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文物视域下的历史观察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教学设计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本课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以“文物视域下的历史观察为主线。同时,本课还借鉴了项目式研究学习的模式,通过学生课前搜集、整理春秋战国的文物信息,课上成果分享和合作答疑的方式,从不同角度认识春秋战国的社会变革与转型。教学背景分析T=O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整合了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和第30课活动课的内容,主要讲述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与转型。同时,本课上承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的形成,下启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二)学生情
2、况分析本课教授的对象是高一学生,这是他们高中以来接触到的第二节课。通过初中的学习,他们对本课的基本史实有了了解。但他们的学科素养涵养不够,理性思维能力不强,对各史实还缺乏逻辑关系的联系。教学目标1 .唯物史观:理解战国时期变法的必然性,以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2 .史料实证:运用春秋战国的多种文物,探究这一时期政治变动、经济发展和民族交融的表现及影响。3 .历史解释:多角度对商鞅变法作出历史解释,通过情景创设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并从不同维度认识百家争鸣的意义。4 .家国情怀: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对中华民族的使命感。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商鞅变法的背景和措施、百家争鸣的意义
3、。(二)教学难点理清春秋战国时期各领域大变革的内在逻辑关系。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一)教学资源历史图片历史地图文字材料多媒体(二)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及情境创设板书设计一、从文物再现诸侯纷争二、从文物看鉴经济发展三、从文物回望民族交融四、从文物见证变法运动五、从文物聆听百家争鸣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播放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片段,以“你相信文物会说话吗?你听过文物低声细语的讲故事吗?你见过文物不动声色的演绎历史吗?”设问,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点明本课从文物视域观察春秋战国社会转型的主题。课前准备:全班分成四个考古小分队,从春秋战国的文物中任选i组进行合作
4、探究,为该文物写一段200字内的介绍,并在探究的过程中围绕春秋战国的社会转型提出一个历史疑问。培养学生史料信息搜集、整理的能力,增强他们善于思考和敢于提问的积极性。一:从文物再现诸侯纷争通过对两组文物的解读,重构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局面:战争频繁,礼崩乐坏,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局面被打破。(过渡)从文物窥探到了春秋战国的政治面貌,接下来,我们有请考古二分队的同学,带我们从文物看鉴春秋战国时期的另一面经济的发展。考古一分队同学展示课前成果:介绍郑国祭祀坑九鼎和春秋青铜戈。提出疑问1:诸侯九鼎符合周朝礼制吗?疑问2:虢国太子可能因战而亡说明了什么?通过对文物的叙述,在对文物的解释中认识历史现象,提高学生
5、表达的能力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二、从文物看鉴经济发展从唯物史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角度,让学生了解铁制农具以及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而引发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奴隶主贵族逐渐被新兴地主阶级取代。从做工精美的漆器我们不难看出,春秋战国的手工业有了很大发展。鼓励学生运用科学的历史思维,大胆的推测秦楚两地已经有了商品交流。同时,提供春秋战国各诸侯国出土的货币,再次论证春秋战国时期商品交流的发展。(过渡)再次感谢二分队的同学,带我们从文物看鉴了春秋战国经济的大发展。我们继续有请考古三分队的同学,带我们从秦国都城的变迁,回望春秋战国的民族交融。考古二分队同学展示课前成果:介绍春秋牛尊。提
6、出疑问:为什么这座牛尊会有鼻环呢?考古二分队同学继续展示课前成果:介绍云梦睡虎地秦墓的漆器和陶器。提出疑惑:为什么秦地的陶器会大量出现在楚地的墓葬里呢?达到唯物史观素养水平1:能够了解和掌握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感知春秋战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阶级关系变化的关系。三、从文物回望民族交融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战争客观上会推动民族交融的结论。教师再以云梦睡虎地秦简主人喜的名字论证,从而感知战争增强了各地区同源共祖的华夏观念,推动了民族交融。(过渡)感受了春秋战国的民族交融以后,接下来,我们来看一段视频,它是考古四分队的同学为大家带来的:从商鞅铜方升见证春秋战国的变法运
7、动。提出疑问:为什么说,小小的铜方升,使一个国的标准转变为了天下的标准呢?(过渡)感受了春秋战国的民族交融以后,接下来,我们来看一段视频,它是考古四分队的同学为大家带来的:从商鞅铜方升见证春秋战国的变法运动。提出疑问:为什么说,小小的铜方升,使一个国的标准转变为了天下的标准呢?考古三分队同学展示课前成果:解说他们手工制作的秦国都城变迁地图。提出疑问:秦国在不断东迁的过程中,与其他地区除了有军事方面的冲突以外,会不会有文化、风俗的冲突呢?通过地图的制作和解读,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历史叙述的能力。同时,强化他们孤证不立的史料原则,在史料互证中感知春秋战国的民族交融。四、从文物见证变法运动春秋战国就
8、是这样一个破旧与立新的时代,通过以上文物的解读,我们一起来梳理这个时代的大变化。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引导学生梳理春秋战国经济的大发展、政治的大变革、民族的大交融与思想的大解放之间的逻辑关系。从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角度,理解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和经济的反映之间的关系。过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针对社会大变革中的现实问题,由士阶层形成的诸子百家,纷纷提出了他们的主张,使社会意识领域迎来了百家争鸣,形成了思想领域的大解放。现在,就让我们从甲骨文的述说中,聆听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让学生尝试理解一国的标准变成天下标准的含义。总的来说,一升量天下,铜方升虽小,但为天下制定了统一的标准。
9、结合教材P12,一起来感悟商鞅变法的理念:一个目标(富国强兵)、两种手段(赏:耕、战;罚:法、制)。用思维流程图的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商鞅变法的措施,并从对当时、后世、秦国、商鞅本人等多角度理解商鞅变法的意义,同时感悟商鞅的精神。以思维导图的形式,使学生更加清晰的理解商鞅变法的措施与变法目的之间的关系,从而突破本课的重点。五:从文物聆听百家争鸣教师介绍伊尹在甲骨文中的记载和地位。各小组合作探究,从儒、道、墨、法、阴阳家中任选一个学派,结合该学派的主张,给出“厨师伊尹该不该赞?”的合理理由。要求:(主张明确、逻辑合理、表达清晰)小组讨论后各组表达观点。教师引导学生从对当时、后世、中国、世界等多个角
10、度感悟百家争鸣的的意义以及土阶层的精神。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在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中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意义,突破本课的难点。学生感知士阶层在中华民族转折期的时代精神,达到家国情怀2:理解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堂小结回顾本课的线索思路,感知文物作为史料在认识历史中的价值。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发扬求真、求实,合作共赢的精神。教学反思问题引领教学法是历史课常用的教学方法,创设问题情境,设计多元的、开放的教学问题,引领学生探究,进入深度学习是我继续追求的教学方向。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提升的过程,按照新课标要求,每个素养又分成了不同水平层次的要求,教学目标的设定和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去把握这个度,值得我进一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