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海洋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的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建海洋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的建议.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构建海洋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的建议为进一步加强近岸海域环境保护工作,坚持陆海统筹,控制污染物入海总量。维护沿海生态系统健康和修复能力,使近岸海域环境质量逐步改善,实现“水清、岸绿、滩净、湾美、岛丽”的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一、近岸海域污染防治现状根据海水水质标准,*沿海海域四类和劣四类海水比例在50%以上,一二类海水比例在20%左右。各沿海城市近岸海域富营养化状态,为重度。近几年来,积极开展了蓝色海湾整治行动。以*为例,完成了海湾海底清淤352万立方米,陆源入海污水截流3.5千米,生态湿地恢复15.05万平方米,近岸废旧构筑物清理12.5万平方米,废旧码头拆除18座。321个滩(湾),实现了市
2、、县(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全覆盖,并建立“一滩一制”档案资料和台账。近岸海域整治取得一定成效,但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问题依然突出。1、近岸海域环境污染问题突出。随着重大用海项目的开工建设,大量的工业废水、污水等陆源污染物直接入海或未经达标处理排放入海,导致水质富营养化严重。同时船舶造成的油污染,船舶运输中的有害物质污染,船舶生活污水污染,船舶垃圾污染,运载有毒有害物质的船舶在航行中因过失或不可抗力而造成的有毒有害物质泄漏所形成的污染等,无疑对我市海域环境带来了重大威胁。2、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受损严重。过度海洋捕捞和养殖加剧生态环境破坏的影响,主要经济鱼类资源严重衰退,生物多样性降低。
3、部分区域养殖布局不合理,养殖密度较高,养殖水域环境缺乏有效监控,也给养殖水域生态环境造成了污染。3、以促淤堤、围堤圈围海域问题突出。通过建设围堤、促淤堤的方式,人为加速堤内海域淤积,侵占滨海湿地,破坏海洋生态环境,造成大量海域被违法圈围。4、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存在薄弱环节。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尚未根本落实,部分企业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落实不够,生态环境保护投入不足,未批先建、向海偷排漏排等问题较为突出;海滩渔船垃圾、旅游垃圾抛洒现象普遍。二、构建海洋生态环境监督的建议1、推进入海河流总氮、总磷浓度控制。采用断面控制方法实施总氮、总磷浓度控制。推进入海河流(溪闸)污染物入海通量监测,逐步建立入海河流总
4、氮、总磷监控体系。加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力度,加快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和雨污分流改造。2、实施工业源污染物源头治理。持续推进水产品加工等行业清洁生产改造。着力提升涉海危险化学品、油品等污染风险的应急处置能力。加快企业废水处理设施改造,强化各类工业集聚区污染治理。3、加强船舶港口污染控制。推动沿海船舶加装船载污染物收集装置或处理装置,限期淘汰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船舶。推进港口码头船舶污染物接收处置设施建设。建立健全渔港油污、垃圾回收体系,加强渔业船舶含油污水、生活污水和垃圾的清理和处置。4、加强近岸海域生态保护,强化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坚持生态优先,严守海洋生态保护红线,继续实施海岸线保护与整治修复行动。统筹各类海洋资源开发活动,强化滨海湿地保护。实行滨海湿地分级保护和总量管控,逐步恢复滩涂、湿地、岛屿的净化功能。5、推进体系网格化,加大监管力度。加强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和执法能力建设,完善河海同步的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网络。加强涉海部门数据共享和业务互补,逐步建立环境监测、环境管理与环境执法协同机制。健全湾滩巡查制度,持续推进沿海非法排污、非法修造拆船、违规养殖和滩面污染源等整治。严格执行各类污染排放标准和有关规定,开展联合执法、区域执法、交叉执法,健全陆海同步、监管统一、专业高效的监督监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