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古诗文检查背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期中古诗文检查背诵.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1 .孔子问志,先言以吾一日长乎尔,说自己年长无用.然后提及弟子们平日总说没人了解自己,以?引导弟子们各言其志。子路率先回答要治理一个位置处在的千乘之国,,言其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表明三年后治理的目标。孔子对其哂笑的原因是一,。冉有选择治理一个小国家,目标是,提到礼乐教化时说,体现其谦虚谨慎;而公西华先说.,体现其谦恭有礼.然后说.,时做一个小相;曾皙则描述了暮春时节和,一起,然后唱着歌归去的美好场景,对此孔子以一句深表赞叹。2 .杜甫在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加,乾坤日夜浮描绘洞庭湖分断吴楚、吐纳日月的壮阔景色,尽显恢弘气势;而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展现了心系国家安危、忧虑时局动荡的胸怀。3 .
2、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上片写景,“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开篇点明登临季节和秋高气爽的环境氛围。“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运用比喻手法,色彩映衬鲜明,俯仰结合,描写了江水澄澈、山峰峻峭的江山胜景。“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远近动静结合,描写了夕阳下江中船只来来往往,两岸酒旗风中飘扬的画面。“彩舟云淡,星河鹭起”色彩对比鲜明,动静相生,将金陵秋景图展现得绚丽多彩、生气勃勃、活灵活现。“画图难足”总结上片内容,眼前美景是任何丹青妙笔难以描摹的。下片抒发怀古之情,“念往昔,繁华竞逐”两句,由登临所见过渡到登临所想,涵盖千古兴亡故事。“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慨叹历史上王朝相继覆灭,嘲讽
3、中深含叹惋。“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写历来凭吊金陵只是徒然嗟叹兴亡却重蹈覆辙。“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借景抒情,抒发物是人非的悲叹之情。“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借用典故,化用前人诗句,借古讽今,警戒当朝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4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上片写景,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总写湖面相通风平浪静之景,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两句运用比喻写出泛舟湖上湖面浩瀚澄净,让人想到苏轼笔下的“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描写皎洁明月与灿烂银河交相辉映湖面之上波光粼粼湖光天色澄净美好。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总结上片表达悠游自在难以言说的心情。
4、下篇抒情,诗人想到自己岭南为官一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体现了因明月陪伴而心境澄明,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写出虽身心冷寂而泛舟江湖也感安然恬静;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借助想象极尽夸张表达了天人合一的阔大胸襟,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篇末以细节和心理描写暗寓孤寂愤懑之情。一、重点词解释:1.居则日平时2.因之以饥谨接续3.比及三年等到4.夫子哂之微笑5.以俟君子等待6.吾与点也赞同7.不识有诸之乎8.彼恶知之怎么9.隐其无罪而就死地,牛羊何择怜悯,走向,区别10.殆有甚焉大概11.盖亦反其本矣通“盍”何不12.天下欲疾其君者憎恨13.其若是孰能御之如果14.是罔民也通“网”,陷害15
5、.奚暇治礼义哉空闲16.奏刀缠然进17.庖丁释刀对曰放下18.因其固然顺着/原本的样子19.族庖月更刀众,普通的20.每至于族交错聚集的地方21.善刀而藏之擦拭22.旦日飨士卒犒劳23.沛公居山东时嶂山以东24.项羽季父也叔父25.素善留侯张良平素、向来/交好、友善26.夜驰之沛公军至IJ、去、往27.亡去不义逃跑28.距关,毋内诸侯据守/接纳29.籍吏民造册登记30.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估计/对等、比得上31.君安与项伯有故老交情32,秦时与臣游交往33.孰与君少长与相比谁34.张良出,要项伯邀请35,约为婚姻儿女亲家36.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带领37.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料想38.令将
6、军与臣有郤隔阂、嫌怨39.范增数目项王屡次/递眼色40常以身翼蔽沛公像翅膀一样遮蔽41,沛公起如厕到去往42.道芷阳间行秘密地43.度我至军中公乃入估计44.再拜献大王足下拜了两次/对对方的尊称45.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责备、责罚二、重点句翻译1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译: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2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雪,咏而归。译: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着了。五
7、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在沂河里洗澡,在舞雪台上吹吹风,唱着歌走回家。(状语后置)3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意动用法/状语后置)译:大王不要对百姓认为您是吝啬的感到奇怪。用小的去换大的,他们怎么知道呢?大王如果怜悯牛没有罪却走向死地,那么牛羊有什么区别呢?4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状语后置)译:敬爱自己家的老人,从而推广到敬爱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家的小孩,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小孩,天下就像在手心转动一样容易治理了。5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王道路矣。(状语后置)译:慎重兴
8、办学校教育,把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告诉百姓,头发斑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着顶着东西了。6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译: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怎么要灭掉郑国来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就削弱了。如果您放弃攻打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使者来往经过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7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译:晋国,有什么能满足的呢?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之后,又想要扩展它西边的边界。如果
9、不侵损秦国,将从哪里得到土地呢?侵损秦国却有利于晋国,希望您考虑这件事!”8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译:没有那人的力量,我达不到这样的地位。依靠别人的力量却损害他,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代替和谐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9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译: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我日夜盼望将军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您全部告诉项王我不敢背叛恩德。”项
10、伯答应了,告诉刘邦说:“明天不能不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10 .若属皆且为所虏。译:你们都将要被俘虏了。11 .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译:樊哙侧着盾牌撞击他们,卫士跌倒在地上,樊哙就进去了,掀开帷帐朝西站着,瞪着眼睛看着项羽,头发向上直竖起来。12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译: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需计较小的责备。现在人家正像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就像是鱼和肉,告辞干什么呢?三、文言句式:(-)判断句是社稷之臣也。/是乃仁术也。/是诚不能也。/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是折枝之类也。/是罔民也。/是亦走也。/是寡人之过也。(-)宾语前置句疑问句中疑问词作为宾语前置于介词或动词前。何为其然也/而今安在哉/而又何羡乎/何以伐为/何由知吾可也/牛何之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籍何以至此/今日之事何如/客何为者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否定句中代词作为宾语前置于动词前。毋吾以也/不吾知也/臣未之闻也/莫之能御也/未之有也“之”或“是”作为标志将宾语提前至动词前,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夫子之谓也/一羽之不举,舆薪之不见/何厌之有无乃尔是过与唯你是问、唯才是举、唯利是图()被动句:1 .“见于百姓之不见保(于王)2 .“为所若属皆且为所虏,吾属今为之虏矣