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4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设计.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XXX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设计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课标分析:本条标准本质上是要从宏观上了解地球的结构,进而了解自然环境的组成。教学中要在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的基础上,遵循宇宙环境-地球-自然环境的认识思路,在宏观了解地球圈层结构的基础上认识自然环境的组成,即在空间范围上把自然环境放在地球圈层结构中来认识。在宏观层面上,自然环境就是指地球表层系统,它是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交叉而成的,人类属于生物圈的一部分。对于各圈层应抓住其主要特点及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的内容。需要指出的是,“示意图并不一定指向某张确定的示意图,也可以是学生用绘制示意图的方式表达对地球圈层结构
2、的理解。本节内容在全书中具有统领的作用,学生在学习与各圈层有关的具体内容之前,要能够宏观把握四大圈层的相互联系,这样才能在后面的学习中以联系的观点进行思考,并培养综合的思维方式。学习目标:素养目标一: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以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形式分析地震波类型及特点、地球各圈层的特点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素养目标二:通过对不同圈层的认识,了解不同圈层结构的范围、组成物质及状态,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通过举例说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使学生明确人类活动应与自然和谐统一,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教学重点:地球内部
3、圈层的划分、界面、结构特点;外部圈层的划分及各圈层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图1.33、天宫二号、蛟龙号与世界最深钻井等图片。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对于外太空及深海的研究逐步深入,但对于我们居住的地球内部的了解却知之甚少,通常最直接的研究方式即为钻探,世界最深钻井深度可达12千米,却不及地球平均半径的1/500,可谓上天有路、入地无门”。那么人类通过什么方式认识地球的内部结构呢?地球的内部结构究竟是怎样的呢?今天
4、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过渡】地球的圈层结构分为内部圈层结构和外部圈层结构。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如何探究呢?日常生活中有没有类似可以借鉴的研究方法?比如利用敲打听回音的方式来挑选成熟的西瓜。【学生回答】略【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1页,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地震波?2 .地震波有哪两种分类?3 .两种地震波有何异同点?【小结讲解】地震波的含义;地震波的分类;纵波、横波的异同。1 .含义: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2 .分类:横波(S波):质点震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纵波(P波):质点震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的波3异同:【合作探究一】
5、根据纵波、横波的传播特点:1 .当某地地下发生地震时,地面上的人,天空的飞鸟,水里的游鱼分别感受到什么样的震动特点?2 .当地震发生时,如何科学的逃生和自救?3 .可否利用地震波进行石油、天然气的初期勘探?【过渡】科学家利用纵波、横波从地表向下传递,获得的波速变化是怎么样的?对我们研究地球内部圈层结构有什么启示?【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2页,回答下列问题。1观察图1.34中横波与纵波向下传播的速度变化,说出不连续面的特点?2.结合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差异,说明不连续面对内部圈层划分的指导意义?【小结讲解】不连续面的含义及类型。1 .含义:地震波波速在一定深度发生突然变化的面。2
6、.类型:莫霍界面:大陆地下平均33千米处;横、纵波速明显增加。古登堡界面:地下约2900千米处;纵波波速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承转】物理学中声音在不同介质(空气、水、铁轨)中传播的速度是有明显差异的,原因是传播的介质不一样。那么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不连续面上下的速度发生突然变化,也正好说明不连续面上下的介质存在明显的差别,内部圈层即可按此划分。【思考】指导学生读图1.34,思考下列问题。1如何描述地壳的范围?3 .地壳的厚度是否均一?4 .青藏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及东海的地壳厚度有什么差异?【小结讲解】地壳是指地球表面一层由固体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位于莫霍界面以外,地壳厚薄不一,海洋地壳薄
7、,大陆地壳厚,有高大山脉的地方地壳会更厚。【思考】指导学生读图1.34,继续思考下列问题。1如何描述地幔的范围?5 .试推测地幔的物质状态?6 .说出软流层与岩浆的关系?推测软流层与板块运动之间的关联性?7 .何为岩石圈?【讲解】地幔从莫霍界面直至2900千米深处的古登堡界面之间,分为上地幔与下地幔。上地幔的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温度很高,岩石部分熔融,能缓慢流动,科学家推断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地球的板块运动与之有关。上地幔顶部与地壳都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思考】指导学生读图134,继续思考下列问题。1如何描述地核的范围?2 .试推测地核的物质状态?3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与熟鸡蛋的内
8、部结构有哪些异同?【讲解】地核是指古登堡界面以下的部分,主要由铁和锲等金属组成。地核分为外核与内核,外核是熔融状态的金属物质,其运动形成了地球的磁场。内核密度极大,超强压力将铁原子和银原子紧紧挤压在一起。【承转】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从地震波的分析出发,得到两个不连续面,进而划分内部圈层结构,其中涉及软流层、岩石圈等地理事物及与板块运动之间的关系。内部圈层结构划分搞清楚之后,咱们来探究一下外部圈层结构。【合作探究二】多媒体展示图1.36,完成下列问题。1 .找出照片中主要地理事物。2 .将找出的事物按照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进行分类。3 .思考图中各事物之间的关系?【小结讲解】1大气圈:由气体
9、和悬浮物质组成的复杂系统,使地表温度变化和缓,提供生物生存的氧气,形成天气变化。4 .水圈: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水在地表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中作用显著。5 .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的总称,集中分布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很薄的接触带中。【过渡】划分外部圈层,了解了各圈层自身的特点,那么各圈层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呢?【小结讲解】参照图1.35板图,据图讲解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关系。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与岩石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总结】本节内容主要涉及地球的圈层结构,分为内部圈层结构和外部圈层结构。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由地震波分析切入,得到
10、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两个界面分内部圈层结构为三个部分:地壳、地幔和地核。外部圈层结构主要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其与岩石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图佛地球的圈房结构课堂练习:读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回答题。SOOO60001 .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主要依据是(D)A.各圈层的温度不同B.各圈层的压力不同C.各圈层的活跃程度D.地震波的传播速度2 .从莫霍界面到古登堡界面,地震波波速的变化是(A)A.横波、纵波都变快B.横波、纵波都变慢C.横波变快,纵波变慢D.横波变慢,纵波变快3 .一般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位于(A)A.软流层B.下地幔C.图中层D.图中层地球是一个具有圈层结构的天体。读某同学手绘的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4、5题。4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合称为(C)A.软流层B.地核C.岩石圈D.地幔5 .关于图中各圈层特点的正确叙述是(B)B.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D.地核可能是岩浆主要发源地A.大气圈主要由固体杂质组成C.地壳是厚度最大的地球圈层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B.A为水圈D.B为文化圈6 .下列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C)A.C为大气圈C.D、E合称岩石圈7 .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A)A.软流层B.下地幔C.图中D层D.图中G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