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重点预习(44).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760525 上传时间:2024-05-1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7.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重点预习(4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0年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重点预习(4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0年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重点预习(4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0年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重点预习(4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0年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重点预习(4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重点预习(44).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安全生产技术精讲班第44讲讲义一、噪声物理因索危害控制技术【考试大纲要求】:1、熟悉物理性危害因素的种类:2、掌握各种物理性危害因素的控制措施。【教材内容】:第三节物理因素危害控制技术作业场所存在的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有噪声、振动、辐射和异常气象条件(气温、气流、气压)等。一、噪声(一)生产性噪声的特性、种类、来源及其危害在生产中,由于机器转动、气体排放、工件撞击与摩擦所产生的噪声,称为生产性噪声或工业噪声。生产性噪声可归纳为以下3类。(1)空气动力噪声,是由于气体压力变化引起气体扰动,气体与其他物体相互作用所致。例如,各种风机、空气压缩机、风动工具、喷气发动机和汽轮机等,由于压力脉冲和气体排

2、放发出的噪声。(2)机械性噪声,是由于机械撞击、摩擦或质量不平衡旋转等机械力作用下引起固体部件振动所产生的噪声。例如,各种车床、电锯、电刨、球磨机、砂轮机和织布机等发出的噪声。(3)电磁性噪声,是由于磁场脉冲,磁致伸缩引起电气部件振动所致。如电磁式振动台和振荡器、大型电动机、发电机和变压器等产生的噪声。生产性噪声一般声级较高,有的作业地点可高达12013OdB(A)。据调查,我国生产场所的噪声声级超过90dB(A)者占32%42%,中高频噪声占比例最大。由于长时间接触噪声导致的听阈升高、不能恢更到原有水平的称为永久性听力阈移,临床上称噪声聋。噪声不仅对听觉系统有影响,对非听觉系统如神经系统、心

3、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及消化系统等都有影响。(二)噪声的控制措施以下是控制生产性噪声3项措施。(1)消除或降低噪声、振动源,如钾接改为焊接、锤击成型改为液压成型等。为防止振动使用隔绝物质,如用橡皮、软木和砂石等隔绝噪声。(2)消除或减少噪声、振动的传播,如吸声、隔声、隔振、阻尼。(3)加强个人防护和健康监护。二、振动(一)产生振动的机械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设备、工具产生的振动称为生产性振动。产生振动的机械有锻造机、冲压机、压缩机、振动机、送风机和打夯机等。在生产中手臂振动所造成的危害,较为明显和严重,国家已将手臂振动的局部振动病列为职业病。存在手臂振动的生产作业主要有以下几类。操作锤打工

4、具。如操作凿岩机、空气锤、筛选机、风铲、捣固机和钾钉机等;手持转动工具,如操作电钻、风钻、喷砂机、金刚砂抛光机和钻孔机等。使用固定轮转工具,如使用砂轮机、抛光机、球磨机和电锯等;驾驶交通运输车辆与使用农业机械,如驾驶汽车、使用脱粒机。(二)振动的控制措施(1)控制振动源。应在设计、制造生产工具和机械时采用减振措施,使振动降低到对人体无害水平。(2)改革工艺,采用减震和隔振等措施。如采用焊接等新工艺代替钏接工艺;采用水力清砂代替风铲清砂;工具的金属部件采用塑料或橡胶材料,减少撞击振动。(3)限制作业时间和振动强度。(4)改善作业环境,加强个体防护及健康监护。三、辐射三、辐射电磁辐射广泛存在于宇宙

5、空间和地球上。当一根导线有交流电通过时,导线周围辐射出一种能量,这种能量以电场和磁场形式存在,并以波动形式向四周传播,人们把这种交替变化的,以一定速度在空间传播的电场和磁场,称为电磁辐射或电磁波。电磁辐射分为射频辐射、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及射线等。各种电磁辐射,由于其频率、波长、量子能量不同,对人体的危害作用也不同。当量子能量达到12eV以上时,对物体有电离作用,能导致机体的严重损伤,这类辐射称为电离辐射。量子能量小于12eV的不足以引起生物体电离的电磁辐射,称为非电离辐射,现将在作业场所中可能接触的几种电磁辐射简述如下:(一)非电离辐射的来源与防护1.非电离辐射的来源及其危害(1)

6、射频辐射。射频辐射称为无线电波,量子能力很小。按波长和频率,射频辐射可分成高频电磁场、超高频电磁场和微波3个波段。高频作业,如高频感应加热金属的热处理、表面淬火、金属熔炼、热轧及高频焊接等。高频介质加热对象是不良导体,广泛用于塑料热合、棉纱与木材的干燥、粮食烘干及橡胶硫化等。高频等离子技术用于高温化学反应和高温熔炼。工人作业地带的高频电磁场主要来自高频设备的辐射源,如高频振荡管、电容器、电感线圈及馈线等部件。无屏蔽的高频输出变压器常是工人操作岗位的主要辐射源。微波作业,如微波加热广泛用于食品、木材、皮革及茶叶等加工,医药与纺织印染等行业。烘干粮食、处理种子及消灭害虫是微波在农业方面的重要应用。

7、医疗卫生上主要用于消毒、灭菌与理疗等。生产场所接触微波辐射多由于设备密闭结构不严,造成微波能量外泄或由各种辐射结构(天线)向空间辐射的微波能量。一般来说,射频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不会导致组织器官的器质性损伤,主要引起功能性改变,并具有可逆性特征,在停止接触数周或数月后往往可恢复。但在大强度长期射频辐射作用下,心血管系统的症候持续时间较长,并有进行性倾向。(2)红外线辐射。在生产环境中,加热金属、熔融玻璃及强发光体等可成为红外线辐射源。炼钢工、铸造工、轧钢工、锻钢工、玻璃熔吹工、烧瓷工及焊接工等可受到红外线辐射。红外线辐射对机体的影响主要是皮肤和眼睛。(3)紫外线辐射。生产环境中,物体温度达1200

8、C以上的辐射电磁波谱中即可出现紫外线。随着物体温度的升高,辐射的紫外线频率增高,波长变短,其强度也增大。常见的辐射源有冶炼炉(高炉、平炉、电炉)、电焊、氧乙焕气焊、氢弧焊和等离子焊接等。强烈的紫外线辐射作用可引起皮炎,表现为弥漫性红斑,有时可出现小水泡和水肿,并有发痒、烧灼感。在作业场所比较多见的是紫外线对眼睛的损伤,即由电弧光照射所引起的职业病一一电光性眼炎。此外在雪地作业、航空航海作业时,受到大量太阳光中紫外线照射,可引起类似电光性眼炎的角膜、结膜损伤,称为太阳光眼炎或雪盲症。(4)激光。激光不是天然存在的,而是用人工激活某些活性物质,在特定条件下受激发光。激光也是电磁波,属于非电离辐射。

9、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医疗和科研等领域。在工业生产中主要利用激光辐射能量集中的特点,用于焊接、打孔、切割和热处理等。在农业中激光可应用于育种、杀虫。激光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由它的热效应和光化学效应造成的。激光对皮肤损伤的程度取决于激光强度、频率、肤色深浅、组织水分和角质层厚度等。激光能烧伤皮肤。2.非电离辐射的控制与防护高频电磁场的主要防护措施有场源屏蔽、距离防护和合理布局等。对微波辐射的防护,是直接减少源的辐射、屏蔽辐射源、采取个人防护及执行安全规则。对红外线辐射的防护,重点是对眼睛的保护,减少红外线暴露和降低炼钢工人等的热负荷,生产操作中应戴有效过滤红外线的防护镜。对紫外线辐射的防护是

10、屏蔽和增大与辐射源的距离,佩戴专用的防护用品。对激光的防护,应包括激光器、工作室及个体防护3方面。激光器要有安全设施,在光束可能泄漏处应设置防光封闭罩:工作室围护结构应使用吸光材料,色调要暗,不能裸眼看光:使用适当个体防护用品并对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等。我国作业场所激光辐射卫生标准(GB1o4351989)有相应规定。(二)电离辐射来源与防护1电离辐射来源凡能引起物质电离的各种辐射称为电离辐射。其中a、B等带电粒子都能直接使物质电离,称为直接电离辐射;Y光子、中子等非带电粒子,先作用于物质产生高速电子,继而由这些高速电子使物质电离,称为非直接电离辐射。能产生直接或非直接电离辐射的物质或装置称为电离

11、辐射源,如各种天然放射性核素、人工放射性核素和X线机等。随着原子能事业的发展,核工业、核设施也迅速发展,放射性核素和射线装置在工业、农业、医药卫生和科学研究中已经广泛应用。接触电离辐射的人员也日益增多。2.电离辐射的防护电离辐射的防护,主要是控制辐射源的质和量。电离辐射的防护分为外照射防护和内照射防护。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有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和屏蔽防护,通称“外防护三原则”。内照射防护的基本防护方法有围封隔离、除污保洁和个人防护等综合性防护措施。四、异常气象条件(一)异常气象条件种类1.高温作业生产场所的热源可来自如各种熔炉、锅炉、化学反应釜,以及机械摩擦和转动的产热以及人体散热;空气湿度的影

12、响主要来自各种敞开液面的水分蒸发或蒸汽放散,如造纸、印染、缀丝、电镀、潮湿的矿井、隧道以及潜涵等相对湿度大于80%的高气湿的作业环境。风速、气压和辐射热都会对生产作业场所的环境产生影响。2.高温强热辐射作业高温强热辐射作业是指工作地点气温在30C以上或工作地点气温高于夏季室外气温20C以上,并有较强的辐射热作业。如冶金工业的炼钢、炼铁车间,机械制造工业的铸造、锻造,建材工业的陶瓷、玻璃、据瓷、砖瓦等窑炉车间,火力电厂的锅炉间等。3.高温高湿作业高温高湿作业,如印染、缄丝、造纸等工业中,液体加热或蒸煮,车间气温可达35C以上,相对湿度达90%以上。有的煤矿深井井下气温可达30,相对湿度95%以上

13、。4.其他异常气象条件作业其他异常气象条件作业,如冬天在寒冷地区或极地从事野外作业、冷库或地窖工作的低温作业;潜水作业和潜涵作业等高气压作业:高空、高原低气压环境中进行运输、勘探、筑路及采矿等低气压作业。(二)异常气象条件防护措施1.高温作业防护对于高温作业,首先应合理设计工艺流程,改进生产设备和操作方法,这是改善高温作业条件的根本措施。如钢水连珠、轧钢及铸造等生产自动化可使工人远离热源:采用开放或半开放式作业,利用自然通风,尽量在夏季主导风向下风侧对热源隔离等。2.隔热隔热是防止热辐射的重要措施,可利用水来进行。3.通风降温通风降温方式有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方式。4.保健措施供给饮料和补充

14、营养,暑季供应含盐的清凉饮料是有特殊意义的保健措施。5.个体防护使用耐热工作服等。低温的防护,要防寒和保暖,加强个体防护用品使用。6.异常气压的预防可通过采取一些措施预防异常气压:技术革新,如采用管柱钻孔法代替沉箱,工人不必在水下高压作业;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保健措施,高热量、高蛋白饮食等。注意,职业禁忌症者不能从事此类工作。【例题】以下是防治振动危害的控制措施是:A.控制振动源B.改革工艺,采用减震和隔振等措施C.限制作业时间和振动强度。D.进行隔离或屏护E.改善作业环境,加强个体防护及健康监护。【答案】ABCE第四节有关的规范与标准第四节有关的规范与标准一、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生产性粉

15、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GB58171986)规定了生产性粉尘(放射性粉尘、有毒性粉尘除外)危害程度分级,分级指标有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1(d人),粉尘浓度超标倍数。该标准将具有人体致癌性的石棉尘,列入游离二氧化硅大于70%一类。(一)使用范围该标准适用于区分工人接触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的大小,是职业卫生管理的依据,但不适用于放射性粉尘及引起化学中毒的危害性粉尘。(二)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方法根据生产性粉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以及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倍数3项指标,按表51划分生产性粉尘危害程度级别。表5-1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表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1d-1,人一1)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倍数7-2-4163264600001IIIIIIV1040400060006000续表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1d-1,人T)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倍数17-21632644070-40006000600070-40006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