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散文教学教什么》读后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散文教学教什么》读后记.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散文教学教什么读后记本书前言部分有这样两句话:“这是值得你慢慢读的书”,“这是需要你用笔来读的书”。带着这样的认知,我仔细研读了书中的四部分内容中小学散文教学的问题及对策散文阅读教学设计的原理回忆性散文”应该教什么一一藤野先生共同备课的启示确定散文教学内容的路径一一李林海幽径悲剧课堂教学研讨。下面就以个人的理解与所得来梳理一下学习内容。一、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散文”指什么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散文”特指“现代散文”,是除去诗歌、小说、戏剧和实用文章,并剔除新闻、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报刊言论文章、演讲辞、科普小品、学术札记、寓言、童话等能够指明文类特征的文章,在上述范围之外进一步圈出回忆录、序
2、言、杂文、散文诗等文体特征明显的文章,所剩余下来的作品;或只收纳文体特征明显的作品中“文学性”较显著的一部分,与剩余下来的作品合并,统称为“文学性散文”。二、这样界定“散文”范畴的目的何在散文并不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文体概念,它只是在文学实践过程中约定俗成的文类概念。散文之“散”体现在散逸、自由、绝少限制。散文文类特征,其实就是“无特征”。散文是中小学阅读教学的主导文类,占据语文教学的大部分课时,但也是阅读教学中问题最多的一个领域,这与散文的文类特征难以把握有直接关系。不同文体有不同的读法,不同的读法又决定不同的教学内容。所以书中提出“读法为纲,细析小类,分化散文”的方法,将散文分门别类、细化文
3、体,有利于我们教师依据不同文类的体式特征进行正确的文本解读、开展合理的教学设计。三、散文教学中的问题:“两个向外跑”或“走到之外”(一)“这一篇”散文想要理解这两个问题,书中有一句话须要参透:“散文阅读教学,始终都在这一篇散文里”。文学性散文有“外在的言说对象”,荷塘月色中清华园的荷塘,幽径悲剧中北大校园幽径旁的古藤萝,都是真实地存在着或存在过的。但荷塘月色中的荷塘是朱自清眼中的荷塘,是朱自清心灵中独有的镜像,是世界上其他人从未见过的荷塘;幽径悲剧中对古藤萝的喜爱、对古藤萝被毁的愤慨,是季羡林极具个人化的情感和思绪。所以散文中的言说对象,是高度个人化的言说对象,是“这一位”作者极具个人特性的所
4、见、所闻、所感以及引发的所思,落根在“这一篇”,通过独抒机心的章法、个性化的表达方式、流露心扉的语句来体现。“这一篇”散文,关键点不在于对作者眼里主观的人、事、景、物等客体的记叙、描写,而是文本所传递的作者独特的思想、认知、情感,是与作者独特的认知情感融为一体的语句章法、语文知识。(二)”两个向外跑”:从散文里的“个人化的言说对象”,跑到“外在言说对象”;从散文里“独特的情感认知”,跑到概念化、抽象化的“思想”、“精神”1.书中以安塞腰鼓教学流程为例进行说明:(1)教师展示安塞风光图片,让学生讨论“你看到了什么”导入。(2)学生初读课文,教师出示课件“腰鼓风情二(3)指示学生按“好一个的安塞腰
5、鼓!”的思路谈论阅读理解和感受,学生谈论并朗读相应语句。如围绕“好一个狂野的安塞腰鼓!”指读810、14、21段的相关语句。(4)归结安塞人的“精神”,如对生命的渴望、把贫穷化为动力、对家乡的热爱、中华民族的精神。(5)教师播放打腰鼓场面的录像片段,学生用比喻句记录新感受,学生朗读各自抒情作文片段。(6)教师出示作者照片,学生分角色表演采访,并现场表演打腰鼓。(7)教师激情结束语:希望带着走好自己的人生旅程。2.存在问题及反思(1)类似第(3)点教师提供支架,让学生找到文中描述人、事、景、物的相关语句,学生通过这些语句,了解言说对象(文中描述的人、事、景、物)的提问方式,我们在日常散文教学中也
6、经常使用。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品味语言体悟情感。但书中却指出这种做法是把课文作为跳板,由文字径直跳至言说对象(安塞腰鼓),学生从文中随意截取语句,并谈论他们的印象、感受、联想、评判。这就使散文由章法统贯的言语,变成了散乱语句。我认为这里的误区是把作者个人化的言说对象(作者所见所描述的人、事、景、物)等同于了外在的言说对象(即客观存在的人、事、景、物)。结合后面研读李林海幽径悲剧教学实录,其中的问题设计对我启发就很大:“鲁殿灵光”是什么意思;什么叫悲剧呀;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写到的“被毁灭”的“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这篇课文写到的这个被毁灭了的藤萝,其价值在哪呢?它有什么“价值”呢?这些
7、问题设计由题目切入,不断强调“这篇课文”,从外在的言说对象(燕园中的古藤萝),转向文本之内,即作者个性化的言说对象(古藤萝被毁的惨剧)。(2)借助图片、视频等资源丰富课堂教学,也是我们在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但书中的讲解让我意识到,教师所借助的打腰鼓影片等资源,已经不是作者主观化了的人、事、景、物。这就容易导致学生面对的“这一篇”课文,变成谈论“外在言说对象”,反倒与课文本身若即若离了。(3)我们日常教学中还容易走入这样一个误区,就是把作者“独特的情感认知”抽象化、概念化并黏附到外在言说对象上,还要把它提纯上升到可以用来谈论的“思想”、“精神”,在此基础上企图让学生也具有与作者等同的情感认知。安塞
8、腰鼓课例中教师带领学生“归结安塞人的精神”,这明显是偏离作者独特情感认知的。但李林海幽径悲剧的教学问题设计就始终围绕作者“独特的情感认知”,如“你们看作者喜欢吗”、“你从哪里看出来作者也很喜欢、“你从哪里看出来作者很快乐”、“你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的心情吗”、“我们能理解他的痛苦吗?能理解他心中的情感吗”还比如安塞腰鼓其实传达的就是作者为威武雄壮而奋发激昂的情怀,但在课例中授课老师会给安塞腰鼓本身赋予“奋发精神”,会在结束语的时候说出“希望同学们带着安塞腰鼓的奋发精神走好自己的精神旅途”。细细想来,似乎这样的教学场景确实经常出现在语文课堂o这恰恰是从散文里“独特的情感认知”,跑到概念化、抽象化的
9、“思想”、“精神”,没有以己之心,体贴作者之心。(三)走到之外”:走到课文之外,走到“作者之外”基于“两个向外跑”的误区,教学中就容易走到课文之外,把作者的言语表达当跳板,而漠视其独抒心机的章法、个性化的表达方式、流露心扉的语句;或把章法、表达方式、语句与作者个性化的表达和独特的情感认知割裂开来,演变为语言表达的“知识”、“技巧”。进而走到作者之外,把作者细腻、复杂的人生经验剥离为抽象化的“精神”,空洞地谈论。这就把语文上成了非语,把人文上成了非人文。四、散文教学的正面应对总的来说,散文教学要从“外”回到“里”,要建立学生与“这一篇”课文的链接,实质是建立学生的已有经验,与“这一篇散文”所传达
10、的作者独特经验之间的链接。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讲,一是体认作者在散文中所传达的独特经验,进而丰厚自己的人生经验,二是通过学习散文,提升自己阅读散文的知识与能力,即提升自己的语文经验。1 .散文阅读教学,始终在“这一篇”散文里,要驻足散文里“个性化的言说对象”;严防演变为谈论“外在言说对象”的活动。2 .散文阅读教学,要关注作者独特的情感认知,引导学生往作者的独特经验里走,严防受既成经验的遮蔽,演变为谈论各抒己见的活动。3 .散文阅读教学,要由言及意,往散文中的个性化言语所表达的丰富甚至细腻细微处走;严防脱离语句,跑到概念化、抽象化的“思想”、“精神”,演变为谈口号的活动。4 .散文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学会区分人我,引导学生体察散文中表露的可能是陌生的经验;学会分享,在理解别人见闻思感的过程中,观照自我。5 .散文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细读,体味作者言语表达的功力,体味精准的言语所蕴含的意味,体味语言的滋味和作者的情调。6 .散文阅读教学,不能只教散文的共性特征,还必须依据散文的体式确定合宜的教学内容,教出一篇散文的特质来。以上是我在认真读完本书中的这四个专题后,对书中内容按自己的理解和思路进行的整理。其中一定有不全面或理解不到位的地方,接下来还需要反复研读、细细揣摩,在教学中改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