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大班艺术活动跳竹竿(韵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大班艺术活动跳竹竿(韵律).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大班艺术活动:跳竹竿(韵律)【活动目标】1学习竹竿舞的基本脚步,初步能配合鼓声跟随竹竿跳出步伐。2 .体验跳竹竿舞的乐趣,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3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活动准备】材料准备:10根5米长的竹竿,小鼓一面,故事妈勒和怪兽课件;跳起来和敲起竹竿跳起来音乐,竹竿舞录像;红、黄、蓝、绿小圆点,壮族男女孩头饰。【活动过程】一、导入:师幼做律动跳起来。进行热身运动引导语:我们听音乐,跳起来吧!二、讲述妈勒和怪兽的故事引导语: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妈勒和怪兽的故事,什么是妈勒?壮语里“妈”就是妈妈,“勒”就是孩子。三、观看竹竿舞录像,学一学动作,师敲鼓为幼儿打节奏引导语:竹竿舞
2、是怎样的,你们看过吗?老师请你们看一段竹竿舞的录像,小朋友要认真看哦,看完了我们还要学一学。可以四、师生扮演妈勒。配合鼓声学习竹竿舞的基本脚步引导语:我们来扮演勇敢的妈勒,我是“妈”妈妈,你们是“勒”孩子。我们一起去战胜怪兽,好吗?怪兽害怕什么呢?谁可以跳一跳?(教师请两名幼儿示范,教师尝试让第一名示范的幼儿脚步配上鼓声,发现很困难,教师放弃。)我们都来试一试。(全体幼儿园在妈妈身边做动作。)1教师示范,幼儿寻找舞步特征。(踏、跳)教师:刚才我们的脚步是怎样的?对了,妈妈来教你们让怪兽害怕的脚步吧。我们的脚步是这样跳的:一只脚先踏一步再跳起来,然后换另一只脚,踏下去再跳起来。踏一跳、踏一跳、踏
3、一跳。2 .引导幼儿发现舞步特征。引导语:有些孩子还没学会,为了让大家都学会这个脚步,妈妈请你们分清踏和跳两个动作谁是重的谁是轻的。3 .师生共同制作图谱。引导语:我们画一画图。把这些动作记录下来好吗?踏是重的我们用什么来表示?跳是轻的我们用什么表示?五、敢于尝试运用竹竿舞的基本脚步跳竹竿1尝试跳过静止的竹竿。引导语:孩子们,竹竿那边有只怪兽。现在是收获的季节,怪兽又出来抢人们的粮食了,我们一起用脚步声吓走它好吗?准备好了吗?预备一起!(一次)4 .教师小结:你们这样的脚步是不能吓走怪兽的,为什么?怎样使我们的脚步整齐?咱们分组跳竹竿。孩子们看看你们鞋面上都贴着不同颜色的圆点,我们请红色圆点的
4、孩子站第一排,黄色圆点的孩子站第二排,蓝色的站第三排,绿色的站第四排。红队先跳。黄队等红队跳到第二根竹竿时再跳进去(个别幼儿不明白如何分组,所以浪费了一些时间。教师也没有强调统一先出右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齐度。)2.尝试跳过敲打的竹竿。引导语:这次我们的脚步比第一次整齐多了,只用整齐的脚步声。威力不够大,想想看我们还可以用什么东西敲打出让怪兽害怕的声音?(竹竿)我们请客人老师来帮帮忙,她们敲竹竿,我们来跳,有人敲有人跳好吗?3分男女跳竹竿。教师:你们想不想看看其他的孩子是怎样跳的?我们先请女孩子,男孩子当评委。4.全体幼儿跳竹竿。引导语:怪兽被赶跑了,我们胜利了!耶一一!(幼儿欢呼雀跃!)孩子们,刚才我们当了一回勇敢的“妈勒”。你们真棒!现在呀,每年“三月三”为了纪念勇敢的妈勒,庆祝丰收,人们总会跳起欢快的竹竿舞。【活动反思】本次活动基本完成预期目标。扮演角色练习脚步,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学习,保持了较高的积极性。图谱不是很有效,部分幼儿已学会脚步,故不看图谱,自顾自练习。分组后,幼儿仍没能很整齐地跳竹竿,也许是教师在幼儿刚学会脚步的基础上就想让每组幼儿同时跳竹竿,为难孩子了,也许是教师的引导策略不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