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教学设计标题“万国来朝”的荣灭一一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授课年级高一年级教科书版本及章节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第14课课型新授课回章/单元复习课口模块复习课口初/百三专题复习课习题/试卷讲评课口一、课标及教材内容分析1、课标内容:通过了解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了解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2、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中的第2节课清朝前中期的鼎
2、盛与危机,在时间范围设置方面,本课集中于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在位期间(1661-1796),“康雍乾时期”为清朝鼎盛时期,而乾隆后期起则为由盛转衰的过渡时期。内容方面本课分为“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疆域的奠定”“统治危机的初显”三大子目,讲授清朝前中期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巩固发展、国家疆域奠定,并阐述盛世背后隐含的危机一一内部危机与外部落后于世界潮流两大方面。为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和救亡图存的教学奠定基础。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新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从“已知”“未知”“想知”“能知”四个角度分析:1已知:从知识上而言,高一学生经过初中的学习,对清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军机
3、处与奏折制度设立等基本史实有所了解,有一定知识面基础。2 .未知:高一学生在初中学习时未能较清晰地建构起君主专制与国家治理之间的联系,未能从宏观上把握清朝前中期“鼎盛”与中期开始“由盛转衰”的发展特征,对统治危机初显的认识不足。3 .想知:高一学生思考积极、课堂活跃,渴望进一步加深历史理解,希望能对清朝制度建设、社会经济、疆域治理等领域的知识体系加强建构。4 .能知:高一学生思维水平已逐步发展为以抽象思维为主,辩证逻辑思维逐步趋于优势地位,能够更好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联系。高中教学要避免与初中教学简单重复,需要在构建清朝前中期“鼎盛”与中期开始“危机”的联系这一方面,拓宽思维的深度与广
4、度。三、教学目标设计与教学重难点(一)教学目标结合课标要求、教材内容与高一学生的学情,本子目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1 .通过阅读康熙起居注、清高宗实录、清世宗实录等文献史料,认识清朝前中期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政治领域出现军机处、奏折制度等新变化。(唯物史观、史料实证)2 .通过阅读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全图、清朝疆域图等地图史料,梳理清朝疆域的奠定过程与治理措施,掌握清朝疆域奠定的重要意义。(史料实证、历史解释)3 .通过探究清朝社会中的隐患和对世界的态度,将中国与世界形成时空联系,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时空观念、历史解释)4 .通过学习清朝疆域奠定对于现代中国版图的重要意义,深化爱国热情与领土意识
5、。(家国情怀)(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清朝疆域的奠定与治理。(2)难点:“鼎盛”与“危机”之间的联系;对比中国与世界,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教学方法:讲授法、课堂讨论法四、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设计教具:黑板、多媒体1、课时教学活动过程设计一、图“万国来朝”之治: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二、显“万国来朝”之象:疆域奠定与社会发展三、探“万国来朝”之隐:统治危机的初显2、课堂学习评价设计1、评价方式:课堂表现及课堂作业的完成情况。对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以及高质量完成作业的情况分别赋分,并将这些成绩累计算入期中、期末最终成绩的组成部分。2、评价目标:促进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认真听讲、积极思考
6、,在掌握并巩固课标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历史思辨能力和问题意识。五、教学实施流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阅读图像史料,思考“万国来朝”的内涵,认识到“万国来朝图”能够反映统治者的治国意图和宏大理想,在教师的引导下聚焦课本内容,开始课程学习。设置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分析图像史料“万国来朝图”的内涵,使学生认识到其能够反映出清朝前中期统治者的治国意图,为铸造盛世而对政治、经济、疆域等方面开展治理。在故宫博物院的清廷绘画藏品中,有这样一类引人注目的大幅图景一一它们描绘清朝皇帝庆祝元旦的盛大场面,皇帝端坐在大殿中,接见来自各个国家的使团,朝贡的使者身穿本国服饰,手中的锦旅上书写本国
7、的名字。这一类绘画在清朝前中期非常盛行,尤其是乾隆帝非常喜爱,他将老师所展示的这幅图画命名为“万国来朝图”,贴在了养心殿中用来守岁的明窗内。乾隆帝为什么如此重视和期盼“万国来朝”呢?(问题:是国力富强,在世界上影响力大的象征,反映盛世气象)“万国来朝向来是国家统治成功、缔造繁荣盛世的标志,蕴含着清朝统治者铸造一个繁荣昌盛的盛世的宏大愿望,如今它作为珍贵的实物史料,能反映出清朝统治者的政治理念和家国思想。清朝前中期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出现了IOO多年的鼎盛局面,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被称为“康乾盛世”。接下来我们就走进清朝前中期的历史图景之中。(展示课标要求及本课目录)清朝前
8、中期的统治者以“勤政”为主要特征。雍正帝更是将“勤政亲贤”四个字写在匾额上,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之一。“勤”字贯穿着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治国理政的生涯,他们都亲理朝政,例如,康熙帝形容自己如“驾车之马”,日夜辛勒处理政务,不得空闲,这在历代最高统治者中也是少有的。【材料一】诸臣视朕如驾车之马,纵至背疮是瘤,不能拽载,仍加鞭策,以为尔即踣(bo)毙,必有更换者。惟从由“勤政”的旁笑视,竟无一人怜恤,俾其更换休息者。康熙起居注思考“勤政”的实质,传统推及“勤政”的实质一【材料二】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回答问题,认识到清一君主专制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假。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有能朝
9、统治者“勤政”的达到顶峰。荣辱人、能生死人者。清高宗实录实质是君主专制空以“万国来朝我们再来看看乾隆帝对权力的理解,清朝统治者这种宵衣前加强。图”绘制过程一、图“万阡食、日夜操劳的“勤政”,实质是什么呢?(问题:“乾纲独断”,大权独揽,君主专制空前加强)【材料三】乾隆十六年(1751)六月初一,傅恒奉上谕:我朝统一区宇,内外苗夷,输诚向化,其衣冠状貌各有不同,著沿边各督抚,于所属苗癌黎才堂以及外夷番众,仿其为线索引出清朝政治领域的新变化,其实质为统治者构建最便于“乾纲独国来朝”之服饰,绘图送军机处,汇齐呈览,以昭王会之盛,各该督断”的政治架治:康雍乾抚于接壤处,俟公务往来乘便图写,不必特派专员
10、,可于构和权力格时期的君奏事之便,传谕知之,钦此。局。主专制为了构建最便于“乾纲独断”的政治架构和权力格局,更有效地治理国家,清朝统治者们在政治领域设置了新的机构和新的制度,阅读有关这类“万国来朝图绘制过程的史料,你能发现清朝政治领域哪些新变化?(问题:军机处,奏折制度)1.文书制度变革:奏折制度【材料四】雍正帝批阅过的奏折图片【材料五】清红漆皮奏折匣【材料六】今后各科道每日一人上一密折,轮流具奏,或二三人同日具奏一折,一折止言一事,无论大小事务皆可据实陈之;即或无事可言,折内亦必声明无可言之故。-清世宗实录【探究一】结合具体史实,奏折制度如何强化皇帝对官僚机构的控制?(问题:奏折具有高效性、
11、机密性、广泛性,官员拥有直接向皇帝上奏折的权利,避开了内阁的票拟权。)作用:使得皇帝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改变了清朝权力的分配格局,强化对官僚机构的控制。2.行政机构优化:军机处的设立【材料七】故宫平面图(局部)【材料八】军机处有廷寄谕旨。其迟速皆由军机司员结合史料与课本,发现奏折、军机处是清朝政治领域的新变化。阅读史料,回答问题,思考奏折制度如何强化皇帝对官僚机构的控制。判明于函外。自有廷寄之例,始密且速矣。雍正以来,本章归内阁,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承旨诸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翼檐曝杂记在奏折数量激增的形势下,皇帝难以亲自处理每一道奏折,为了保证
12、行政效率,乾纲独断的清朝统治者,就需要一个自己信得过的机构来辅助自己处理奏折,军机处这一机构设立后至关重要,涉足清朝政治生活的各个领域。军机处具有怎样的特点,设立有什么影响?(问题一:简、速、密;问题二:皇权的强化;行政效率的提高。)3.思想控制加强:文字狱【材料九】清代前中期文字狱数量统计图、清代前中期文字狱案罪名统计图影响:巩固皇权,强化了清代统治者对社会文化与秩序的全面控制;对反清思潮从行为到思想言论进行了全面防范,禁锢人民思想。阅读史料,总结概括军机处“简、速、密”的特征,认识到其空前加强了君主专制。依次讲授奏折制度、军机处、文字狱,都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二、显“万国来朝”之象:
13、疆域奠定与社会发展1疆域奠定I二了一走进“万国来朝图”的画面局部,能够发现伊犁、哈萨克等西北少数民族使者更靠近象征皇权的太和门和日居,这反映出清朝统治者对于西北边疆的强烈关注。放眼清朝版图,“其幅员之广,亘古未有”(展示大清万年一统地理全图),且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这广阔的疆域。雍正在大义觉迷录中就曾阐述他的观念,反映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材料十】自我朝入主中士,君临天下,并蒙古,极边诸部落俱归版图。是中国之会士,开拓广远,乃中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雍正大义觉迷录【探究二(1)】清朝疆域向哪些方向巩固和拓展?(问题:1) 东南:明末清初郑成功收复
14、台湾;康熙时期台湾纳入版图;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2) 西藏:册封达赖、班禅册封制度;派遣驻藏大臣;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3) 西北: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立伊犁将军。4) 北部:乾隆彻底平定准嘴尔叛乱;设立盟旗制度5) 东北:康熙帝时雅克萨之战;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立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通过阅读万国来朝图局部、大清万年一统地理全图两则图像史料,直观感受清朝疆域之广,认识到统治者对边疆问题及民族问题的密切关注。阅读课本第二子目“疆域的奠定”,按照方位,全面梳理总以“万国来朝图”为线索,继续设置历史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到清朝疆域奠定这一教学重点的学习。运用多样化的
15、历史地图,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正文,在内的广大地区属于中国。6)西南:改土归流)【探究二(2)】清朝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来治理辽阔的疆域?(问题:1) 内地:督抚制度,分立18省。2) 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分设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3) 理藩院:总管蒙古、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事务的中央机构。)总体特征: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形式多元。中国古代港域在清中期最终定型,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勒喀什池、东北至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中国疆域含有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西南抵喜马拉雅山脉、北接西伯利亚。【材料十一】清朝疆域图(1820)、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清朝前中期疆域奠定有什么意义?(问题:1) 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2) 奠定中国疆域的空间范围3) 促进民族交融,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与巩固4) 体现中华民族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