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地方标准制定项目年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地方标准制定项目年度计划》.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重庆市地方标准制定项目年度计划一、征集范围(一)我市范围内,为满足地方自然条件、风俗习惯等特殊技术要求,在农业、工业、服务业以及社会事业等领域可以制定地方标准。(二)支持各方面围绕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各部门、各行业规划计划,以及市委、市政府出台文件提出的标准化重点领域,积极开展地方标准研制。(三)为贯彻落实环境保护、长江保护、节约能源等法律法规规定,需要制定的地方标准。(四)己发布实施的地方标准,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发生变化的或同类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发生变化的以及地方标准相关技术要求发生变化的,应当申报地方标准修订项目。若只发现个别技术内容有问题,必须对其进行少量修改或者补
2、充的,可以制定地方标准修改通知单。(五)对现行有效且实施5年及其以上的地方标准进行了集中复审,复审结论为修订的,应当尽快申报地方标准修订项目。(六)为保障重大公共利益或者应对突发事件,以及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乡村振兴、大数据智能化、科技创新、生态文明、文化旅游、城市更新提升、质量提升行动、碳达峰碳中和、数字政府建设、安全生产、基层治理、民生保障、市场监管等重点部署需要及时出台的地方标准,可优先立项。(七)对暂不具备制定地方标准条件,又需要统一技术要求的,可以申报制定地方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八)一般性工业产品、消费品、产品检验方法,以及有机、绿色、无公害和一般性农产品不属于地方标准制
3、定范围。二、征集要求(一)申报主体。我市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单位可以提出地方标准(含地方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下同)立项申请;其他单位和公民个人可以向市市场监管局及市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地方标准立项建议。(二)加强前期预研。按照地方标准“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的体制机制,请市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向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企业、社会团体和教育、科研机构等广泛征集本部门、本行业的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立项建议,并对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论证评估。(三)组建专业机构及人员。请市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承担地方标准的起草工作;未组成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组织相关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
4、具有标准化专业知识的人员等成立专家组承担地方标准的起草工作。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专家组应当具备完成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的技术、管理、经费等条件。(四)强化质量效益。加快地方标准立项由追求数量规模向注重质量效益转变。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标准制定的规则要求;有利于科学合理利用资源,推广科学技术成果,增强产品和服务的安全性、通用性、可替换性,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做到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做到与有关标准之间的协调配套;合理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地方标准。(五)规范立项程序。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实行全年随时申报、滚动立项。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应经
5、市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向市市场监管局提交重庆市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申报书(见附件1)和地方标准草案文本纸质件各一份,同时在重庆市地方标准信息公开平台上进行网上申报(网址:(六)明确禁止行为。地方标准不得低于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相关技术要求,不得规定应当由法律法规和行政规范性文件规定的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的内容。禁止通过制定产品质量及其检验方法地方标准等方式,利用地方标准实施妨碍商品、服务自由流通等排除、限制市场竞争的行为。三、其他要求(一)丰富供给渠道。鼓励各相关方积极参与地方标准制修订,支持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参与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支持外商投资企业依法平等参与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
6、,注重发挥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重庆)、重庆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标准化研究中心等开放合作平台作用。(二)制定周期。地方标准制定周期为下达地方标准制定计划之日起24个月以内,起草单位可结合实际情况缩短制定周期。逾期未完成的,所立项目作废;若逾期未完成且确有必要继续制定的,需向市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和市市场监管局提交书面申请。(三)起草规则。请地方标准起草单位按照GB/T1.12023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等规定进行起草。(四)加强实施和监督检查。建立地方标准实施信息反馈和评估机制,地方标准批准发布后,请市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开展地方标准的实施和监督检查;地方标准前言中,除按
7、照GB/T1.12023的要求外,应明确市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参考模板见附件2)。起草单位应及时收集并向市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市市场监管局反馈实施中的问题和情况,作为地方标准复审的重要依据。(五)强化复审工作。对于2018年12月以前发布实施的地方标准(地方标准复审周期一般不超过5年),以及归口管理的市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根据需要认为应当复审的地方标准,请市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起草单位积极开展复审工作。(六)加强社会监督。鼓励新闻媒体、社会组织、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教育科研机构、检验检测以及认证机构等对地方标准的制定与实施进行监督。重庆市标准制订申请方向(一)工业1 .碳达峰碳中和:碳排
8、放监测、评估与核算,碳足迹、碳标签评价,碳排放交易与管理,碳中和实施与评估等。2 .生态环境: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开发利用、核辐射安全防护、污染物防控与治理、环境污染风险评估、生态价值及资源评估等。3 .绿色发展: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分布式光伏应用、能量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绿色低碳园区(工厂)等。4,5+1现代产业体系: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数字经济、先进材料、能源化工等。(二)农业1 .绿色生产:农业投入品质量、适度规模养殖、循环型生态农业、产品绿色设计、绿色包装等。2 .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改善和治理、乡村休闲旅游、乡村康养、农村文化保护利用、数字乡村等
9、。3 .特色农业:高标准农田、粮油、猪、茶、菜、竹、果、药、牛羊、鱼、现代农业种业、现代农业装备等。()服务业1 .商贸服务:冷链服务、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批发零售服务等。2 .交通运输:智慧高速公路、智慧港航、智慧仓储、公路、水路客货运、低碳服务区等。(四)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1 .社会治理:消防安全、数字社会、数字政府、营商环境、网络安全、基层社会治理数据共享等。2 .公共服务:智慧养老、未成年人服务、婴幼儿照护、残疾人服务、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拥军优抚、志愿慈善、公共文化等。按照标准的适用范围,我国的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其中国家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是推荐性标准。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