识。发展学生敢于质疑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发表自己见解和乐于倾听他人见解的良好习惯。训练学生多渠道获得学习信息及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勇于交流、善于发现、愿意赞赏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通过合作学习的研究让教师探索出新的教学方法。四、课题实验的实施1、组织参加实验的教师学习国内外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使实验具有较高的理论起点,防止实验流于形式和
6、经验。2、营造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为小组合作学习实验的开展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营造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创造热情,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是开展好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前提。为此,我们从以下方面着手做好工作:“学。学习新课程标准,帮助教师树立“以人为本、实践创新”的新的教学理念。“实”:在实践中落实。不泛泛空谈,要把学习的收获、体会落实到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人才观的转变上,落实到育人的每一个环节上。“动”:我们依课题需要而动,如改革了课程设置,设置了“课前3分钟展示”、“开心十分”等活动课,根据各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不同的活动内容,如辩论、表演、演讲等,让学生在
7、轻松的活动氛围中大胆表现自己、锻炼自己。3、构建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论、发达地区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初步提出了课堂状态下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构想,它分为五个环节:合理组建学习小组一一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一一教给小组合作的方法一一抓住合作契机提供有价值的合作内容一一改变评价手段,提高合作兴趣和水平。第一环节:合理组建学习小组。通过学习和研究,我们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具体方法如下:做好分组前测工作,给学生排名次。要求把实验班上的全体学生按其以往的学业成绩从最高排到最低。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排列要做到完全客观。(2)、依据前测成绩,按照“组内异质
8、、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学生分到各小组。分组要做到以下几点:a、每组都应该包含学习成绩好、中、差的学生。B、应使全班各组人平均成绩大致相同。C、不允许学生自由选择本组成员,防止出现组内同质现象。D、应注意小组成员的性别、兴趣、能力等方面的合理搭配。E、每组设语文、数学小组长各一名,并定期轮换。第二环节:对小组成员进行明确分工。明确的分工能够较好地体现成员间的团结协作,有利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我们将组内成员具体分工,有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评分员等,每人一岗,定期轮换,让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与提高。这在组织形式上保证了全体学生参与合作的可能性,提高了合作的参与度与合作效率。第三
9、环节:教给合作方法。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可见方法的习得是培养能力的关键。小组合作中,教师要注重教给方法,帮助学生培养合作意识。具体要做到以下几方面:鼓励学生勇于交流。由于不少学生存在怕出错的心理,合作时只是个别学生唱主角,多数同学等闲视之,因此教师要尽量鼓励他们勇于交流,积极参与,乐于合作。必要时,可采取强制性规定:如讨论必须由组内最不爱发言的同学来汇报,组间同样搞竞赛。这样每个组长都行动起来,耐心帮助不爱发言的同学来汇报,经常如此要求,有利于组内成员共同进步,效果不错。告诉学生学会倾听。要让每一个学生明白学会倾听是最好的学习方法之一,学会倾听是有教养的表现,要注意培养学生乐于
10、倾听他人的见解,要按一定的顺序参与交流或合作,避免出现你争我抢的失控现象。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古人云:人贵有疑,有疑则思。新课程也倡导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可贵,可见质疑对于思维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在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时,如果不注意正确的方法,就会出现人云亦云、思维从众的现象。因此要不断地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创新思维的品质,在交流中敢于提出不同的问题,提高交流质量。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发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要努力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小组同学可取的意见和独特的见解。鼓励学生愿意赞赏。合作交流中容易出现各抒己见的现象,教师应鼓励学生愿意赞赏、欣赏他人独特见解和创新
11、思维的表述,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更有助于发扬师生、生生之间的民主学习,为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创造条件。第四环节:抓住合作契机,提供有价值的合作学习内容。小组合作并非每节课都适用,究竟选择何时师生互动,展开交流合作更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通过研究我们认为:不能独立解决或完成时,可交流合作。教学中时常会遇到自己不能独立解答的问题,这时组织学生合作交流,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更能促使他们感受自己与集体的关系,从而产生个体学习的动力。在教学重、难点处,组织学生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中如何很好地突破重、难点,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也是扫除学生学习障碍的关键。在教学重难点之处,组织学生合作交流,不仅能
12、攻克重难点,而且还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问题要考虑因素时,组织学生合作交流。教学中经常会遇到某些问题涉及诸多因素,而个体思考却很难考虑周全,这时组织恰当的合作交流,使学生的思维相互碰撞,相互启发,取长补短,会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出现开放题教学时,组织学生合作交流。按照新课程要求,要开放课堂教学。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开放性练习题,这样便于促使学生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对于出现的各种想法,教师应组织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效1、在进行小组合作实验前后,实验教师在课堂中与学生的互动时间及互动方式存在明显差异。这些差异表现在:在进行小组合作教学实验前,教师
13、几乎不与合作小组交往,而注重与学生个体及全班学生交往,并将后者置于更优先的地位;而在小组合作实验开展后,教师的课堂交往对象不仅是学生个体和全班学生,小组也作为一个重要的功能单位成为教师的重要交往对象。小组合作实验改变了传统集体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师一一个”的单位交往状况,学生小组也作为有实质的功能和意义的单位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学生与学生(个一一个)之间交往与合作比例也明显上扬。这表明课堂上的信息、情感交流改变了传统的直线式而成为网状立体的交流,从而提高了教学的质量。2、小组合作实验开展后,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习惯也发生了变化。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富于自信,个性活泼,敢于大胆表现
14、自己,语言表达能力逐步提高。小组合作这一学习形式,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舞台,使学生积极参与并分享到成功的喜悦。3、课题实验激发了教师的研究活力。课题研究的开展,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学方式的变化。“学理论,搞研究,多实践,勤总结”,成为了教师们的自觉行动。实验开展以来,先后完成课题研讨课23节;以研究札记、研究论文、研究案例与反思为主题汇编专刊4本;以“小组合作交流”为主要教学方式的优质课连连获奖。六、课题研究体会没有先例可循,没有章节可照,一切都靠脚踏实地去探索,三年多的课题实验,体会最深的有以下两点:1、更新教育观念是科研的关键。我们从昨天新旧思想的交锋走到今天运用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工作,其过程是非常艰辛的,观念进一步,科研的进展也快一步。2、教科研必须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机结合,与“课堂教学质量工程”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教科研才能走下高高的“圣坛”,变得平实可近,变成我们的教学行为并最终融入我们的教学思想。3、要有一批领悟力强、不求名利、甘于奉献的实验教师。实验开展以来,课题组成员团结协作、不辞辛苦,始终走在课题研究最前面,成为了课题顺利开展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