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评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评价.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评价面对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面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面对新时代对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要求,面对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的新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所以,我们进行了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这一次改革触及到
2、教育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包括教育理念、课程标准,课程方案、课程评价等等,不管哪方面的改革,其目的都是为了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新课程的实施固然重要,它可以避免传统课程的弊端,但是课程评价也必须要重视。课程评价是课程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关系到课程实施的成败。如果用旧的评价方式来评价新课程,那就好比“穿新鞋走老路”;如果评价方式过于简单,就难以正确反映教育教学改革的效果和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因此,正确认识和实施教育教学评价,显得非常重要。那么,什么是课程评价呢?课程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和课程系统信息以科学的方法检查课程的目标、编订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实现的程度如何,以判定课
3、程设计的效果,并据此作出改进课程的决策。一、对课程的评价1、着眼于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评价的过程即学生学习的过程,应围绕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学习活动,在具体的语文学习情境和活动任务中,全面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语文课程评价要综合发挥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选拔等多种功能,不宜片面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外在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内在的学习品质。注意通过评价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自觉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利用评价过程与结果,发现学生学习的个性特点和具体问题,及时引导,提出有针对性的
4、建议,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同时,依据评价结果反思日常教学,优化教学内容,调整教学策略,完善教学过程,为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2、全面把握学习任务群的特点语文课程评价要把握学习任务群的特点,综合统筹评价过程。每个任务群的学习目标与内容,各自独立又彼此关联。评价时既要突出每个任务群的学习重点,又要兼顾任务群之间的联系,体现学习目标、内容与评价的一致性。评价时要充分考虑语文实践活动的特点,注意考查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参与程度、思维特征,以及沟通合作、解决问题、批判创新等能力,记录学生真实、完整的任务群学习过程。3、倡导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语文课程评价应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5、。评价要注重展示学生自我发展的过程。在保证基本目标达成的基础上,评价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不同兴趣、表现,满足不同发展需求。在具体学习任务的评价中,语文教师应提供细致的描述性反馈,提出具有操作性的建议,引导学生通过评价反馈,调整学习过程,梳理学习方法,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规划。鼓励学生、家长、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等参与课程评价。语文教师应利用不同主体的多角度反馈,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语文学习与个人发展的关系,学会自我监控和管理。学校应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参与多种评价活动,建构学习与评价的共同体,学会持续反思、终身学习。4、选用恰当的评价方式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需要在真实的语文学习任务情境中综
6、合考查。语文教师应根据实际需要,整合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每种评价方式都有自身的优势和局限,教师应根据特定的评价目的选择使用。可采用纸笔测试、现场观察、对话交流、小组分享、自我反思等多种评价方式,提高评价效率,增强评价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对学生的评价,既要有对基本目标的确定性要求,确保底线;也要注意以恰当的方式对希望继续提高的学生予以引导。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呈现鲜明的个体特点。教师要注意搜集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各类材料,如测试试卷、读书笔记、文学作品、小组研讨成果、调查报告、体验性表演活动和个人反思日志等。通过这些材料了解学生
7、在任务群学习中表现出的个性品质和精神态度,建立完善的学习档案,全面记录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轨迹。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运用信息技术,丰富学生的表现性评价,形成多样化的学生成长记录,全面而科学地衡量学生的发展。5、明确必修和选修课程评价的重点和联系必修课程评价应立足于共同基础,考查学生在不同学习情境和实践活动中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的基本能力。重点考查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学习策略,以及梳理、探究能力,尤其是基于社会情境的阅读、表达与交流的能力,读写活动中的思维表现以及不同体裁文学作品的审美感知、评价欣赏、独立创作情况;还要考查对多样文化的理解,对当代文化现象的关注和评析,以及对未来文化发展的思
8、考和展望等。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评价,要在关注共同基础的前提下,突出差异性和层次性,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选择性必修的评价应该更关注学生语文学习内容“面”的广度。评价重点包括:语言积累、梳理与迁移运用能力;在独立研习古今中外经典作品过程中阐释文本阅读体验的能力;语言实践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实证意识,以及运用科学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古代文化遗产的辨别,中外文化要义的理解,以及对科技文化的理解与反思等。选修的评价应更关注学生语文学习内容“点”的深度。评价要注重学生在专题研讨中对语言运用现象和规律的探究,对学生论著语言特点的把握,语文实践活动中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注重学生个性化理解古今
9、中外经典作家作品及其思想内涵、艺术价值;注重学生的多样文化认知,跨文化理解,文化批判、反思和创造等。要明确必修课程评价与选修课程评价的区别和联系,选修课程评价要注意与必修课程衔接,在衔接中呈现体系和梯度。尤其是“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四个学习任务群,它们贯串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在两类课程中有不同的广度、深度和难度。评价要注意区分重点和层次,考查学生完成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时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不同表现。二、对学生的评价1、努力完善考试评价制度。建立学分认定和管理制度,学生休息的学分由学校认定。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学校学分认定的指导和管
10、理。学校应依据有关规定制定学分认定的具体办法。学分认定应综合考虑学生实际休息的课时、学习表现,并达到课程标准或相关文件的要求2、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学校应制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指导学生客观记录成长过程,记录集中反映综合素质主要内容的具体活动。综合实践活动选修课程的休息情况应作为综合素质档案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充分利用写实记录材料,对学生成长过程进行科学分析,加强对学生成长的指导3、规范考试评价要求。校内评价或考试、学业水平考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均应与本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国家相关教学文件为依据。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以必修课程要求为准,考试成绩合格是毕业的
11、重要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和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以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的综合要求为准。考试命题应注重紧密联系社会实际与学生生活经验,强调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察。要有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综上所述,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教师转变思想,转换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从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转变行为,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从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